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清涧县> 清涧县第一小学

清涧县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17:01
单位名称 清涧县第一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清涧县街道办1号
法定代表人 杨海龙
开办资金 54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清涧县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85万元 650万元
网上名称 清涧县第一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14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但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主要工作如下:一、具体业务活动情况:(一)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增强责任引领意识。以党建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本学期党建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一个核心:1.抓实党建工作。本学年,我校紧密围绕“以党建统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深入开展党建工作。我们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领航团队开拓创新。二是重视党员学习教育,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党支部党课、专题宣讲;师德师风专项学习等专题活动。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强化党总支和教代会监督和约束机制,倡导干部廉洁奉献精神,防止违纪现象发生。两个重点:1.安全为首:构建平安校园的坚固堡垒。一是多角度织牢校园安全网络。我校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多角度织牢校园安全网络。我们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校园内外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全校老师齐抓共管,实现了安全管理网格化、全覆盖、无盲区,无漏洞,确保安全管理无死角、全覆盖。二是多渠道开展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学校公众号、校园广播、班队会、电子大屏、宣传栏、黑板报等方式经常性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计划中。严格落实“13530”安全教育模式,常态开展“五个一”课程(每周一班会、每月一检查、每月一主题、每学期一讲座(演练)、构建一个宣传阵地)。加强对师生的防校园欺凌、防诈骗、防溺水、防恐防暴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自身安全防范能力。2.后勤为盾:服务全校师生的坚实后盾。(1)开源节流,为学校当家理财。(2)真抓实干,后勤服务有保障。(3)食堂餐饮,菜品质量严把关。三项工程:1.学校管理制度优化工程为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全面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充分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优化方向,对学校一系列量化方案进行了重新编制。2.教师专业成长工程。(1)健全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机制。(2)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在“双减”政策的大力推行下,“课堂提质”势在必行。发挥校内名师荟萃的优势和党员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广大教师深耕课堂,优化教学质量,打造智慧型教师队伍,扎实搞好了“三研三备三课三议”集体备课活动,本学期,集体备课主讲老师至少每人一节集体备课讲课,约120节左右,有力推动教学质量的发展。3.青蓝工程常态化进行本学期为了继续弘扬“传﹑帮﹑带”精神开展“凝新助力育桃李,青蓝同心绘未来”的师徒结对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多媒体比赛,各类参赛的磨课,教学名师对其进行教学的培训、模拟、示范、现场观评课指导...多种多样的活动与竞赛,促使青年教师不断鞭策自我,获得成长与提高,促进教师教师专业化成长。(二)聚焦立德树人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夯实德育领导机构责任。由德育处牵头,形成德育处、年级组、班级三级德育管理体系。2.扎实开展德育常规工作。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国旗下的讲话、每月一事等活动。开展以“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为重点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校园运动会、读书月、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特别是课后服务40多个丰富多彩的兴趣社团的有效开展,让学生变得积极向上、乐观好学。3.强化德育行为管理。学校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切实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宣传贯彻力度。学校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德育处、教导处、大队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值周领导、红领巾值日组协作管理的德育格局,采用“日公布、周评比、月小结”的方法,从课间纪律、校园卫生、值勤巡查、放学路队和学生到校情况等方面对全校46个班级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综合考核,每周评选一次文明班级,卫生模范班级,同时颁发流动红旗。(三)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充分发掘本校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特长突出的特点,鼓励老师根据自身优势开发多样课程,开设兴趣社团和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聚焦提升学生素养,不断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实施“1+X”特色课程模式,学校设置了模块化、体系化和多元化的课程套餐。坚持“五育并举”,开设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素质拓展课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四)狠抓以研促教,深化教研改革力度。1.深入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本续期我校有6个市级课题已结题,又有7个市级教科研课题正在申报。老师们的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2.积极参与竞赛活动,提升师生成就感。师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五)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建书香文明校园。诵经典,育书卷气学生。在全校继续开展千人《论语》经典诵读,坚持新教育晨诵,读书打卡。强艺体,丰富教学活动。延伸第二课堂,搞好课后兴趣服务的“阳光体育大社团”活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来,学校被评为榆林市“新教育实验项目学校”,学校被县委政府评为“三八红旗集体”,清涧县第八届中小学诗词大会小学组“一等奖”。在教学教研方面,我校五位老师在全县教玩具大赛中、七位老师在微课与信息化大赛中获得好成绩,三项大单元作业设计获得省市一二等奖,杨星老师的创新课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杨飞燕老师的音乐技能大赛获得省市三等奖,三位老师获得县级教学能手,4名老师在榆林市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大赛中荣获二三等奖。十几位老师在县级书法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8名师生获得县级演讲比赛好成绩,等等。学校深化教研教改,本学期我校有6个市级课题1个县级课题已结题。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正的措施(一)目前存在的问题1.在常规教学的管理和落实上,还不能与时俱进,创造性还不够,执行力度有待坚定。2.教师职业素养不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缺乏创新性,囿于教材的讲授。3.教师工作量比较大:在学校的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承担的非教学任务较多,这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构成挑战。4.关于德育工作,学校系统性、连贯性的德育体系还需要继续完善。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5.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心理问题,容易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二)改改措施1.学校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将“集体备课”的“三研三备,三课三议”的活动进一步细化走实,加强“示范课引领”,夯实“青蓝工程”的“学、帮、带”作用。2.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职业培训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和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学校应该优化教师任务的分配,教师可以专注于教育教学本身,提升工作交自率和质量。4.全面发展,德育为先。今后我校将针对存在问题,不断优化德育工作,探索有效的德育途径,认真整改落实5.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组织专业心理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辛勤耕耘,我校被评为新教育实验项目学校、三八红旗集体,清涧县第八届中小学生诗词大会比赛获第一名,本学年度我校教师在省市县获奖人次达60之多!1.教师业务学习需持之以恒,教育观念应与时俱进,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以新理念引领教学不断提升。2.教学过程管理应进一步强化,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争取成为守护教育净土的“卫士”。3.关注薄弱环节,薄弱教师、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学生都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4.教研、教改活动应深入细致开展,特别是课题研究要大力加强。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反思和论文,继而不断积累教学智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学校被评为榆林市“新教育实验项目学校”,“三八红旗集体”,小学诗词大会“一等奖”。五位老师在全县教玩具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七位老师在微课大赛中获得好成绩,三项大单元作业设计获得省市一二等奖,教师创新课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音乐技能大赛省市三等奖,三位老师获得县级教学能手,4名老师在榆林市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大赛中荣获二三等奖。8名师生获得演讲比赛好成绩等。6个市级课题已结题,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