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强县> 宁强县大安镇中心幼儿园

宁强县大安镇中心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5-03-27 15:33
单位名称 宁强县大安镇中心幼儿园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服务。业务范围:幼儿保育;幼儿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宁强县大安镇江林村四组
法定代表人 赵琴芳
开办资金 68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强县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80万元 680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园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开展情况(一)精细园务管理,夯实发展基础1.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对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与完善,适时新增各项管理制度,使制度体系更加贴合幼儿园实际工作需求。2.财务管理严谨规范。严格执行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度,年初制定了详细的财务支出预算方案,预算涵盖人员经费、保教物资采购、设施设备采购与维护等各个方面。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把控经费支出,定期进行财务分析与成本核算,确保经费使用合理、透明。截至年底,均按照预算实际支出资金,有力保障了幼儿园极其有限的资金合理使用,同时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深耕保育教育,助力幼儿成长。1.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实践,构建了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多元融合,快乐成长”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含85%的基础课程以及15%的金牛古道地域特色课程。基础课程以凤凰小康轩《多元能力资源包》为主,特色课程以金牛古道的人文历史,如陈锦章故居红色文化、党小组遗址文化等中国红色革命文化;民间游戏,如民间体育传统游戏、羌族民间传统游戏等;自然风光,如祥龙洞溶洞文化、禹宫古桂、百年银杏、汉源奇石、羌山汉水课程等;农耕文明,如生态种植、养殖课程(含四季农作物种植,动物养殖等);风土人情,如本地习俗、饮食文化、节气文化、节日庆典、特色服饰等,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尝试,课程内容,幼儿喜爱;保教实践,教师易行,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2.保教活动精彩纷呈。教师精心组织开展各类保教活动,如主题教学、区域、部室、户外体能、节日、亲子游戏、讲故事等活动,让幼儿一日活动游戏化推进,室内外游戏常态化开展,在游戏活动中有效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三)强化师资建设,提升专业素养1.拓宽培训路径,丰富实践能力。一是制定了系统全面的教师培训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线上线下的各类培训,如国培、省培、学科基地建设培训、集团化办园培训、园本培训等,内容全面具体丰富,涵盖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幼儿园课程建设、班级管理策略、教师业务技能提升、幼儿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选拔推荐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县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提升能力、拓宽眼界。三是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园内公开教学比赛、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研讨课、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磨研结合、抱团成长。四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比赛活动,如讲故事、玩教具制作、微课数字故事、环境创设等比赛活动,以赛促学内化于心,以学促用外化于行。五是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线上线下保育教育培训活动,不断促进保育教师能力发展,持续优化保育工作质量。六是强化个人研修。利用园本研修、读书月活动,鼓励教师勤于自学、热爱读书,积淀底蕴,丰盈生命。七是注重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立足新教师的培养,鼓励骨干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带动幼儿园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促进整体工作能力的提升。2.教研活动扎实深入。双周定期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围绕保育教育内容,紧扣课堂观摩活动,以问题为指向,聚焦案例,锚定目标,深入研讨、分析与推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锤炼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推动了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四)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师幼平安1.安全制度严格落实。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门禁安全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消防安全制度、设施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制度等。定期组织教职工开展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活动,演练活动要求全员参与,确保每位教职工熟悉各类安全应急预案流程,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安全措施细致入微。加大安全设施设备投入,力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300余万元资金支持,改造消防喷淋系统,更新消防报警系统,强化园内消防设施;在食品卫生方面,严格遵守全镇统一食材采购,严把食材采购源头,严格按照“十统一六到位”规范“校园餐”管理,确保了师幼的饮食安全。按月确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按周细化安全主题教育内容,如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火灾逃生演练、冬季安全知识、传染病防控、预防电信诈骗知识等,向幼儿传授安全知识与技能,提高幼儿、家长对基本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和应急能力。(五)深化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1.沟通交流密切顺畅。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与QQ群、家园联系栏、半日开放活动等多种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情况,及时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良好的家园互动氛围,共同关注幼儿成长。2.家园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共育活动,如亲子游戏、家长义工、亲子手工制作、半日开放等活动,增进了家园联系,强化了亲子感情,也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保教方法,提升了家长对家园活动的满意度。(六)督导促进发展,聚力助推进步大安镇督学办责任督学引领园内教育督导工作负责人和信息员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管理能力。严格按照本辖区督学办的工作安排和要求,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常规性督导和经常性督导任务,并取得了预期成效。大安镇督学办负责本园的责任督学还积极主动地深入幼儿园,协助本园完善普及普惠县创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协助本园日常大型活动的开展,规范档案建设,夯实教育管理。二、取的主要社会效益1.被汉中市教育局评为年度全市立德树人优秀幼儿园、被宁强县人民政府和宁强县教育体育局评为县级年度幼儿教育先进单位、被大安镇人民政府评为大安镇年度学前教育和后勤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被教研室评为先进教研组。2.幼儿讲故事在县级评比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共计10余项,共获得市级教学竞赛奖项3项、市级基础教育成果评选1项、县级奖项多项。3.本年度1名教师获得县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并被推荐参加了市级教学能手选拔赛。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共育活动,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保教方法,提升了家长对家园活动的满意度。5.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课程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虽然构建了地域特色课程体系,但在课程实施中还不够深入、系统和全面,课程评价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全面、科学、动态的评价机制,难以精准衡量课程对幼儿发展的实际影响,无法及时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优化调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质量的持续提升。2.家园合作深度有待拓展。尽管家园活动形式多样,但在合作深度上还存在欠缺,部分家长在参与活动时更多地停留在表面形式,对于如何将幼儿园教育理念延伸至家庭日常教育中缺乏深入理解和有效实践,家园共育的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二)改进措施:1.成立课程评价专项小组,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程评价经验,结合本园实际情况,构建一套涵盖幼儿学习过程、学习成果、教师教学效果等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2.组织开展家园共育深度培训活动,邀请专家为家长解读幼儿教育理念与家庭教养方法的融合要点,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家长掌握将幼儿园教育延伸至家庭的具体策略。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健全课程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课程评价工作,运用观察记录、作品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评价方法,收集全面的数据信息,依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资源配置,确保课程质量不断优化提升。2.深化家园合作内涵。建立家园共育跟踪反馈机制,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在家园合作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切实提高家园合作的深度与实效,形成更加紧密、协同的教育合力。3.推进户外体能循环,优化体能训练。充分利用户外活动时间,有序推进酷跑及幼儿体能循环活动。分年级组,深入研讨,将幼儿体能锻练作为重点体能活动,使活动向高质、纵深推进,逐步优化活动质量。4.深耕教师技能培训,提升业务素养。转岗教师多,教师业务能力需持续培训,强化提升。本年度将依托园本课程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提升。5.牢记育人使命,勇往直前、踔厉奋发、锐意进取,继续为发展乡镇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发力,持续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幼儿园,努力实施“幼有所育、幼有优育”。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汉中市教育局评为全市立德树人优秀幼儿园、被宁强县人民政府和宁强县教育体育局评为县级年度幼儿教育先进单位、被大安镇人民政府评为大安镇年度学前教育和后勤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被教研室评为先进教研组。无诉讼投诉情况发生。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