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第三医院(西安市肿瘤医院、西安市口腔医院)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咽喉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预防保健科•医疗执业许可证规定的其他医疗业务•医学科研、医务人员培训及临床教学。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三路东段10号 |
法定代表人 |
杨军乐 |
开办资金 |
73746万元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资产损益情况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206968.42万元 |
219273.79万元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第三医院(西安市肿瘤医院、西安市口腔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256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医院于12月26日变更名称为“西安市第三医院(西安市肿瘤医院、西安市口腔医院)”,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业务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医院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集中整治工作,积极践行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围绕患者需求变化,坚持守正创新优化运行结构,持续增强医疗服务和诊疗能力;瞄准国考关键指标,立足可持续赋能精细化运营,挖潜核心竞争力拓展突围。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把方向、强引领,党建业务相融互促。院领导班子深入党建联系点宣讲,各党支部书记开展专题党课,突出领学促学、深学研学,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扎实开展“五查五助五问效”,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双提升。围绕四大核心主题,开展党建活动,擦亮党建品牌。(二)抓整治、扬清风,廉洁氛围日益浓厚。抓好医疗领域、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和殡葬领域等专项整治工作,深入自查自纠,层层压实责任。坚持抓“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相结合,强化党纪学习教育。开设宣传专栏,增设清廉小屋,推出“廉洁文化润心田”栏目、“以案释纪”系列微视频,厚植清廉土壤。(三)夯基础、促创新,医疗质量稳步提升。新增心血管内科四病区、介入血管科、核医学科、放疗科,扩增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及各外科病区。推广26项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应用,培养100名医护取得开展资质。获批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省级中心。成功挂牌西安市肿瘤医院、西安市口腔医院,获批西安市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成为省内首家2024年“健康中国中风识别”行动试点区牵头单位、西安市卒中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及西安市卒中急救地图管理单位、陕西神经肌病联盟副组长单位。获批市级医疗质控中心3个,区级医疗质控中心1个,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重症医学科通过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期汇报,病理科、超声科获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四)优服务、树品牌,公益使命彰显担当。新增未央区城市医疗集团成员单位2家、省内外医联体单位7家、对口帮扶单位1家。卫星医院(汉城、灞桥)全年运行稳定高效。扎实推进七项惠民措施落地见效,“一次挂号管三天”受益患者八千余人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99项。先行试点高效办成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贯通仪凤巷步行街方便患者点对点直达,平均缩短通行时间15分钟。微信小程序上线“报到、退号、候诊查询”等功能,新增多功能自助一体机13台,打造高效快捷就诊新体验。顺利执行第10批援马拉维中国医疗队任务,多次完成高级别会议及运动赛事医疗保障。携手“希望同行”陕西希望工程援疆特别行动成功救助两名先心病患者。获批陕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绿色通道定点医院。(五)兴科教、聚人才,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市级重点项目3项。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28.4万元,同比增长90.04%。发表论文104篇,其中SCI70篇,最高影响因子1区40.8分。获得发明专利4个,出版译著1部、专家共识指南7篇。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批西安市代谢性疾病影像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获批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新增省、市级学会主委单位9个。引进专家团队4个、博士4人、硕士118人。获批延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培养硕士研究生14人。(六)重内涵、提效率,精益管理提档升级。深入调研临床科室,鼓励拓展新业务,加强中医、康复类合作项目,医疗服务收入占比逐步提升。规范合理用药,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次均药品费用逐月下降,药占比有效降低。上线招采智慧管理平台、传染病上报系统、物价智能审核及医保DRG分析系统,完成耗材与医保平台对接互联、更新LIS系统、统一数据云平台,新增智慧护理大屏15个。二、取得社会效益2024年总诊疗人次140.8万人次,出院人数8.5万人次,平均住院日6.24天,床位使用率87.51%,住院病人手术19103例,三四级手术13570例,占比71.04%。2024年累计实现总收入16.3亿元,其中医疗收入14.23亿元。三、存在问题一是区域龙头引领作用发挥不强,创新赋能迫在眉睫;二是临床重点专科体系还不完善、发展还不充分,特色优势及学科品牌能力与影响力不够显著;三是人才高度、厚度不强,人才梯队不尽合理,尤其是学科战略人才、领军型人才储备不足,临床研究能力有待加强;四是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互通互享合力较弱。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抓好培训阵地建设,营造浓厚党建文化氛围。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情报收集研判和应对能力。持续开展“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二是聚焦医疗质量安全提升、医疗技术创新、特色品牌打造,激活内涵发展引擎。加快推进未央区城市医疗集团、卫星医院、医联体扩面增量。三是完善引才政策,拓宽聚才渠道,发现、引导、支持并培育有创造潜力的青年英才,做好人才“输血”“造血”“保血”。加强同高校、科研院所联动,推动各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及临床应用。四是加快推进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逐步实现诊疗服务环节全覆盖。促进线上线下医疗健康服务结合,推进智慧医院发展。五是全面提质增效,找准个性化生存发展空间。共筹共谋应对三甲复审和大型医院巡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自2023年1月4日至2030年8月27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获国家级荣誉: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2023年度“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优秀单位;获省级荣誉:优质护理服务先进集体、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市级荣誉: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年诉讼案件7例,正在审理3例,审结4例(其中1例判决驳回诉请),撤诉0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8例,正在调解2例,已结案6例。全年收到各类渠道投诉均按规定和期限进行回复处理,件件落实到位。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2024年度共接受社会捐赠物资360850元,均按照捐赠单位和人员的意愿,将捐赠物资全部用于医院安全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