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5-03-27 17:16
单位名称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城乡建设提供规划设计服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与编制。
住所 西安市莲湖区劳动南路178号
法定代表人 李琪
开办资金 4328.5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915万元 26350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工作内容2024年,院里以服务市局、政府为根本,注重在技术创新、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持久发力,着力增强西安城市建设的支撑力。2024年,按照《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4年度工作要点》《三个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及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任务分解》《2024年局“八个新突破”月度任务清单》等文件要求,院里共承担并完成了34项重大规划编制任务及“急用先编”374项实施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业务开展情况1、《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4年度工作要点》涉及工作要点9个方面14项任务,完成了《五大重点片区国土空间单元详细规划》《西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等34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急用先编”374项实施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2、市政府主要领导交办、批示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共开展50余项重大指令任务,其中《西安市重点片区单元详细规划编制技术成果要求》《市公安局第二监管中心选址》等50项均已完成。3、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①加强规划顶层设计。为充分发挥总体规划统筹引领作用,院全力攻坚,助推《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进一步明晰了功能区布局和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为西安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总体依据。②构建功能体系规划传导链条。持续深化规划成果,通过构建“功能区—功能组团—功能单元—重点功能区块”四级传导体系,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中主体功能区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的完整传导链条,进一步破解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分区及用途地类等不同尺度空间利用方式传导路径不明晰的问题。通过与“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保障城市核心功能与空间利用的精准对应,补充国土空间规划在城乡总体结构与功能布局管控引导等方面的不足,实现以功能布局统筹行政区、开发区协调发展的目标。③保障专项规划落实。完成10个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制定5+1专项规划传导任务书,加强专项规划与市区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传导衔接。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用地一张图”,开展“5+1”专项设施传导核查工作。明确专项规划目录清单管理、成果审查程序等,为后期新增专项规划的编制及审批奠定基础。4.结合西安市功能体系重构,加快推动全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全覆盖。①建立工作机制。为有效指导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制定了“行政+技术”的详细规划工作方案,包括《西安市加快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方案》《西安市五大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组织实施和技术服务分工方案》《西安市古都核心区与外围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实施方案》等。②完成详细规划编制相关技术指引。完善空间管理和空间治理的基础底图,制定了《西安市重点片区单元详细规划编制技术成果要求(试行)》《西安市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单元划分指南及附图》《西安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目录及评估完善指引》《西安市国土空间规划用地总图说明及附图》《西安市城镇开发边界内五大片区详细规划编制计费指引(试行)》等技术指引标准。③分阶段完成单元详细规划编制全覆盖工作。以东部示范区、北部片区、西咸新区、高新片区、古都核心区为工作试点,在完成五大重点片区单元详细规划编制实现示范引领的基础上,完成了外围十个片区单元详细规划编制工作。④完成“急用先编”374项重点项目实施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在城镇开发边界外,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成了西安市乡村规划建设发展现状年度报告,及西安市联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研究与编制。5.保障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①保障“三大工程”“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完成了《西安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并依托“一村一策”规划建设方案,加快完成了“保回迁”项目实施详细规划。②探索面向实际的片区开发实施综合规划编制路径。完成了“红旗铁路沿线”“幸福林带”等城市更新片区及重点项目的综合性规划编制工作,以及西安市交警支队原鱼化车管所土地收储项目。③高质量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梳理低效存量空间,完成了《西安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及全市“五类用地”摸底核查工作,结合单元详细规划全覆盖编制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全市“五类用地空间信息一张图”。6.助力西安市土地储备规划体系构建,统筹推进市级储备项目有序实施。积极对接市土储中心,以市级储备57个项目作为全市土地储备规划改革的抓手,以“规划引领”为核心思路,结合近期拟供应项目梳理,明确提出分类处置意见。并优先开展重点规划类项目规划研究,将土地征收储备、土地供应、资金平衡方案等与规划编制充分结合,打通了“规划策划—土地评估整备—经济测算—运营管理”的全链条实施路径。7.提升技术水平,做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品牌优势。①针对西安老城内风貌保护研究。开展《七贤庄、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邀请居民、学者、政府等召开座谈会,使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遗产“保下来”、文化旅游“火起来”、居民生活“好起来”。②开展西安市历史建筑挂牌工作。联合高校累积调研200余次,开展全流程伴随服务,已挂牌24处。③开展全市域内“四普”文物调研工作。勘探研究分布广、数量多、难度大,通过无人机航拍、现状照片拍摄、访谈调研等途径,保质保量完成了全市域内“四普”文物调研工作。④积极参与全国、省市各大技术标准制定。参与自然资源部组织的《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指南》编制工作,开展《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西安市国土空间规划大遗址保护技术标准》等地方性法律规范及技术标准的制定。⑤推进“产、学、研”高度融合。先后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进行了合作交流,并积极突破地域限制,在《海口名城保规》的基础上,开展《银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汉中市历史建筑建档测绘》等编制任务,规划成果受到了广泛好评。8.坚持系统思维,做强市政交通品牌优势。①全面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交通市政要素保障。配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了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轨道线网规划两个专题的编制,并对13个交通市政类专项规划成果合规性进行了研判,确保各专项规划方案符合总体规划要求。②积极做好重点项目详细规划的交通专项保障。牵头编制了《西安市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住宅类项目补充规定》《西安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联评联审管理规定》,为西安市政道路微改造项目联评联审提供制度性保障。完成了《红旗铁路公园周边交通专项规划》《六村堡工业园交通专项规划》等项目编制任务,为全市重点项目顺利落地提供了技术保障。③深化“交通一张图”建设。开展了全域路网梳理,在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确定的骨架道路基础上,梳理形成市区两级管控路网红线和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所遵循的上位路网体系,为详细规划的交通专项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④助推全市智慧交通建设。在智慧交通领域,编制了《西安市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实施方案》《西安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工作,开启了我市智慧交通建设的序幕。全年共完成交通市政重大项目18项,配合完成重大项目22项,打响了市政交通在西安行业内的服务品牌。三、取得社会效益2024年,院里紧紧围绕规划编制中心任务,以“提质、提速、提效”为目标,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模式为出发点,统筹协调、超前谋划,将重点工作做实,将常规工作做深,高效保障全市各项工作有序运转。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1.思想理论学习方面:存在学习教育不系统、引导不深入的现象,导致干部队伍思想认识高度不足、对党的方针政策及规划新理念的学习运用还不够深入。2.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制度不完善、更新不及时、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制度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的问题。3.纪律作风方面:在整体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效率不快的问题,核心是纪律作风不严不实,监督执纪方式方法有待加强。4.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多专业和复合型人才“短板”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地理信息、土地管理等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同时因受经济下行等不可控因素影响,院里在人才交流培训的广度和力度上不够,导致人才培养的整体效能有所减弱。下一步工作计划:1.转变规划理念,推动创新发展;2.深化伴随服务,切实提质增效;3.促进业务拓展,构建多元模式;4.结合重点工作,全力抓好落实;5.强化党纪学习教育,推动纪律意识提升;6.强化规划设计重点工作,推动党建与规划业务融合;7.强化技术培训,抓实队伍建设;8.强化警示教育,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