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生态水利治理中心

神木市生态水利治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7 15:27
单位名称 神木市生态水利治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参与中省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重点工程,含流域治理、淤地坝建设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前期规划、建设指导、安全运行监督等工作;协助市水务局进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水土流失动态和防治成效的监测工作,收取水土流失补偿费;参与开展全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和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工作。
住所 神木市滨河新区街道广场西路水利大楼1711室
法定代表人 张建成
开办资金 9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神木市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9.9万元 88.1万元
网上名称 神木市生态水利治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活动(一)完成2023年19座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项目续建任务;完成2024年36座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28座老旧坝提升改造项目前期选址、初步设计、项目上报审批等前期工作。(二)完成2023年拦沙坝项目66座续建任务和坡改梯项目18750亩续建任务;完成2024年25座拦沙坝项目及坡改梯项目3个项目区部分建设任务。(三)完成了2025年130座拦沙坝、24座淤地坝除险加固、11座老旧坝提升改造和2个坡改梯项目区的前期设计工作。(四)派出15名技术骨干担任淤地(拦沙)坝防汛技术责任人,压实责任,做好风险预警、应急避险演练和三个责任人培训,并配合水利局完成淤地(拦沙)坝汛前安全检查。(五)搞好集中宣传的同时,提出了水保宣传“一刻钟”,即结合水土保持日常督查、方案评审现场勘验等进园区、进企业、进施工现场对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这些关键少数进行水土保持法规、政策、建设单位应尽的水保职责以及履行程序等等进行精准宣传。(六)配合市行政审批局完成了2024年75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57个方案报告表的审批备案工作;完成了本年度水利部下发的253个、省厅下发的33个扰动图斑的核查处置工作,目前对认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15个项目已全部查处整改;配合省厅完成对神木市锦东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等15个省批项目的书面自查和2个项目的现场督查,配合榆林市局开展神木神信200兆瓦光伏外送等9个市批项目的现场检查及水土保持监测、监理专项行动;联合税务部门普查了2020年以来751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情况,对应缴未缴项目采取电话、现场督促、责令整改、约谈等方式进行催缴,共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5732.01万元;围绕促进水土流失防治、增强监督管理实效,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自主验收核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领导深入工程一线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会战区负责人按时间节点日日督导、时时催进;全体技术干部齐心协力,放弃节假日,调解纠纷,技术指导,查验质量,不畏艰难压茬推进,跑出来前所未有的项目加速度,确保建设任务能够及时完成,项目能够及时移交并投入使用,为群众创造效益。通过宣传与监督工作同时推进,调动了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了“两单”企业零增长。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治理任务艰巨。由于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现状治理水平不高,措施配置不优,水土保持综合防护效能发挥不充分,质量亟待巩固提升。流域性、系统性生态修复框架还急需搭建完善。二是病险淤地坝存量多,除险加固及防汛压力大。全市有中型以上淤地坝616座,其中211座列入了水利部一、二期除险加固名录,目前仅安排加固了86座,仍有很大一批需要除险加固。三是人为水土流失现象仍然严重,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行为还需规范,信息捕获不够及时,项目监管仍有盲点,遥感监管亟待加密。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未得到全面有效落实,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不细致,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人员业务水平低,监测手段单一,水保技术支撑能力有待加强。五是矿区沉陷区修复治理任务艰巨,立体生态修复瓶颈仍未完全破解。改进措施一是有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科学谋划、提前筹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同时加强干部培训力度,调动干部积极性,夯实责任,健全链条制度,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水生态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根据淤地坝风险隐患排查成果,理清历年淤地坝建设情况,主动对接黄委、水利厅将全市剩余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纳入水利部病险坝加固(提升改造)名录,组织编制新一期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建立淤地坝工程维修养护长效机制,申请市政府安排专项维养资金。汛前要组织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台账,汛后要组织专业力量,尽快完成受损工程修复。按照淤地坝技术规范,抓好新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建设高标准淤地坝。在建工程严格按度汛方案落实安全度汛措施,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和安全运用监督指导。夯实三个责任人的责任,做好风险预警、应急避险演练和三个责任人培训。持续跟踪2024年已通过黄委现场核查的1214座小型淤地坝降等销号工作。三是依法严格监管人为水土流失。完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审批、监督检查及验收等各环节。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配套制度。实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链条全流程闭环管理。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开展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抽查,发挥好方案源头把关作用。做实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跟踪检查,加大自主验收核查力度,建立监管动态台账,加强监督管理队伍、技术装备建设,全面强化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验收报告编制等技术服务单位为重点,开展水土保持信用监管。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审批与监管、监管与执法、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和公益诉讼制度。开展水土保持常态化遥感监管,突出抓好监管发现问题整改。聚焦是否造成水土流失、是否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建立水土保持监管发现问题台账,明确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对账销号。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依法依规严格追究责任。全面完成2024年度遥感监管问题整改销号,对遥感监管和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要实施动态清零。依法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重点开展以油气、风电开发项目履行水土保持情况的专项整治行动。以水土保持典型违法案例为切入点,强化以案释法、以案示警,做到打击一个,震慑一批。推动构建水土保持协同监管工作格局,上下联动。主动对接流域管理机构及省市监督管理机构联合开展监督检查,联合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信息共享,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下一步打算一是夯实责任,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基础支撑能力。初步建成全市水保治理工程、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淤地坝电子档案,着重推进全市黄河流域拦沙坝和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重点做实做细前期选址、建设管理工作,继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动建设一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二是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继续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督管理队伍、技术装备建设,推动监测站点加密布点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规范验收核查,善用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体系,提升水保监管能力,健全和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扰动破坏面积精准测绘系统,实现专业监管系统与相关行业信息共享,努力做到应管尽管实时监管,形成长效有力的监管体系。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