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乾县> 乾县教育局成人教育中心

乾县教育局成人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7 17:14
单位名称 乾县教育局成人教育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成人教育提供服务,促进成人教事业发展。开展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职业教育管理;公需课培训;民办教育、幼儿园、培训机构设立的审查、批准、管理。
住所 乾县东新街一号(教育局五楼)
法定代表人 任晨曦
开办资金 4.5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乾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5万元 3.4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中心在乾县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 全面摸底排查:对辖区内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详细掌握了各机构的基本信息,包括机构名称、地址、经营范围、师资力量、学生数量等。通过摸底,建立了详细的校外培训机构台账,为后续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2. 严格审核资质:按照相关政策和标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进行了严格审核。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本年度共发出整改通知书8份,督办函4份。3. 加强日常监管:建立了日常巡查制度,定期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机构的教学内容、师资配备、收费标准、安全管理等方面是否符合规定。通过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一些机构存在的问题,规范了校外培训市场秩序。4.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针对校外培训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违规广告宣传、预收费不规范等,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在专项整治行动中,联合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暑期出动校外培训机构宣传车8次,执法人员31人次对我县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全覆盖宣传及巡查。5. 推动信息化管理:积极推动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现了对培训机构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培训机构的运营情况,提高了监管效率。6. 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如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线下宣讲会等,加强了对校外培训政策的宣传。向培训机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宣传政策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合规经营意识;向家长和学生宣传校外培训的注意事项,引导他们理性选择培训机构。7.强化随机暗访巡察:在暑期,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对学科类、隐形变异类校外培训通过走访学生及家长等方式进行多次暗访检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8.强化学校阵地优势:自从“双减”工作开展以来,我县通过文件、会议、媒体等形式,大力宣传“双减”政策,同时,加强学校“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做好课后服务,丰富学校社团活动,严格执行课后服务政策,让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无生存空间。9.强化全流程监管:乾县“双减”办积极推行校外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实现家长使用监管平台Web端或家长APP端进行选课、销课、缴费、退费等,确保家长财产不受损失。10.强化社会举报监督:我县专门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县政府网站、县教育局网站微信等媒体宣传“双减”工作,面向社会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让违规培训机构无处藏身。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 市场秩序得到规范:通过严格的审核、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行动,校外培训机构的经营行为得到了有效规范。违规办学、虚假宣传、乱收费等现象得到了遏制,校外培训市场秩序明显好转。2. 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加强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安全管理,督促机构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设施。各机构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有效保障了学生的人身安全。3. 家长和学生的权益得到保障:通过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行为、加强教学内容监管等措施,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家长对校外培训的满意度有所提高,投诉举报数量明显减少。4. 信息化管理取得突破: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推广应用,为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了对培训机构的全流程监管,提高了监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三、存在问题。1. 监管力量不足:随着校外培训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监管任务日益繁重,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监管人员数量较少,难以满足日常监管的需求。2. 部门协同配合有待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教育、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还不够紧密,存在信息沟通不畅、职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果。3. 机构自律意识不强:部分校外培训机构缺乏自律意识,存在侥幸心理,对政策法规的执行不够严格。在教学内容、师资配备、收费标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4. 家长的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家长对校外培训的认识存在偏差,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往往只关注机构的知名度和教学效果,而对机构的资质、安全等方面关注不够。四、整改措施。1.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充实监管力量,确保能够满足日常监管的需求。2. 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3. 加强机构自律建设: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鼓励机构开展行业自律活动,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管理。4. 深化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功能,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加强对平台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为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培训机构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的应用程序,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监督力度。5. 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持续加强对校外培训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校外培训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培训机构。同时,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正面宣传,树立一批办学规范、质量优良的机构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6. 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第一季度:组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春季开学检查,重点检查机构的教学计划、师资配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举办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加强对机构负责人的政策法规培训,提高他们的合规经营意识。完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机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2. 第二季度: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违规广告宣传、预收费不规范等问题。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进行抽查,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推动校外培训机构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的应用程序,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监督力度。3. 第三季度:组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暑期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机构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进行检查,确保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教学能力。加强对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4. 第四季度: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年度检查,对机构的办学资质、教学管理、安全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全年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