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搞好农业科学研究,促进农业发展。特色产业研究;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科技信息服务。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大赵峪办事处王巷 | |
法定代表人 | 陈辉 | |
开办资金 | 41.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0.5万元 | 1268.6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工作(一)聚焦科研创新,筑牢科技后盾1.瞄准技术突破,加速新优品种研育进程。紧密贴合我市玉米、小麦、马铃薯、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核心产业需求,深度布局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和自主选育工作,实施课题(项目)27个。繁殖玉米自交系材料300份,鉴定新组合150个;组配小麦杂交组合93个,采用连续系辅选育,选择36个新品系进行品比鉴定,自主选育的商麦1705、商麦1823品系在陕南丘陵商洛亚区区域试验中增产明显,推荐商麦1705参加2024-2025年度陕南小麦区域试验;全年累计快繁马铃薯脱毒苗4.5余万株,保存种苗3000余株,繁殖试管薯3000余粒;征集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菌株5类20个,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香菇新品种3个;推广石榴新品种,提供优质石榴苗木500余株。2.契合产业发展,深度拓展实用技术攻坚。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准聚焦农业科技前沿领域,扎实推进农业实用技术研发工作。2024年度,参与实施省级、联盟等项目11项、市级科技项目1项,参与申报科研成果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制定并发布市级地方标准3项,立项省市级地方标准3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3.接续交流协作,驱动协同创新发展。一是在品种选育、基地建设、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携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借高校丰饶资源与前沿视野,抬升科研起点高度,延展科研广度与深度,全力探索未知科研疆域;二是与江苏省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及省内其他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共同开展技术研究;三是开展南繁育种,与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开展合作,推进玉米产业发展;四是积极融入全省农业产业发展大局,加入陕西省马铃薯、豆类、食用菌、魔芋、中药材、石榴等多个产业体系,推进各项工作落地生根;五是在推进产学研发展进程中,与陕西和丰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商州区沙河子镇阳光种养家庭农场、洛南县宇航种植专业合作社、柞水县红岩寺镇荣正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洛丰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商洛河峪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深度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成功汇聚强劲的科研合力。(二)聚焦科技服务,助推乡村振兴1.强化试验示范,推动成果转化。一是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在7个县区建立蔬菜、小麦、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11个,合计6000余亩,示范蔬菜品种31个、马铃薯品种26个、小麦品种(系)15个,联合鉴定试验新品系6个,提纯优良品系及繁殖4代以上材料448个;示范脱毒商薯19种薯收获前高剪蔓头扦插越冬繁殖新技术3项。二是开展新模式展示示范。示范并推广薯玉豆复合种植集成技术、核桃幼园套作大豆、脱毒商薯19种薯收获前高剪蔓头扦插越冬繁殖技术、光伏+设施大棚生产番茄新模式、越夏番茄高产栽培技术、早春秦玉黄瓜-耐热白菜-越冬菠菜一年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模式等5种高效栽培模式。三是开展新技术示范推广。建立食用菌示范基地5个,引进食药用菌新品种3个,推广免割保水膜技术、农林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化出菇管理技术等新技术4项;推广蔬菜新品种31个、新技术4项、新模式5项;推广中药材绿色生态新技术3项。2.深耕科技服务,提升服务效能。为应对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需求,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农技服务活动,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服务模式。在线上,充分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前沿、实用的农业信息技术,使广大农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农业知识,实现了农技信息的快速触达与广泛覆盖。在线下,深入村企(社)开展培训30余次,培训技术人员、示范户、带头人、群众等4000余人,解答生产技术难题100余个,印发宣传资料6500余份。3.突显科技优势,助推特色产业。一是积极鼓励科技干部申请加入科技特派团、人才服务团,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目前,市级科技特派员15个,“三区”人才8个;二是免费向种植大户、合作社、群众等提供蔬菜、食用菌、玉米、大豆等种子及马铃薯、甘薯、石榴等种苗,助力农业产业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三是参与“商洛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集体商标logo设计、商标注册等工作,为商洛特色农产品打造独特的品牌标识;四是在商州区北宽坪镇广东坪村建立全市首个村级“科技小院”,协助申报“陕西省中药材GAP五味子药源基地”,已成功立项。(三)聚焦人才建设,提升项目支撑1.人才培养展新貌。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工程,精心构筑人才梯队。成功引进2名高层次人才;选派1名综合素质过硬的领导干部赴天津挂职锻炼;安排3名业务精湛的干部投身乡村振兴一线;2名科研人员申报副高级职称,4名科研人员晋升中级职称,10名科研人员职称晋级,4名见习期人员转正;充实中层干部队伍,做好干部储备计划。结合重要节假日,开展各类精彩纷呈、内涵丰富的文体活动,提升综合素养,激发团队活力,为农业科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新生力量。2.项目争取创佳绩。2024年,在认真实施年度科研课题的同时,争取省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项目5个,获批陕南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1个,获批柞水木耳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项目1个,组织申报省科技厅项目2个。此外,市区共建的苏陕协作项目“商洛市商州区大赵峪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也在稳步推进、有序建设中,为区域农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石。(四)聚焦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1.驻村工作衔接有序,责任落实精准有力。2.政策执行扎实深入,监测帮扶全面到位。3.基建产业协同共进,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完成1-4组洛灞路沿线秦岭山水乡村示范点打造,新建公共卫生间2座、便民桥1座、三组排洪渠1个、冷库1个、公路驿站2处、绿化带1800m、花海3处,硬化入户路3000m、硬化院落20户。扎实推进“两改”工作,累计改房233座、改厕80座。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带,改造多处民宿,争取三产融合项目补助资金5万元。积极推进图斑整治和撂荒地复种工作,整治图斑160亩,复种撂荒地600亩。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30万元,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食用菌种植规模达120万袋,连翘种植面积拓展至2000多亩,核桃科管面积200亩,七彩洋芋种植50亩,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五)聚焦基础建设,提升发展水平一是“商洛市商州区大赵峪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持续推进,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交由商洛市乡村振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承建,截止目前,已完成4号、5号、6号、7号玻璃日光温室和8号组培室的建设,完成1号、2号、3号玻璃日光温室的清场和基础开挖工作,500万元的苏陕协作资金已完成支付。二是在张村综合试验站建设120m³大棚甘薯储藏库,攻克甘薯储藏技术难题。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农业示范推广和科技服务成效显著,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并不断加快。科研在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中贡献率持续提升,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生态良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存在问题2024年,我所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中均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还存在科研经费没有长效保障机制,影响可持续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晋职矛盾突出的等问题。四、改进措施一是多方式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和政策扶持,逐步建立科研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二是接续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畅通职工职称晋升渠道。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接续推进示范园建设和运行工作;二是接续推进老办公楼等闲置资产盘活开发利用工作;三是接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开发工作;四是着力在特色产业创新发展中取得进展;五是着力在科研体制机效能提升上取得新成效;六是持续加大开放融合科研工作力度;七是加强纵横交流协作,提升科研水平;八是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实施科研课题(项目)27项;参与实施省级、联盟等项目11项、市级科技项目1项,参与申报科研成果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制定并发布市级地方标准3项,立项省市级地方标准3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被市农业农村局评为先进单位;被市农业农村局党委授予“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