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档案馆

西安市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5-03-27 17:06
单位名称 西安市档案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管利用档案资料,为西安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与保管•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与维护•档案宣传•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103号
法定代表人 吴立民
开办资金 476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西安市委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082.21万元 4971.7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紧扣全市“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聚焦业务建设评价反馈意见集中整改,发挥党管档案工作优势和存史资政育人作用;配合建成“i西安”城市综合服务总门户,提高掌上办、一网通办的便民服务水平。一是聚焦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紧紧围绕全市“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突出主题教育档案收集、重大活动档案收集,主动赴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局、市司法局等市级机关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完成54家市级单位档案三合一制度审核工作,完成“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档案实体接收整理和数字化工作。二是聚焦档案工作创新发展,加大档案科技项目申报力度,申报《OFD版式文档格式转换工具研究》国家档案科技项目,申报《机构改革后新档案法及条例实施背景下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新档案法背景下--档案形成(保管)单位开放审核操作方法研究》2个陕西省档案科技项目。三是聚焦档案工作“走向开放”要求,持续推动与高等院校开放合作,探索“档案馆+”专业人才培养、档案开发利用的共建共享共赢新模式,创新馆校共建、“档案六进”、公众走进档案馆等活动形式,更好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职能作用。四是聚焦国家档案局业务建设评价反馈意见集中整改,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业务建设评价反馈的五个方面14类36项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将业务建设评价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作为馆年度重点工作,按照节点推进,实施问效问责,切实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提升全馆业务建设水平。五是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便民服务措施提升档案利用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异地跨馆查询工作,积极融入全省民生档案跨馆出证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广泛、便捷的档案服务,全年服务群众满意率达100%。(二)对“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各功能组(任务执行团队)移交的900余件文书和40余件实物进行规范化整理,编制归档文件目录,方便查阅利用;将2023年度市级各单位开展主题教育形成的专题档案目录和市委主题教育办档案实体接收进馆,确保我市主题教育专题档案应收尽收、及时进馆。整理“首届中国--中亚峰会”8个功能组、5个任务执行团队文书档案966件,实物57件。接收111家市级单位专题档案目录16984条、260册,市民革等7个民主党派由市委统战部统一提交了开展主题教育的情况说明;接收市委主题教育办文书档案1309件、录像档案52件、书籍1册。(三)完成编纂《西安街巷路名档案史料汇编》和《西北纺织工业巨擘——长安大华纺织厂》;完成《西安档案》的改版、增容工作和4期编辑出版任务,积极向《中国档案报》《陕西档案》等档案行业专业期刊投稿。2024年10月,市档案馆编撰完成《西安街巷路名档案史料汇编》《西北纺织工业先行者——长安大华纺织厂》)两部图书书稿,取得了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和标准书号,随后由陕西三秦出版社负责出版,并于12月完成出版印刷。对《西安档案》杂志进行改版增容,按计划完成4期《西安档案》杂志编辑出版任务,共计印发4期4000册,编发稿件190余篇,共计30余万字。改版后的《西安档案》得到了上级单位、社会各界及档案业务单位的肯定,切实发挥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宣传引领、业务指导和经验交流作用。(四)完成馆藏数据备份整理。赴济南市档案馆开展异地备份工作,备份数据总量27TB;按照《陕西省档案馆电子档案数据灾备管理制度(试行)》要求,赴宝鸡凤县陕西省档案馆后库开展数据灾备工作,备份数据总量27TB。(五)推动馆库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市档案馆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新馆建设工作,4次专题向市委分管领导汇报新馆建设情况,积极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系了解新馆建设立项、资金来源等事宜,与浐灞国际港联系土地供应事宜。取得社会效益(一)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西安解放75周年等重大节点开展档案宣传活动,以“5·20”西安解放和收藏天安门广场升挂国旗为主题,举办庆祝西安解放75周年暨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立足馆藏筹办“光辉岁月”主题展览;依托“6·9”国际档案日、“9·5”《档案法》颁布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聚焦《档案法》《实施条例》的宣传贯彻,开展档案法治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天安门广场升挂国旗”独特红色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成功举办“5.20”庆祝西安解放75周年系列活动暨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同时在市委大院广场布置了“筑梦·不朽之城”主题巡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出席活动。主展厅《追光·筑梦——中国共产党西安历史及建设成就档案文献图片展》成功开展,展览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中共西安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和带领西安人民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为主要内容,为开展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和场所。接待机关企事业单位100余家,参观人数累计达6500余人次。依托“6·9”国际档案日、“9·5”《档案法》颁布日、“12.4”国家宪法日重要节点,聚焦《档案法》和《实施条例》宣传贯彻,创新性开展档案宣传上街头、下社区、入校园、进地铁等活动,开创了省、市、区多点协同联动新模式,实现了档案宣传形式线上、线下、立体、联动全面开花的良好效果,充分发挥出了档案工作红色宣传主阵地作用。(二)细化档案库房管理,制定馆藏档案清点方案,开展馆藏档案清点工作。落实国家综合档案馆会同档案形成单位(移交单位)开放审核工作机制,完成馆藏1998年形成的8000余卷到期应开放档案的解密与开放审核工作。扎实推进馆藏档案清点工作,共清点档案192个全宗,档案137544卷、378716件,图书资料11405册。认真开展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印发《西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细则》,组织原定密机关、单位对馆藏到期涉密档案进行解密审核。全年共完成馆藏1998年形成的到期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其中数字化档案41423件,未数字化档案1073卷、871件档案。经审核,共向社会开放档案6882件、69卷。(三)优化便民服务措施;提供档案跨馆查询利用服务;做好统计分析;查档大厅“好差评”系统满意率不低于98%。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新颁布的《档案法》《档案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完善《西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利用规定(试行)》《西安市档案馆馆藏未开放档案利用规定(试行)》,不断提升依法管档、用档水平。二是持续推进异地跨馆查询工作,在积极融入全省民生档案跨馆出证系统的同时,新增了与山西省、南京市、宁波市、长春市等4家(累计已达82家)省市档案馆签订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协议,有效解决群众“异地档案查询困难、繁琐”的实际需求。三是不断改善大厅环境,更换升级大厅监控设备,购买安装柜式空调,积极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广泛、便捷的档案服务;四是持续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活动。馆领导深入一线体验群众办事流程,了解窗口服务情况,全力推动查档大厅工作提质增效。全年共接待档案利用者4664家单位、5704人次,电话咨询2793人次,回复全国档案查询利用平台、陕西政务服务网查档申请及咨询共56条,异地跨馆查询4人次,共利用档案10526卷、1966件,编写档案利用实例6篇,全年服务群众满意率达100%。存在问题(一)学习理解党的创新理论还不够深入透彻。对部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停留在传达学习层面,结合档案工作实际进行深度思考不够,“跳出档案看档案”“立足西安历史文化看档案”的意识还不够,站在服务全市中心大局的高度理解把握、指导实践方面仍需持续加强。(二)档案基础性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现有档案库房已接近饱和,馆内对外服务用房、技术用房等均不能满足档案工作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机构改革后人员超编的现状,限制了档案专业人才招录入口,导致档案专业骨干人才储备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新馆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制约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三)纵深推进改革创新的力度仍需持续增强。围绕档案事业“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服务能力水平,“跳出西安看全国”,在档案工作开拓创新能力、具体改革举措等方面,与先进地区档案工作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四、下一步打算(一)围绕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立足“党管档案”定位,持续推进市、区(县)局馆协同机制体制改革,对协同事项进一步深化细化。围绕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全程参与,全面记录全市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二)围绕档案事业“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服务能力水平。按照“抓重点、查弱项、补短板”工作思路,对“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推进重点工作、弱项短板工作按规划要求落实完成。以“夯实档案基础业务,数字化智慧化赋能”为重点,谋划“十五五”期间档案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档案法》《实施条例》的新理念新要求,修订完善档案收集、征集、开放鉴定、信息化建设和各类专业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三)围绕巡察和国评整改落实,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推动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整改任务,统筹推进巡察和国评整改工作,探索“档案馆+”专业人才培养、档案开发利用的共建共享共赢新模式,创新馆校共建、“档案六进”、公众走进档案馆等活动形式,更好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职能作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国家一级档案馆长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