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党建服务中心

神木市党建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7 17:03
单位名称 神木市党建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党务政策咨询、办理党内有关业务、传播党建理论知识、提供党员活动场所、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受理反映社情民意、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
住所 神木市滨河新区街道广场北路4号产业服务中心大楼1553室
法定代表人 杨学平
开办资金 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神木市委组织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万元 0.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坚持凝心铸魂,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分13期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题培训班,实现科级领导干部全覆盖;打造“麟州学堂”干教品牌体系,持续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掌握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围绕政治培训、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举办各类培训班61期,培训党员干部6400人次;围绕中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神讲课,分别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传承中医文化弘扬中医国粹”“数智绿色时代与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践行新时代忠勇精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神木大讲堂”4期,帮助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二)抓基层打基础,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持续优化组织架构,15个符合条件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持续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工作,采取单独建、选派建、联合建等方式,累计建成网格党支部309个、网格党小组272个;积极创建“幸福社区”,统筹“五级五长”“双报到”“网格党支部”治理力量,10个幸福社区党组织率先创为“一类”社区;提升服务能力,深化“双报到”“双考双评”机制,305个机关党组织、14072名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完成服务项目1525件、参与“微治理”活动634场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精准指导社区完成“一年十件实事”560件。(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党建基础工作更加务实。严格落实每个村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大力发展青年、农民、产业工人、知识分子等要求,严把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环节、严防4类违规违纪问题回弹;持续深化“党员亮身份”活动,开展“七·一”系列活动,向450名“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颁发纪念章;开展流动党员摸排,压实党组织管理责任,市外流入本地的183名流动党员均纳入村(社区)党支部管理,严肃稳妥做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全市各镇街、村(社区)已实现党代表工作室全覆盖。各基层党代表工作室均能够配齐联络服务工作人员、细化任务清单,确保党代表联络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滥挂牌清理等工作推进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三室合一”,督促各基层党组织推进阵地建设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通过系列教育培训工作,全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得到显著提升,确保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在工作中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扎实开展“双报到”活动,完成服务项目1525件。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推动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三、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党建“力量不足”问题较为普遍。村干部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在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思路不新、措施不多、办法不活、成效不佳。(二)城市党建“结对共建”思想认识还不足。多数驻区单位在凝聚共识、服务群众、理清发展思路等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思路,联建单位及党员对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各驻区单位间横向沟通不足、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人才联育、品牌联创、发展联动的共建共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三)党员教育管理方法不多,难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党员教育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做的还不够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频繁,流动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流动党员的行踪不定,难以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四、改进措施一是按照选、育、管、用全链条建设原则,坚持把优秀青年培养为优秀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为多面手,把多面手培养为支部书记的思路,对村级后备力量进行深度培养和补充优化,为神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支撑。二是激发共建共治共享活力。深化实化“双报到”“双考双评”机制,建立健全双向压实责任、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核激励、双向评价干部工作机制,推动行业系统部门融入驻地中心任务和党建工作形成常态长效,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确保组织覆盖面。开展流动党员摸排,压实党组织管理责任,市外流入本地的183名流动党员纳入村(社区)党支部管理,。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优化提升,壮大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确保年龄降、学历升、结构优。提高储备要求、重新摸底上报;探索与职院合作,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做好在村干部中开展学历教育提升工作,尽快补齐村干部的学历短板。(二)理清思路,加强城市党建提质增效。加强网格党支部建设。推动建设功能型网格党支部,推动其实体化运行。建设一批有成效,有看头,起作用的网格党支部,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深化实化“双报到”“双考双评”机制,建立健全双向压实责任、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核激励、双向评价干部工作机制,推动行业系统部门融入驻地中心任务和党建工作形成常态长效;大力推进宜居幸福社区建设,着力建设一批“组织健全、设施完善、服务优质、治理有序”的幸福社区。(三)针对重点突破,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在北部乡镇试点探索流入党员管理办法,在城区街道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行动,在南部乡镇做好流出党员管理。配合榆林市委组织部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调研工作。开展好党内走访慰问和发放党内关爱帮扶专项资金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