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当代陕西》杂志社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陕西发展服务为宗旨,宣传党的建设、党员先进模范事迹。《当代陕西》杂志的编辑、出版、发行;主刊增刊、内刊出版、主刊合订本出版;新闻业务研究。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路10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化欣 | |
开办资金 | 6435.2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511.04万元 | 28340.0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当代陕西杂志社2024年重点工作情况1.坚持“第一选题”,推出《强国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强国之路|新型工业化》《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关键增量|数字经济》等专题;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出《健全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畅通“血脉”|做好五篇金融大文章》《优先政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开创性举措|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等专题,受到有关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好评。2.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做好重大主题宣传。突出“小切口、大视野、接地气、有深度”,以鲜活生动的笔触报道基层创新做法。围绕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推出《三项改革增量拓面》《陕西追光行动》《府谷镁业重塑》《清涧“喂养”人工智能》《铜川中医药一“脉”相承》等专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推出《宁陕“碳汇”》《从等风吹到微克重》《土地的“健康”》《后沙》等专题;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出“把脉”渭南医改》《延安“治沟”》《求解县域教育的烦恼》《融合救助》等专题;围绕文化产业发展,刊发《西部影视摇响“拨浪鼓”》《梦境中的“母亲艺术”》等专题。3.聚焦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升组织工作宣传质效。围绕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杂志采写刊发了《“在这里得到延安精神的滋养”——记中组部2022年选派到陕挂职干部》《干部成长首重“政治训练”》等稿件,推出《清涧“减负”》《第一书记“独木成林”》《镇安解答“两道题”》《黄陵的“包与带”》等专题。其中,《一镇一团、整县抱团——安康市探索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模式》得到省委书记赵一德批示,《“如盐在水”是思政课的最佳形态——西安科技大学这样“立德树人”》一文,得到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王晓批示。中国组织人事报在头版刊发《滋养初心淬炼本领——陕西干部教育培训注重供需精准匹配》一文,介绍陕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经验。4.强化平台服务能力,助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陕西党建网新增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专栏、“评论晚八点”专栏、高层次人才引进“招聘”专栏、“秦学笔记”原创图解等,微信端全年总阅读量达到673.6万人次,转发量达到545.7万次,全年增加粉丝28062人;网页端全年共发布新闻稿件6.5万余条,日访问量超过21万次,在全国党建联盟中排名位居前列。“陕西人才服务云平台”升级,建成以网站、公众号、小程序三位一体的宣传服务矩阵,其中聚焦服务全省2024“组团式”招才引智,策划推出《“陕”耀未来“西”望有你》系列原创融媒体作品23件,联动100余家媒体平台,总阅读总量超过800万,3次登上同城热搜榜单。发挥当代融媒体研究院舆情监测平台作用,在原有基础上加购一套舆情信息服务系统,常态化协助部机关办公室做好涉组涉干舆情监测服务。建设“陕西人才”会客厅,与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对接建立“党建书屋”,供广大党员干部、人才团体学习交流。投入300万元支持开展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项目和重点课题调研。5.探索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瞄准内容生产供给侧发力,秉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品牌升级、制度保障”理念,积极拥抱新兴网络技术及平台算法,探索AI与新闻结合,用好“新闻+服务”、“新闻+创意”发展路径,围绕科教、制造等领域开设“白鹿科技”“白鹿教育”等频道,通过融媒矩阵协同发力,有效扩大了新闻传播的覆盖面和媒体服务能力。陕西网PC端总访问量4200万+次,日均访问量稳定在12万次以上,微博总阅读量超过81.34亿次,用户粘性显著增强。通过精心优化站群架构,并巧妙运用搜索引擎优化(SEO)技术高效引流,陕西网全站搜索引擎收录较2023年收录增长10倍,排名陕西主流媒体第二位。6.坚持“期刊+”发展模式。纪录片《瓜熟蒂落》获“与时代同行”优秀纪录片“百佳纪录片”奖;纪录片《乡间》获得第十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首届吉、辽、陕三省‘三秋’主题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征集展播活动”纪录片一类作品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纪录片一等作品奖等奖项。四集系列纪录片《超级矿井》进入技术脚本审定和拍摄制作阶段;“足迹”系列图书第一部《山语——金米笔记》被改编为广播剧《金米,大地的耳子》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播出,系列图书之二《足迹》出版。7.构建路演中心“企业服务产品体系”。以“路演”为抓手,建设线上信息化服务平台,秦创原(国际)路演中心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拥有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7项。截至12月初,共举办各类路演300余场,累计撮合融资1.1亿元,18家服务企业获评2024年陕西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超过省内6个地市数量。中心入选“2024年陕西省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服务供应商名录”,综合服务体系已逐步形成,储备项目2000余个,认证投资机构超过500家,认证投资人3000余名的高频高效路演平台。太白智库在册专家超过百名,已成为陕西省科技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期刊出版许可证有效期至2028年12月31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乡村面孔》获第六届柳青文学奖。2.2023年度“陕西新闻奖”获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3.在中央网信办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评选中,1件作品获网络正能量奖。4.纪录片《瓜熟蒂落》获陕西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5.纪录片《乡间》获第十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及202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纪录片一等作品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