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合阳县人民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业务范围: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科/妇产科/儿科/小儿外科/内科/外科/儿童保健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医学美容科/精神科/传染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诊疗与护理,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合阳县城九龙大道与凤凰北路十字西北角 | |
法定代表人 | 康治民 | |
开办资金 | 109068.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合阳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82.2万元 | 1640.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合阳县人民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39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院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院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医疗工作。不断完善健全医疗规章制度,加大病历抽查力度,加强重点安全隐患的监管,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在原有9个市级重点专科基础上,消化内科成功创建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目前我院已有1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鼓励技术创新,督促科室积极拓展新业务。申报新技术、新项目33项,已开展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单孔腹腔镜、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胸腔镜肋骨骨折内固定术、电子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支气管双腔插管的使用等29项新技术新项目。省级限制类技术8大项,28小项在陕西省限制类技术管理平台进行网上备案。全年共组织各类专题讲座了20余次,派10人去上级医院长期进修学习,短期外出培训学习227人次,接收实习和进修生31人。制定慢病管理中心实施方案,通过开展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发现、患者管理和健康指导等慢病管理服务,降低居民慢病主要危险因素水平,提高居民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水平,进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麻醉门诊,为患者提供术前评估、麻醉咨询、术后随访等服务,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优化医疗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实施方案,建立院内VTE综合防治体系,在全院范围内开展VTE风险评估、高危因素及疾病早期筛查、VTE综合预防、VTE规范化治疗等工作,指导临床科学有效进行VTE防治,达到降低院内VTE发生率,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对口支援及医共体工作。按照医院安排,积极争取我院医疗联合体陕西省人民医院对我院的优势帮扶支持。安排陕西省人民医院2名专家在我院神经内科、妇科进行医疗帮扶工作。渭南市中心医院6名在我院进行帮扶,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5名专家进行医疗帮扶。同时组织各科室骨干医生为主体的医疗团队,定期分别到10家医共体卫生院开展义诊,查房,授课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制设立老年医学科安宁疗护病房,规范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专业特色优势,满足安宁疗护多学科、多专业的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医院安宁疗护服务水平,为老年患者提供可靠的医疗服务。组建医学美容中心,完善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使医院服务更加多元化。开展单侧乳房根治性切除伴同侧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单纯切除术、牙种植手术、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骨圆针固定术、经桡-椎动脉支架植入术等32项新技术、新项目。2.护理工作。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管理。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倡导医护一体化,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和配合,推行护士岗位管理制度及绩效考核方案,科室设置了便民箱,拓展延伸护理服务。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提高护理质量。完善考核细则,督导整改落实。对临床科室护理单元的质量检查标准进行了修订和细化,重新核定标准。全年共计完成护理质量检查、专项督导60余次。依据质控计划,做好质量控制。按照年初制定的护理质控计划,由三级护理质控小组共同参加质控,分工明确,按照每月质控重点开展质控检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每季度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议,分析发生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等,强调患者身份识别、转运交接的执行到位。加强安全治理的责任,杜绝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全年共接收护理实习生24人。组织岗前培训、业务讲座10场,为了加强护理队伍综合护理水平的提升,共派出65名护理人员赴省市级进行进修学习。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5项。3.药事工作。从处方和病历评价、不合理用药干预、不良反应监控、临床用药数据分析、学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处方和归档病历进行抽查和统计。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对住院病例用药进行每月点评,共统计处方7497份,其中合理处方6750份,处方合格率90.03%。病历点评重点针对重点监控药物、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激素类药物及白蛋白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共抽查病历2766份,其中合理病历2524份,合格率为91.25%。同时实行总药师制度,严格规范用药,药占比下降到28%。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严肃处理,促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4.医院感控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做好院感监测,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通过强化监测与防控、持续优化信息系统等多方面举措,有效保障了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工作,并统一进行集中处置,确保了医疗废物的安全、有序管理。对废水处理设备及管道进行了维修更换,对消毒供应室进行严格管理,全年无医院感染流行及医院废物遗失事件发生。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对医院感染病例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大大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参加院感知识培训讲座11次,内容涵盖医院感染防控基础知识、消毒隔离技术、手卫生规范、多重耐药菌防控等方面。开展了针对性的院感专项培训,使其在上岗前就具备必要的院感防控知识和技能。深入临床科室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针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培训,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门急诊服务患者258277人次、救治住院患者26433人次、各类体检人数23674人次。开展各类手术5712例(其中三级手术2665例、四级手术746例、介入2168例)、门诊手术4603例。医护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医疗纠纷大幅度地减少,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既定的目标。问题和不足一是人才队伍建设薄弱;二是医疗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升;三是学科配置需进一步健全。整改措施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鼓励在职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加强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推行标准化诊疗流程,建立多学科会诊制度。全面梳理学科现状,明确重点发展和新建学科,设立学科发展专项资金,与上级医院协作,开展技术帮扶、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等。五、2025年工作计划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制度建设,常态化开展医疗领域集中整治工作,持续净化行业风气。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断完善惠民举措。领导工会及群团工作,丰富职工生活,提升幸福感。2.以评促建,纵深推进三级医院管理各项工作。完成二级医院等级评(复)审工作。配合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和患者体验。完成省级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3.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招聘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名。继续柔性引进省内有影响力的专家5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外出进修学习220人次以上,骨干医生进修培训12名,培养专科护士6名。4.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内涵建设。提升区域资源共享中心的服务能力,组建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确保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国家级复审完成认证。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项。落实门急诊疑难病例会诊(MDT)制度,强化门急诊疑难病例会诊服务,保障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全面落实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持续加强医疗质控工作。5.拓展延伸护理服务,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成立专科护理小组8个通过医共体、进修学习、远程培训等方式,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能力,覆盖机构≥10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项;持续创建省级重点临床护理专科。完善传染病防控方案、实施精准管理,健全院感防控体系,提升感染防控水平。6.落实智慧医院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深化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建设,参加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分级评价,拓展预约诊疗、智能分诊、预约检查等互联网诊疗服务。完成门急诊信息数据上报接口等指令性对接任务。启动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完成需求分析及规划工作。完成开发医院协同管理平台,协助优化医院办公审批、人力资源等管理流程。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精准性,强化运维工作效率,确保系统安全运行。7.开展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工作,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加强安全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确保医疗活动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同时,建立健全信访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8.完成静配中心验收达标工作。逐步对全院各病区提供肠外营养液的调配服务,进一步加强医院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9.纵深推进总额预付下DIP支付方式改革,充分运用信息化方式规范医保管理,加强基金监管,提升医保结算清单的质量,规范诊疗全流程管理。提升绩效考核数据指标对医院管理的导向作用,提升医院的运营和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病案首页填写质量,规范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提升门诊综合管理及服务能力。10.以文化阵地建设为推手,塑造医院良好形象;强化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培训,以人为本,培养良好的医院价值观,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PDY1002961052411A1001诊疗科目: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肿瘤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学专业、中医科等。有效期:自2021年1月20日至2026年1月1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