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神木市石峁遗址博物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石峁遗址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服务。严格按照《石峁遗址保护规划》对石峁遗址进行发掘保护、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开发利用。 | |
住所 | 神木市高家堡镇高家堡村 | |
法定代表人 | 刘亚功 | |
开办资金 | 1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820.02万元 | 16942.85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公益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其余事项没有变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文物保护工作步伐坚实有力。积极推进《皇城台保护性设施方案》《内城城墙N19》《内城N33城墙东侧冲沟》《外城东门北段城墙两侧冲沟治理项目》《解说标识系统建设项目》5个项目方案编制。编制完成《安防、消防、防雷“三防”体系项目》《监测管理平台建设项目》《遗址监测中心建设项目》《皇城台临时参观木栈道项目建设》《皇城台数字化项目建设》等项目建设方案。遗址城墙三处重要位置保护工程正在施工。完成皇城台地质勘察工作。加强遗址日常养护和稳定性监测,强化巡查工作力度。开展围栏和石雕保护工作,设置了气象和风力监测设备,全面夯实文物保护工作基础。(二)申遗各项基础性工作稳步向前。多次赴国家文物局,数次到省文物局汇报协调申遗工作,基本形成一季度一汇报的工作对接机制。多次召开“申遗工作推进会”“申遗工作座谈会”“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石峁申遗文本》《保护管理规划》《搬迁安置专项规划》《环境整治专项规划》已完成初稿编制,《申遗优先行动计划》进行多次调整修订。完成了遗址1:500地形图测绘工作。认真做好《考古遗址公园修建性详规》《遗址解说标识系统方案》编制。征地搬迁工作扎实推进。(三)文化研究阐释成效显著。出版发行《石峁遗址研究资料汇编(1977-2023)》。完成《石峁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等3部考古报告编写。在神木召开第三次“突出普遍价值研讨会议”,初步提炼出石峁申遗的突出普遍价值标准。(四)石峁文化研究院工作实质性启动。石峁文化研究院正式挂牌。确定了研究的内容、课题以及聘请专家学者等工作。同时围绕石峁遗址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展示利用、宣传展示等研究课题,积极谋划做好2025年研究工作。(五)宣传展示利用成效凸显。加强博物馆管理试运行,提升讲解服务水平,完成《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方案》编制和评审。同时通过不断加强景区运营及丰富相关业态,持续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研学游”“团队游”“亲子游”明显增多,全年管理处接待行政考察团队约2300批10万人次,景区接待旅客约40万人次,石峁博物馆入选全国百强热门博物馆。二、主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产出(一)申遗突出普遍价值标准进一步提炼。经过2024年第三次石峁遗址突出普遍价值学术会议研讨,申遗文本编写团队提炼出交流价值、典范价值作为石峁申遗的突出普遍价值标准。(二)石峁遗址考古研究成果突出。《石峁遗址研究资料汇编(1977-2023)》出版发行。完成《石峁遗址调查报告》《外城东门遗址考古调查报告》《皇城台局部考古调查报告》等3部考古报告编写,力争2025年出版。(三)石峁遗址荣获两项省级荣誉。《石峁遗址志》荣获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石峁遗址被陕西省文旅厅、陕西省教育厅等公布为第六批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四)石峁博物馆入选全国百强热门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前30”名。石峁博物馆影响力与日俱增,全年热度不断。(五)石峁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正式拿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入场券”,开启申遗全新征程。三、存在的问题一是申遗工作方面,石峁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何时列入国家申报计划无法确定。二是文物保护工作方面,遗址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方案还没有形成,皇城台文物本体保护问题依然严峻。三是项目资金方面,石峁遗址申遗工作中的征地拆迁、环境整治、文物征集、项目建设等需要上级财政支持。四是村组群众期望值较高,征地工作困难较大,一定程度影响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工作。四、改进措施一是对标对表,及时跟进申遗各项工作要求,做好申遗基础性工作。二是继续探讨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深入研究文物本体病害机理,加快推进《皇城台保护方案》编制工作,早日以科学有力措施妥善保护好皇城台遗址。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积极争取中省市文保专项资金,为博物馆展陈、遗址监测、文保项目、宣传展示提供资金保障。四是积极做好周边村组群众的普法宣传教育和帮扶工作,全面提高群众对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和申遗发展前景的了解,以务实举措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五是积极进行调研考察,引进遗址保护管理先进制度和成熟经验,认真履职,加强与各单位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凝聚工作合力。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守牢文物安全底线。持续做好皇城台稳定性监测,尽快完成皇城台保护方案编制和评审工作。加快推进《皇城台保护性设施方案》《解说标识系统建设项目》等项目方案编制。完成《安防、消防、防雷“三防”体系项目》《监测管理平台建设项目》中省立项工作。加强文物巡查工作力量,配合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工建设遗址监测中心。(二)做好利益相关者宣教工作。加强文物保护普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新媒体、社会宣传资源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法制宣传日”等时间节点,加大石峁遗址宣传力度,调动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形成文物保护群防群管群治新局面。(三)提升石峁博物馆展示利用水平。加强博物馆公共安全管理,强化讲解服务工作。编制《石峁博物馆文物库房预防性保护项目方案》《石峁遗址XR沉浸式体验项目方案》。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推进博物馆评估定级、行业内相关基地申报和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评选工作。完成石峁博物馆数字化展陈项目建设和石峁遗址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项目建设。(四)做好遗址价值阐释与宣传交流。加快“石峁文化研究院”机构设立,增加人员编制,通过专题学术会议、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与石峁遗址突出普遍价值的挖掘与讨论,推进石峁文化的深入研究。适时举办“石峁遗址皇城台保护利用学术会议”。(五)加强石峁遗址申遗基础性工作。出版发行《石峁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等3部考古报告和《巅峰•考古学家说石峁》《石峁石刻图录》《读懂石峁》等书籍,修订出版《发现石峁》。完成《保护管理规划》(第一轮)《环境整治专项规划》《搬迁安置专项规划》编制评审。有序推进申遗环境整治工作,实施遗址区已征土地、坟茔搬迁等区域植被修复、风貌整治,确保遗产真实完整。严格落实皇城台雨雪应急处置抢险、皇城台已考古发掘区域防水牺牲层维护保养和文物展示体系建设。配合高家堡政府完成遗址核心区土地征收。做好文物“四有档案”建设工作。(六)持续深化文旅融合。持续做好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景区内部道路提升改造,景区范围内供水、排水地下管网改造建设,排洪渠、挡墙建设,文化展示廊道及遗址解说标识标牌系统建设,连接景区重要展示节点步行道路(栈道)建设。持续推进遗址东环线、停车场和旅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不断提升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七)强化项目资金效能管理。提高项目谋划、争取、实施水平,优化项目方案技术规范,推动文物保护工程项目闭环管理。加强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做好争资争项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