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地质灾害监测。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工农路1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潘怀鹏 | |
开办资金 | 9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国土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18.15万元 | 530.5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商洛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站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提前安排部署,落实各级责任。年初,印发了《商洛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做好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商洛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函》,要求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县区政府和行业部门尽早行动,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汛前,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请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商洛市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列出全年重点防治工作任务。根据气象趋势预测和《陕西省2024年地质灾害趋势研判意见》印发了《商洛市2024年地质灾害趋势研判意见》,明确了重点防范区域和防范时段。印发了《商洛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明确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的通知》,明确了全市在册隐患点行政、技术、监测责任人。按照《“人盯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商洛市地质灾害“人盯人防抢撤”工作实施方案》,及时更新了“商洛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网格化管理图”“地质灾害人盯人防抢撤一览表”,做到了责任到人,调度便捷。汛期“七下八上”关键期,我局及时召开全市“七下八上”关键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调度部署视频会,对重点时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市局及时向各行业主管部门发文提醒,要求做好行业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县区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安排部署,及时印发年度防治方案,细化落实了各级责任和防范措施。(二)全面巡查排查,及时发现隐患。汛前,各县区局安排相关单位、自然资源所、技术支撑单位组成排查组,对辖区隐患点,临坡临崖的人口密集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移民搬迁安置点、工地等场所进行了全面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汛期,每轮降雨期间,监测员、各级地质灾害防灾工作人员按照巡查制度对隐患点、群众房前屋后、危险斜坡等重点部位进行巡查,确保安全。汛期全市累计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34681次,发现认定地质灾害隐患点16处。(三)实时监测隐患,及时发出预警。汛前,各县区局适时召开监测员工作会,培训隐患点群测群防知识,发放监测记录本,兑现监测员补助,织密织牢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专业监测和普适性监测点建设维保单位紧锣密鼓组织新设备安装上线,老设备维护更新,确保5月15日前13处新监测点建成上线和60处原有监测点维护,全市728处监测点运转正常。汛期,各级地质灾害值班室24小时紧盯监测预警系统,狠抓设备在线率,降低虚警率,行政管理、技术核查、监测员多方配合,及时处置设备预警5677次,均处置完毕,充分发挥了“人防+技防”作用。(四)压实值班责任,强化应急准备。4月,我局印发了《商洛市2024年汛期带值班方案》,明确由局主要领导总带班,9名县处级领导带班,12名干部值班。及时对值班人员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按照上级安排,4月25日提前进入汛期值班状态。根据省厅值班要求变化,改进值班值守方式,将值班室由“传达室”变成“调度室”,既做好信息上传下达,灾险情接报等常规工作,又每逢降雨天气,主动收集天气信息,调度重点县区局、资源所、隐患点防范应对工作,及时掌握一线情况,为领导应急决策提供支持。汛期,各级值班室电话抽查群测群防员、村级责任人38273人次,及时调整了一批不合格责任人,修正了群测群防系统中不实信息。中秋国庆等节假日遭遇降雨天气,全市值班和应急备勤不放松,安排业务骨干、技术支撑单位技术人员和车辆进驻落雨区,持之以恒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五)逢雨精准调度,及时响应撤离。今年面对主汛期和秋淋时间段强降雨过程,各级自然资源、气象部门雨前及时会商研判,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59期,其中市级18期,为防范和撤离划出了重点区。省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后,市局和相关县局值班室按照地质灾害预警信息“123”响应机制及时响应,叫应预警区相关责任人,落实撤离和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时限内向省厅值班室反馈叫应情况。汛期全市因降雨共撤离20936户51668名群众,均得到妥善安置,无人员私自返流。汛期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六)加强培训演练,提高防灾意识。我市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演练,一些县区举办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班,邀请技术专家,到镇(街道)对隐患点监测员及地质灾害防治干部进行培训。以“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等宣传活动为契机,以布置展板、散发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以及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全年累计宣传培训1246场次,参与人员75230人次,发放各类图册、读本、宣传单60159份,开展地质灾害预案演练、临灾避险演练1709场次,参与人数68553人,实现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100%全覆盖。(七)全力开展配合,做好救援排查。丹宁高速水阳段公路桥梁垮塌灾害发生后,我局高度重视,联合省级技术督导组、山阳县自然资源局、柞水县资源局和陕西地矿第二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柞水丹宁高速水阳段公路桥梁垮塌柞水至山阳县南宽坪镇公路沿线、桥梁垮塌周边、事故发生地上游社川河、金井河和小金钱河河道两侧山体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出救援通道地质灾害隐患55处。55处地质灾害隐患全部移交山阳县、柞水县交通局,落实警示牌55个。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2024年汛期,我市严格按照省厅地质防治“闭环管理”和商洛市市委、市政府“人盯人防抢撤”工作要求,扎实落实各级责任,认真做好地灾防治工作。汛期未发生因地质灾害致人伤亡的事件,共27起地质灾害成功预报受到省资源厅通报表彰,其中商南县十里坪镇“7.21”兰家坪滑坡成功预报被自然资源部列为2024年8月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三、存在的问题(一)基层防治力量薄弱。基层自然资源所普遍缺少人员,难以适应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二)应急装备短缺。公车改革后,市县地质灾害缺乏应急车辆,突发地质灾害时难以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工作。(三)防治经费短缺。我们争取的中省防治资金,仅仅是部分补助资金,县级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短缺。(四)群测群防员选拔难。山区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多,村内多是留守儿童老人,加之群测群防员补助较低,选择合适的群测群防员难度大。四、改进措施积极联系省资源厅申请防治经费,购置应急装备,努力提升群测群防员补助经费;对接市局向市事务局申请应急车辆。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持续排查,做好动态更新。在2024年汛后至2025年汛前,对辖区内所有隐患点、人口密集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移民搬迁安置点、工程建设场所等进行全面排查,对巡查排查中发现的隐患点及时处置,落实防治措施和监测员;要求“平战结合”技术支撑单位技增派技术力量,和县区局工作人员下沉到各镇办,分片包抓,对重点防范区域进行拉网式隐患排查工作。按照《陕西省隐患点认定核销管理办法》,在2025年汛前及时编制《年度方案》,完成群测群防库内的动态更新工作,确保辖区内全部隐患点和风险区全部纳入体系管理,禁止体外循环。同时按照工程治理和移民搬迁的工作安排,计划在2025年核销25处在册隐患点,保障隐患点动态更新。(二)强化值守,做好预报预警。一是强化值班值守。2024年汛期结束后,持续印发《2024-2025年非汛期地质灾害带值班方案》,继续做好非汛期的市、县地质灾害带值班,确保信息上传下达畅通。二是提升监测能力。强化值班人员加强对已布设自动化监测平台的值守研判,及时处置预警信息。按照省资源厅部署,对辖区内已安装的728处监测设备全面摸排,提升监测预警技术水平。三是优化人盯人防抢撤工作。对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落实好“人盯人”防抢撤机制,及时更新《2025年度人盯人防抢撤责任清单》,确保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做好降雨期间临灾避险相关工作,有效发出预警信号,有序组织群众撤离,坚决将“地质灾害0伤亡”的成绩保持下去。(三)继承创新,做好点面双控。市县自然资源部门全面继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运行工作基础和经验,持续推动地质灾害防治“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点面结合统筹部署和开展防灾救灾工作,按照省资源厅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守正创新,持续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基层人员综合素质和科学研判能力,织密织牢“人防”监测网,科学统筹减轻地质灾害风险。(四)总结提升,做好调查评价。目前已实施了21个1:10000调查评价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25年将继续实施重点镇的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详细调查区内孕灾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及隐患,总结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成灾模式,划定地质灾害风险区,提出风险区管控对策、措施、建议,不断提高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精准度,为基层防灾减灾提供基础依据。目前已向省厅申报了10个调查评价项目,初步估计实施5-8个。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