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王益区> 铜川市王益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铜川市王益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7 15:47
单位名称 铜川市王益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保证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业务范围:承担财政性投资项目的工程概预决算审查,承担财政性投资项目评价工作,为财政局提供财政项目前期决策分析及成效评价。
住所 铜川市王益区柳堤路9号
法定代表人 樊军龙
开办资金 2.1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王益区财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7万元 2.17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王益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王益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的“过滤网”作用,按照“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标准,做到客观、公正、公平评审,卓有成效地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源头“节流”,不断提升财政投资评审服务效能,初步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一、开展的业务活动(一)不断健全制度体系,夯实管理工作基础依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财政预算“双轨制”管理机制,为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为规范推进预算管理工作,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区级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铜川市王益区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铜川市王益区区级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铜川市王益区区级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等管理办法和暂行规定。(二)“三全”体系初步建立,绩效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强化绩效目标审核。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置目标”的基本原则,组织开展财政资金绩效目标编制工作,按照初审+复审的方式,对预算单位填报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及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完整性、相关性、适当性及可行性四个方面进行审核,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二是强化源头把控。积极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强化预算源头管控,防控财政资源配置低效无效。将评估结果报告作为预算申报支撑,同步向预算科报送,为资金的合理分配提供重要参考,促进项目立项与预算审核更准确,为预算安排“打好前站”。三是强化事中监控。完善绩效运行监控机制,在部门自行监控的基础上将绩效关口向事中聚焦,推动实施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的“双监控”,着力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效,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四是强化重点绩效评价。选取2023年度落实区委、区政府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事关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且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重大项目和部门整体组织实施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两年共选取8个项目和10个部门整体支出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领域包括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教育民生等,涉及财政资金48120.91万元,并对发现问题下发整改通知,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强化部门绩效自评意识。组织区级各部门对2023年度所有项目及部门整体支出开展绩效自评,将年初设定目标与实际达成目标相比,重点关注是否完成项目绩效目标,是否存在偏差,偏差原因及落实的后续整改措施,以绩效自评全覆盖扎实推动绩效管理向纵深迈进。六是强化结果应用。根据事前绩效评估审核及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论,强化预算挂钩,实行评估结果运用导向。对事前绩效评估及重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预算资金测算不精确、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使用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指导修改意见及预算资金安排意见,坚持把事前绩效评估、重点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立项、项目入库以及安排预算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及时将重点项目事前绩效评价结果随同政府预算一并公开,奋力推进预算绩效评价提质增效,着力评估结果实效化,形成“花钱必问效”的常态。(三)评审总量持续增长,节支增收效果显著今年以来,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紧紧围绕全区重点工作,切实履行财政投资评审职责,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扎实开展项目预算评审工作,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扩大评审资金范围,将评审的项目范围由原来的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安排的项目扩大至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财政投资项目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财政投资项目。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形成了“指导意见--管理办法--操作指南”的制度框架体系,明确任务、标准、流程、时限和目标,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二)绩效改革工作不断深化。2024年部门年初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涉及资金32224万元。全年共选取10个区级重点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涉及财政资金6443.14万元,通过项目事前绩效评估使决策有“理”、投入有“据”、目标“精准”、成本“详实”,促进了财政资金配置更加科学合理。2024年对全区发行的10个专项债券项目和8个区级重点民生项目开展事中绩效运行监控工作,涉及财政资金67956.14万元,对预算执行进度和预算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施全覆盖跟踪问效,及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有效遏制资金闲置趴窝,进一步提升资金周转使用效率。(三)评审工作收效显著。2024年共评审财政投资项目87个,涉及财政资金101183.98万元,审定工程造价总额87537.38万元,审减工程预算资金13646.6万元,平均审减率为13.5%。评审范围涉及农业、教育、卫生医疗、环保等诸多领域,为政府节约了项目建设资金,提高了政府投资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三、存在问题预算绩效观念不深入,思想认识有误区。我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财政,还是预算单位,都在经历着从认知到实践的磨合期,相当一部分预算单位对这项管理制度的认知不是十分到位。(二)绩效管理专业人员匮乏,规范管理有盲点。一方面,部门从事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另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机构专业人才匮乏。近年来区财政部门虽然设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但是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三)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推动作用有局限。广泛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既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措施。现阶段,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很不充分,通过评价结果运用促进强化绩效管理的推动作用不是很明显。当前区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只是停留在反映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等较低层面。四、改进措施(一)强化绩效理念渗透。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明确“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刚性要求,明确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的绑定关系。(二)打造专业化人才梯队。加强财政绩效管理专业培训,建立绩效专家库,引入会计师事务所、高校智库参与重点评价。借力智能绩效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RPA机器人等技术降低基层人力负荷。(三)硬化结果应用约束。建立评价结果分级响应机制,推行“零基预算+绩效权重”模式,部门年度预算增减幅度与绩效得分直接挂钩。构建长效反馈机制,建立“绩效改进建议池”,将评价发现的共性问题转化为政策优化清单。五、2025年度工作计划下一步,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将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和“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要求,进一步细化省市预算绩效管理任务,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凝心聚力,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一)继续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在工程评审过程中,遵循客观公正评审原则,实事求是,认真做到不浪费财政资金、遵循市场价格信息以及评审结论经得起复核。找准定位、准确把握当前财政评审工作新形势,做好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和“大项目建设”评审工作。(二)持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构建“1+N”制度体系。以《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为引领,紧紧围绕“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总目标总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一系列制度办法,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持续提高目标编制质量。充分借鉴省市及邻近区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完善我区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模式,按照全省分行业、分领域的绩效指标,帮助预算部门填报规范、完整、科学的政策项目绩效目标,为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四)持续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整改、激励与问责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机制,将绩效结果向社会逐步公布,进一步增强预算部门(单位)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对执行不力的单位预算要进行相应削减,切实发挥绩效评价工作的作用。(五)持续丰富形式强化宣导。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深入系统的学习宣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升预算绩效运用水平。倡导“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 , 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良好氛围。同时,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按照全省统一规范标准,在线上全面开展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等各项业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