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局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5-03-27 16:49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区域气象事业发展服务。本行征区域内气象观测和资料的汇总、传输;气象预测预报服务、人工影响天气、气象宣传教育,区域雷电防护、防雷电检测;升空气球管理。
住所 临潼区银桥大道117号
法定代表人 王昱
开办资金 499.6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19.82万元 962.41万元
网上名称 http://西安市临潼区气象局.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坚持政治引领,全面深化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坚定信念。局负责人及时传达上级部署和学习成果。年内,共召开学习会21次,开展专题研讨6次,参加培训10次。引导职工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年内,局党支部共组织召开党员大会20次,支委会12次,领导讲党课3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双报到双评议活动12次,发展预备党员和培养发展对象各1名。职工年度平均有效学时不少于58学时。今年9月,我局成功承办区直属机关干部职工秋季趣味运动会,并荣获团体第二名。多措并举,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对照上级要求,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和责任清单,并严格实施。组织专题学习会3次,负责人讲授专题党课2次,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革命旧址,观看党史题材电影等,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印发了《临潼区气象局递进式气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做好分灾种、分区域、分行业、分时段、分强度、分影响的精细化服务。制定了《临潼区气象局新型业务改革综合业务岗位职责》,进一步调整优化业务流程,明晰岗位职责。积极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修订完善暴雨预警信号新标准防御指南,提高防御指南针对性。与区资规局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共享监测资料和地质灾害信息、共享信息员队伍等多项合作机制。开通“骊山气象君”慢直播。开展重大天气过程复盘4次,针对我区最大的降水天气过程(7月7—8日强降水天气过程),邀请市气象台首席专家指导开展天气过程复盘,促进预报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1-11月共发布预警信号、重要天气报告等各类服务材料1279期,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文26期,启动应急响应12次,发送短信189万余条,对全区3190个防汛责任人进行电话叫应75次。多举措推进科普宣传教育走深走实。联合区妇联、共青团临潼区委、区总工会等部门分别发文,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进一步提高气象预警发布传播能力及气象科普宣传能力。积极参与西安市科协组织的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科普游年卡试点活动,2024年接待参观学生1228人次、党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科研院校科技人员310人次。持续做好与砖房小学联合开设的气象知识大课堂科普专题活动4次。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宣传节点,开展气象科普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等“五进”活动9次,现场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2500余份。(三)坚持融入式发展,努力提高气象保障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扎实做好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作。加强同农业部门的合作,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根据气象信息,提醒农民朋友适时收获,建议果农加强病虫害防治,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组织气象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向农户讲解气象灾害的防范知识和应对措施。年内,开展农业气象服务调研3次,与农业部门联合发文1期、制作服务材料2期,制作农业气象服务材料40期。认真开展好临潼文旅大集和“长恨歌”演出精细化服务。为“2024临潼文旅大集暨华清宫新春活动”“骊山古庙会”“2024临潼渭北农耕文化系列主题汇演”开展迭进式预报服务。常年为“长恨歌”定时定点演出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充分发挥气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服务支撑作用。业务化开展大气污染气象扩散条件监测预报,适时开展大气治理、森林防火等人工增雨作业。年内共制作《空气污染气象扩散条件等级预报》900余期,及时在森林防火群发送气象信息,截至目前开展增雨作业8次,发射火箭弹12枚,燃烧烟条105根。(四)坚持创新驱动、项目带动,以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气象高质量发展。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听取气象工作汇报,安排部署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基础建设工作。3月20日,区政府组织召开2024年气象站点建设项目推进会,加快推进年度国债项目所涉及的站点建设选址工作;4月25日,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主持召开了中国气象局秦岭气溶胶与云微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临潼试验站建设调度会,安排部署项目选址、行政审批手续办理等事宜;6月20日,区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气象防灾减灾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11月22日,临潼区人民政府印发《临潼区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5—2029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强化项目建设“硬支撑”。持续跟进国债项目和中、省、市气象局项目投资方向,积极争取“气象防灾减灾观测站网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更新和弹药储运物联网建设”等项目支持,落实上级各类气象站点建设指标9个、人影流动作业车和自动发射装备各一套,约合资金500万元。其中,补短板项目土桥气象观测站、油槐高标准农田气象观测站、新市高标准农田实景监测站、龙河石榴庄园农业小气候站、栎阳街办种子试验站气象监测站以及防灾减灾国债项目5套自动气象站已全部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大力推进中国气象局秦岭气溶胶与云微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临潼试验站项目建设,目前正在开展土地手续办理工作。坚持统筹协调,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常态化开展针对全区43家易燃易爆场所的行业监管,覆盖率达100%。开展旅游景区景点防雷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联合区应急局、区文旅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13家景区景点进行全面检查。扎实开展零口街道北牛村督帮工作,年内赴零口街道开展督帮工作54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1次、落实督帮资金5000元。深化OKR应用,今年全局OKR填写率100%、对齐率100%。树牢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持续加强车辆交通、消防、安保及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亮点工作践行“三联促三动”工作机制,联合区直机关工委、区调查队、区市场监管局先后开展迎“七一”红色诵读、职工秋季趣味运动会、“粮食安全”主题党日、“锤炼作风强效能砥砺奋发新征程”主题党日等活动,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学习“新”经验、明确“新”标准、拓展“新”思路;联合市气象台、灞桥区气象局、西咸新区气象服务中心先后开展“三联促三动,技术下基层”“三联促三动、共谋新发展”等活动,有效破除业务“孤岛”,疏通工作“堵点”,促进核心业务工作“新”提升。今年11月,我局“三联促三动”案例被省局党组作为全国气象部门优秀候选案例推荐上报。叫应摸排、提前预警,助力全区安全度汛。面对7月7日08时-8日20时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充分发挥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能,提前开展叫应系统应答摸排工作,针对未应答情况,再次逐一进行人工呼叫,确保预报预警信息“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降雨过程中充分发挥“消息树”作用,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微信、电话、传真等方式向区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各街办等部门发送暴雨预警信号,让预报预警信息快速转化为政府和公众的防灾减灾行动力,实现汛期人员“零伤亡”。本次天气过程共发布《天气预报及实况通报》4期,制作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期,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期,发送短信13次共40228人次。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保障“软实力”建设。制定了《2024年度青年理论学习计划》,进一步激发人才潜力和成长热情。持续推进《临潼区夜间异常增温天气特征分析及本地数值模式气温订正指标研究》《基于精细化气象服务的临潼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研究》《石榴冻害气象预警服务规范》等项目研究和课题申报工作,以科技创新带动人才培养。今年4月,在西安市总工会、西安市气象局联合举办的第五届“风云杯”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我区参赛队获团体一等奖,三名参赛队员分别获得个人全能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今年10月,在第十四届陕西省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我区代表队荣获台站赛团体奖第六名。存在问题1.中国气象局秦岭气溶胶与云微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临潼试验站项目建设推进缓慢。2.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水平仍需提高。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临潼区气象局将统筹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规划、局区合作协议实施,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气象局工作部署,聚力文旅融合发展和都市型特色现代农业两个重点产业,以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抓手,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高质高效做好临潼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建设气象保障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