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彬州市劳动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失业保险扩面、基金征缴、审批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开展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开展公益性岗位工作,办理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 | |
住所 | 彬州市泾河新区社保大厦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马宏强 | |
开办资金 | 24.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4.13万元 | 21.7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彬州市劳动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始终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彬州市人民政府文件彬政任字[2024]7号文件,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马宏强,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中心按照咸阳市人社局及我市人社系统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以“日常工作抓提升、重点工作创特色、难点工作求突破”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做好就业创业培训、就业援助、转移就业、创业贷款、失业和工伤保险等工作。工作开展情况(一)、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保障居民就业。一是全面完成“三项就业指标”任务。根据省市要求,我中心及时收集各类就业信息,在《陕西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进行登记录入,定期进行就业信息比对,及时报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等。1-12月底,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35人,占全年任务3800人的146.5%,失业人员再就业1009人,占全年任务950人的144.1%,困难人员再就业338人,占全年任务300人的169%。二是深入开展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坚持深入村组。对就业困难家庭现状、就业需求等进行了调查摸底统计,分类制定了服务和帮扶计划,使就业援助工作得到扎实开展。建立了“零就业”家庭月统计上报制度,作到发现一个登记一个,登记一个帮扶一个,确保“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到了100%。(二)、积极组织开展劳动力转移,实现稳定就业。一是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37场次,服务企业200余家,主要涉及机械制造、家政服务、酒店餐饮、销售、建筑、运输、汽车、食品、环保、通信等多个行业,提供就业岗位8596个,达成就业意向1025人次,其中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00人,服务重点企业3家,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7000多人次。二是扎实做好职业技能培训。1-12月份,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60期2776人。三是积极做好就业创业奖补性补贴发放工作。2024年度,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3人65000元。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10.4万人,创劳务收入28亿元。(三)、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一积极做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1-12月份,我市共组织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7场次、利用陕西信合省级短信平台分别于7月、9月对全市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新型农业主体成功发送创业担保贷款政策18000余条。播放音频150余次、进行社区进行贷款政策宣传5场次,进入小微企业30余家、专业市场11个、技能培训学校2个,发放宣传彩页2.2万余张、手提袋1.2万余只。制做宣传美篇3个,在陕西城乡就业报网站刊登报道,浏览点击量达到3000余次。二是全面推行“人性化”办理提升服务质量。1-12月,我们针对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人员大量减少、创业贷款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先登记后集中办理模式,采取随到随办理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办理效率。同时,积极开展“人性化”贷款办理服务,贷款申请人或担保人因个人原因需班外办理的采取预约办理或安排人员延迟下班办理。1-12月份,延迟办理和预约办理共4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提升了工作形象。三是积极拓展多种担保措施解决贷款人担保难的问题。全面推行“陕西省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反担保措施,切实解除了贷款申请人“担保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3笔3695万元,其中:小微企业2笔463万元,创业带动就业630人。采用“陕西省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反担保发放26笔948万元,含小微企业1笔300万元;采用“陕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反担保发放1笔15万元,全面改变了过去只能由财政供养人员进行反担保的局面。(四)、认真落实失业保险费减免政策,做好稳岗就业工作。失业保险新增扩面人数1000人,已完成年度任务300人的333.3%。发放失业保险金100.31万元,发放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金35.38万元,代缴医疗保险费13.53万元,发放企业招录大学生(社会青年)一次性扩岗补助金1.2万元,发放技能提升补贴共3.4万元;分两批为68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共计387.07万元.(五)、认真执行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发展。一是积极做好参保扩面。截至目前,我市工伤保险参保单位501个,累计参保人数37922人,扩面新增1000人,基金征缴1511.22万元。拨付待遇1096.58万元,其中定期待遇297.69万元,医疗待遇77.41万元,伤残待遇510.38万元,工亡待遇211.32万元。二是认真做好阶段性降费工作。依据咸阳市人社局、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咸阳税务局《关于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关要求,我市享受阶段性降费单位379个,降费金额442.92万元。(六)是强化稽核监督,保障基金安全。一是以日常稽核和重点稽核相结合的方式,压实内控稽核科和经办科室责任。先后深入陕西恒德源环保新科技有限公司、彬县水帘洞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对2024年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专项稽核检查,主要查看稳岗返还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要求,并向其宣传了政策享受条件,补贴标准等,使企业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政策,确保其合理、规范使用稳岗返还资金。二是认真做好省市人社”下发的疑点数据核实工作。截至目前共核实疑点数据850余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疑点数据核查工作。三是常态化开展工伤保险长期待遇领取人员领取待遇资格认证工作。通过与公安、民政、养老等数据比对,“陕西人社认证”APP自助认证、实地调查等方式确认或核实信息,对确认不符合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停止发放定期待遇,严防死亡人员冒领工伤保险待确保基金不流失,安全平稳运行。二、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截止12月底,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60期2776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3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10.4万人,创劳务收入28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3笔3695万元,创业带动就业630人。三、存在问题一创业形势严峻。创业人员收入受到影响,尽管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不断降低,但是创业人员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意愿还是不强、积极性不高。二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市失业人员、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新生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度依然较大。整改措施一加大政策宣传。加大力度做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特别是利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用活动,深入小微企业、种养殖业开展宣传。二搭好“架接”桥梁。继续落实春风行动的各项工作,加强线上招聘会发布密度和岗位信息推送力度,开展多元化、多样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2025年工作计划一是扎实开展就业扶持政策,保障居民就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促进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2025年,我市计划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08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0人。二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实现稳定就业。继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提高就业技能水平,努力实现稳定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10万人以上,年创劳务收入20亿元以上。三是做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和贷款发放力度。以人社工作“五进”为抓手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全面提高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知晓率。特别是加大小微企业发放力度,要及时与市工信局、行政审批局对接、力争为10户以上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达到3000万元以上。四是强化政策宣传,加强失业扩面,确保申领畅通,服务到位。深入企业广泛宣传失业保险最新惠企惠民政策,营造舆论氛围,提高用人单位知晓率,依托全民参保行动,扩大参保人群覆盖率,全力保障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计划完成失业保险新增扩面300人。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要“从注重业务办理‘减时增效’向‘自动匹配、主动推送’转变”,既要能办可办,更要好办易办。确保申领渠道畅通、经办服务到位,“畅通领、安全办”,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五是加大工伤保险政策宣传,提升参保率。一要加大政策宣传,做好扩面征缴。继续推进工伤保险政策宣传,通过进企业进工地,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的参保,结合发放宣传资料、街道宣传等形式,提升工伤保险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增强用人单位的参保意识,做到应保尽保,计划完成扩面新增300人,二要优化待遇支付,完善服务流程。按照《陕西省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工伤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等规定要求,统一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标准,确保工伤职工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三要继续落实减费降税政策,推行“帮办”业务。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六加大稽核内控工作力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继续加大社保基金检查力度,督促各科室认真做好整改工作,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工伤保险待遇经办服务工作质量,为广大参保单位及参保人员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