单位名称 | 西安市民游客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方便市民游客提供平台及管理服务。旅游宣传推广•中心展区建设、管理和运营•进驻部门考核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胜利 | |
开办资金 | 2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4.83万元 | 41.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更好服务市民游客。一是我中心充分利用一楼大厅资源,向市民游客提供包括行李寄存、爱心物品借用(雨伞、轮椅、医药箱、充电器)、发布寻人寻物信息等有温度的服务,并增设爱心物品种类与数量,细化爱心物品借用流程,让温暖不断传递,共同营造文明出游的良好氛围。二是严格落实《西安市民游客服务中心投诉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办理“12345”市民热线工单11件,其中表扬工单1件,咨询工单1件,转办工单2件,投诉工单7件,工单办理均得到市民游客认可,未引发二次投诉,未产生不良影响。三是每日巡查一楼大厅工作人员仪容仪表、行为规范、工作作风等情况,优化服务环境。四是以西安市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总队为引领,以仙游福志愿服务品牌为依托,采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西安因你而美·送你一朵长安花”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节假日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特色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四大主题开展志愿活动。(二)打造中心文旅IP,加强文旅宣传活动。一是加强惠民便民服务,开展形式多样仙游福系列活动,其中“创意西安·文脉传承”文创市集活动得到了新华网、文旅中国、陕西头条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仙游福系列IP(仙游福+雁塔啼鸣+西安市民游客服务中心话题)全网曝光总量超2.01亿。微博热搜话题量累计达到1.16亿,视频播放量2451.5万;抖音平台总话题量4572.4万,视频播放量664万;小红书平台总话题量132.6万;新华网、文旅中国等媒体浏览量累计649.3万。二是举办雁塔啼鸣系列讲座4次,“诗韵长安·山河共赏时”圆桌讲座得到了六家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剪辑短视频片段超30余期。三是聚焦原创内容,全方位讲好西安故事。共拍摄发布小趣西安系列短视频48条,拍摄美食、非遗系列等创意短视频20部,拍摄并发布西安博物院、小雁塔等系列航拍作品10余片,制作创意海报20期。四是宠粉行动不断上新,让更多游客感受西安的好客热情。为回馈线上粉丝,今年来共寄出包括“秦岭四宝”套色印章,24节气书签和精美文创礼品等礼物230余份。(三)强化信息化,促进管理升级。一是持续做好西安市文旅行业运行监测与指挥平台工相关工作,负责春节假日、五一假日、十一假日期间“平台”文旅调度工作中平台维护、系统调试、场地保障等工作,为各级领导对行业信息掌控、趋势预判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通过开发一楼大厅爱心物品管理模块、数据收集功能,对一楼大厅的公共服务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助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四)履行职能职责,做好保障工作。做好全年40余次重大会议、活动会场服务保障工作,配合局系统开展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市级密集重点领域值班值守工作。二、取得社会效益(一)持续做好公共服务工作,为市民游客提供暖心服务。2024年,中心一楼大厅整体接待31万人次以上;轮椅、雨伞、充电器、医药箱等爱心物品借用1500余次,其中轮椅借用占比70%;发布寻人启事145次,寻物启事206次,失物招领250次,资料发放3万余册;行李寄存3.2万余件,寄存件数较去年环比增长200%。(二)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向八方来客展现西安文明旅游良好风貌。2024年度共计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50场,参与志愿者720余人次,服务时长累计3710小时。一是打造了“西安因你而美·送你一朵长安花”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品牌。二是积极地拓展志愿服务的渠道和范围,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号召青年志愿者们利用周末、寒暑假等闲暇时间广泛参与到志愿服务实践当中来,通过咨询引导、行李寄存、文旅宣传、景点为游客拍靓照等便民服务工作,向八方来客展现西安文明旅游良好风貌,引领文明旅游新风尚,形成人人参与文明实践、人人共享文明成果的良好局面。(三)持续加强文旅宣传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旅体验。一方面,扩大在主流媒体的宣传影响力,2024年同新华社共同拍摄《文化中国行》节目,宣传陕西非遗丹柒流彩和关中香囊,通过非遗视角,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主动对接陕西省学习强国平台,在百灵专栏播放雁塔啼鸣前两季38条短视频。另一方面,加强各级文旅主体纵向联动、横向整合。在仙游福平台、一楼大屏播放15个区县、开发区文旅资源推介视频89条。同多家单位共同举办唐妞漫画课活动、「南音北韵」系列活动、拓福迎新活动、“影像陕西”大雁塔限时影像创作赛和第二期丝路护照主题活动等,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三、存在问题(一)中心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进一步丰富公共服务内容,优化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承载能力,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客公共服务需求。(二)志愿服务开展缺少连续性。志愿活动开展方式主要是把文明旅游、文明出行理念的传播融入到喜闻乐见的小游戏中,也通过深入景区、社区邀请市民游客参与互动,但活动缺少连续性、关联性,粘性不高。四、下一步打算(一)立足于服务游客,持续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一是以重要节气和重点节日为抓手,持续宣传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服务内容,选取陕西有特点的非遗文化皮影戏、秦腔等进行公益演出、邀请市民游客制作、学习等活动不少于6期。西安城市文化解读,通过一系列文旅内容深耕,围绕文化传承、旅游创新、资源转化等主题广泛探讨,举办不少于3次公益文化宣传讲座。二是结合游客期待和特色资源,发挥西安市汉服文化协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一楼汉服文化展厅打造的沉浸式国风体验空间,还原汉唐日常、礼仪、生活等场景,举办汉服汉礼传承学习活动、唐妆唐服AI变装体验,中式民族乐器表演等。将中心打造成体验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的“网红”打卡点。(二)以内容化为导向,全面提升仙游福品牌吸引力。常态化设置游客体验活动,让“观光客”逐渐变成“参与者”,以用户为核心,要将市民游客纳入传播者的范围,通过盖章+打卡的方案宣传西安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大家自发在社交媒体上宣传、分享,主动参与到文旅品牌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中去。(三)以数字化为手段,构建千年古都文旅新体验。结合智慧型文旅丰富业态,利用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文化馆、博物馆等场馆资源,打造西安文旅虚拟展厅。用VR、高清影像等新媒介技术还原非遗、汉服唐装等传统文化,不断创新表达形式,提升中心公共服务能力,丰富旅游场所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增加旅游吸引力。(四)提升硬件设施,提高中心公共服务承载能力。一是2025年将在现有空间基础上根据不同大小物品的存放需求,设计多种规格行李寄存柜,增加空间利用率。二是2025年将联动一楼各业务入驻单位,优化一楼大厅功能布局、空间动线,满足高峰期游客休息需求,提升游客体验。(五)协同持续发力,推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在日常管理中督促各入驻单位常态化开展服务素质、业务素养培训,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己任,完善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平台建设,促进管理升级。切实保障节假日期间应急联席会议调度、联络工作,同时做好常态化运行保障工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三是结合文旅时代元素,体系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延续“西安因你而美·送你一朵长安花”文明旅游品牌,激活品牌隐藏价值,开展主题系列实践活动、日常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市民游客参与感,提升文明旅游品牌价值影响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