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兴平市> 兴平市中医医院

兴平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 2025-03-27 17:15
单位名称 兴平市中医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中医医疗与护理、中医学教学与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兴平市南关西路31号
法定代表人 孟保峰
开办资金 2557.47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补助
举办单位 兴平市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79.3万元 2229.5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院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及时变更法定代表人信息,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院在兴平市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医院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深化党建+活动,持续党建引领医院业务发展。全年开展组织生活会1次,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主题教育4次,集中学习12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健康教育知识培训2次,观看警示教育片5次,双报到为民行活动12次。(二)加强医疗管理工作,持续提高诊疗护理质量以临床路径管理、中医医院绩效考核、18项核心制度落实、优质护理、检验结果互认为工作重点,切实落实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相关措施制度,突出中医医院中医特色,加强处方病案点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不断提升诊疗质量;每周六开展全院业务学习,不断拓展医护人员知识面,加强医护人员西学中培训;大力推广中医药诊疗手段,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在业务工作中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项目,运用耳穴压豆、贴敷治疗、隔物灸、中药熏洗、中药涂擦、中药直肠滴入,超声波雾化熏洗治疗等中医治疗手段。(三)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提升基层中医药诊疗水平。我院组织内科、康复针灸科等科室专业骨干与丰仪卫生院、桑镇卫生院开展中医科、康复科医共体科室共建,每周定期选派科室骨干下基层坐诊,进行业务指导。定期开展坐诊,住院指导、处方点评、专题培训、慢病随访、义诊咨询等活动。与南市卫生院、店张中心卫生院签订中医药服务合作协议,深入桑镇、丰仪等镇村开展心脑血管病康复期患者暨失能老人普查及康复指导工作。举办2024年全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2次6期,260余名镇办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全年共下乡镇26次,咨询、讲解828人次,查房诊疗、针灸患者586余人次,病例讨论92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6500余份。(四)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活动服务组建中医宣传小分队,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单位、下基层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及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兴平融媒体、公众号、订阅号、抖音、微信朋友圈,广泛推介本院名医,养生保健知识内容;在丰仪镇、阜寨镇、南市镇、西吴街道办、影剧院广场、西南社区、兴化南院等开展义诊宣传活动,积极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在影剧院广场、莽山公园举办中医文化小夜市;在影剧院广场设立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定期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体验活动。全年共开展义诊宣传活动26次,举行健康讲座3次,发放中医药科普知识手册5700余册,发放各类健康处方2000余份,发放中药茶饮3000余袋。(五)认真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组织医护人员深入社区、小区开展进户摸底、慢病及重型精神病面对面随访,利用疫苗接种、老年人健康体检、入户调查等形式加强建档工作,截止目前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762份,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578人次,高血压299人,糖尿病95人,纳入慢性病规范化管理;重型精神病24人,结核病8人;新生儿建证建卡90人。保健管理669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处方9600份。(六)开展加强医疗领域集中整治活动加强行风建设认真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召开6次专题会议,通过LED屏、制作横幅、展板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集中学习、开展调研走访,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征集意见建议及举报线索,常态化落实自查自纠工作要求。落实临床、医技、后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长效约束机制,不断加强行风建设。全院发现并解决问题15条,移交线索2条,完善医院相关制度7项。(七)做好维稳、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落实风险防范和措施,加强院内的安全生产学习、培训,严格落实维稳制度。完善细化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做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以消防、医疗质量、精麻药品及危化品管理、电梯、锅炉、消毒灭菌设备等特种设备管理为重点加强安全生产和综合治理工作,重点部门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常态化。妥善处理医患安全问题。全年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3次,演练3次。(八)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68359人,累计完成51174人,项目完成率75%。全市0-36月龄以上儿童10930人,累计完成8902人.服务13324人次,项目完成率81%。进行了4次全面督导及培训;12次宣传、对全市14个乡镇卫生院及12家社区服务中心(站)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的专业技术培训4次。(九)强化科室整合,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加强医疗资源配置,优化科室布局,合力调配设备和人员,发展全科型护理,将肛肠、普外、骨伤科整合形成骨外肛肠科,形成发展合力;扩展单列康复针灸科、康复针灸二科病区,充分发挥省级特色专科优势,充分发挥设备作用,将损坏宫腔镜改造为鼻内窥镜,将闲置腹腔镜改造为宫腔镜投入临床使用。二、取得的社会效益2024年业务收入1560余万元,同期增长3%;门急诊诊疗人次45095人次,同期增长18.5%;住院1669人次,同期增长15.3%;平均住院日11天,与去年基本持平。1、普外肛肠科被评为“咸阳市护理工作突出团队”;西南社区被评为2023年度精神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经典诵读《幽谷南山岐黄诵》获得卫健系统5.12国际护士节经典诵读三等奖。检验科荣获“陕西省中医系统首届临床检验实践技能大赛团体赛三等奖”,成为空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品质提升联盟成员单位、陕西神经内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全年收到锦旗、牌匾、感谢信25面(封)。2、推出“一贴一灸一茶饮、一人一方参四诊”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九贴诊疗服务,研制推广中药香囊、药枕、茶饮等中医药系列产品,目前研制鼻炎药枕、安神助眠药枕2种、安神助眠饮、金嗓利咽开音茶、减脂除湿饮、葛花解酒护肝饮、降暑乌梅饮、苍耳白术鼻炎茶茶饮6种。3、中医“小夜市”、中药茶饮等活动受到陕西农村报、老年健康报、陕西电视台、学习强国咸阳学习平台、咸阳日报、咸阳视听网、兴平市融媒体等媒体的报道,兴平融媒体“莽源渭水”栏目报道8次。三、存在问题1、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特别是护理人员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业务工作的开展。2、需进一步提升医院诊疗质量、护理质量,业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危重病人的处置上,找差距,找症结,从根本上解决医院病员不足的问题。3、康复针灸科治疗区域狭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4、医院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二级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和智慧医院建设要求,急需升级改造。四、整改措施:1、以二甲中医医院创建工作为契机,完善医院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医疗技术质量、护理质量。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事业单位招聘、校园公开招聘、外聘高年资高职称专家,不断充实医院人才队伍,构建合理人才梯队。3、加强专科建设,在门诊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区,住院部五楼设置康复大厅。4、加大投入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五、2025年工作计划1、举办春季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2、与红会医院合作,达成业务建设协议;聘请1-2名省市名医定期坐诊。加大对口帮扶工作力度,增加2-3个中医药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重点推广紧密型医共体协作模式。3、加强专科建设和管理,健全麻醉科,成立疼痛中心,开展中医综合治理模式。拟申报老年病科为省级或咸阳市中医重点专科。拟申请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开展中医养生洗发液、润肺膏、阿胶的开发研制,拟组建中药散、丸、膏、丹研发小组。开展中医养生、中医美容项目。4、继续实施医院“136计划”,增加一个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三个精品科室(针灸1科、针灸2科、内科),打造院内六大名医的推介工作。院内信息化提升改造建设、两室达标的开展、中医治未病专科建设。5、继续加强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组织中医宣传小分队开展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全面普及中医药知识,推广中医特色疗法,弘扬中医药优势。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力度,将公共卫生服务这一惠民政策普及辖区居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23年12月10日至2028年12月10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