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水产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监管保障。渔业行政执法;渔业行政许可;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渔业技术引进与推广;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北新街134号 | |
法定代表人 | 岐宁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48.86万元 | 377.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坚持全域化布局,绘就现代渔业“新愿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渔业发展,亲自带队考察、调研指导、谋划推动。市政府把冷水鱼作为市级9大特色产业之一,成立了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农业农村局联合10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在对全市冷水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商洛市冷水鱼全产业链建设方案》《稻渔综合种养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按照做精一产、做强二产、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以商州为中心的育苗、科研、示范、加工“四位一体”渔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带动其它6个县发展现代设施养殖,着力构建现代渔业“1+6”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全市冷水鱼产量突破1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2万吨。(二)坚持全链式招商,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持之以恒谋项目、抓招商、促转型。引进商南格瑞建成全市首个三文鱼流水养殖示范园,年产三文鱼300多吨。引进镇安鲤跃在木王镇建成设施大棚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池100个,在云盖寺镇建成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年可生产商品鱼2700吨。按照“四个一批”工作要求,招引陕西壹和实业对商洛绿源食用菌产业园6000平方米联栋温室大棚盘活利用,年可生产商品鲈鱼600吨。与北京国渔合作,在商州区食品产业园启动了冷水鱼深加工项目,同时,计划盘活市水产苗种场70亩土地,建设全市冷水鱼苗种繁育基地。我市现代渔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三)坚持全要素聚合,解锁新质生产力“新密码”。聚集资本、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与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合作,投资4000万元,在商州区三岔河镇建成全省首个4.0版鱼菜共生示范基地,融合工程信息、水产养殖、水耕栽培等技术,应用数据采集、环境控制、AI识别等数字管理系统和投饵机器人、仿生鱼传感器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实现了全流程智慧化管理、数字化监控、自动化运行,做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尾水零排放。每立方水养殖量从传统的5-15公斤提高到50-70公斤,极大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被确定为农业农村部智慧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国渔商洛基地和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在全省“千万工程”推进会上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一致好评。(四)坚持全环节提升,擦亮特色渔业“新名片”。聚焦种业提升、健康养殖、尾水治理、用药减量等重点环节,引进三倍体虹鳟、大口黑鲈、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名优新品种8个,推广鱼菜共生、稻渔综合种养、工厂化循环水等生态养殖模式6种,应用现代设施设备技术20余项,实施尾水治理5600亩,培育各类渔业养殖主体180个,累计发展鱼菜共生0.6万立方米、陆基圆桶3.6万立方米、工厂化循环水2.3万立方米、池塘流水20.3万平方米。制定了冷水鱼全程质量控制规范,镇安金鳟鱼等5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商南三文鱼纳入供港蔬菜清单,商南鲟鱼连续四年出口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秦岭冷泉鱼”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为支撑的渔业品牌体系,好山好水出好鱼,商洛“秦岭冷泉鱼”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五)坚持全业态更新,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挖掘渔业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多重功能,探索渔旅融合、渔事体验、民宿餐饮、联农带农等多业态发展模式,成功举办了抚龙湖垂钓大赛、秦岭冷泉鱼美食烹饪大赛、小龙虾捕捞节等节庆赛事,培育特色民宿餐饮15家,带动发展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壮大村集体经济39个,实现了渔区变景区、资源变资产、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被《焦点访谈》栏目报道。商洛渔业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特色农业强市、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一)冷水鱼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成效显著。通过全域化布局和全链式招商,形成了以商州为核心的“1+6”现代渔业发展格局,带动全市冷水鱼产量突破5000吨,水产品总产量达1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长87.27%和79.82%。重点引进镇安鲤跃、陕西壹和实业等企业,建成全省首个4.0版鱼菜共生示范基地和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项目,年新增商品鱼产能超3600吨,带动周边农户增收40余万元。商州区三岔河镇国渔水产养殖示范园投产,年产鱼苗20万尾、成鱼15万公斤,产值达1200万元,成为西北地区冷水鱼养殖标杆。(二)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增效。与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合作,应用AI识别、投饵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养殖密度提升5倍,资源利用率提高40%,尾水零排放,建成农业农村部智慧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基地。推广“鱼菜共生”“稻渔综合种养”等6种生态模式,覆盖面积5600亩,尾水治理率达82%,助力商洛获评省级“幸福河湖”。(三)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双突破。“秦岭冷泉鱼”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扩大,镇安金鳟鱼等5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商南鲟鱼连续四年出口东南亚,年出口额超2000万元。举办垂钓大赛、冷泉鱼美食节等活动,培育渔旅融合示范村11个,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增长30%,渔区变景区成效显著。三、存在的问题(一)资金与基础设施短板制约升级。财政投入依赖性强,市县两级渔业专项资金尚未完全落实,老旧池塘改造滞后,冷链物流缺口达3000立方米,导致初级产品占比仍高达92%。(二)技术支撑与人才储备不足。全市仅有9名专业技术人员,商州、丹凤等县无专职水产人员,病害损失率(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循环水养殖技术应用率不足15%。(三)产业链延伸与市场竞争力待提升。加工环节薄弱,缺乏深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区域品牌溢价能力不足,同类产品售价较知名品牌低30%-40%。三产融合深度不足,农旅项目同质化严重,游客二次消费占比仅25%,未形成差异化消费场景。四、改进措施(一)补强资金链,激活基础设施升级动能。设立渔业振兴专项基金:整合财政衔接资金、苏陕协作资金及生态补偿资金,设立渔业发展基金,对老旧池塘生态化改造按每亩相应金额进行补贴,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给予30%投资补助。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推行“水域经营权抵押+保险+担保”融资机制,开发“冷泉鱼贷”产品,将贷款额度提升至养殖设施评估值的70%,贷款期限延长至8年。试点“订单质押融资”,支持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进行信贷融资。实施PPP模式基建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共建万吨级冷链物流中心(含3000立方米速冻库、5000立方米冷藏库),配套建设活鱼运输专线,实现12小时内鲜活产品覆盖西安、武汉等中心城市。(二)夯实技术链,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组建数字渔业创新联合体: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水科院,在商州区建立秦岭冷水鱼产业研究院,设立专家工作站(常驻专家5-8人),重点攻关病害智能预警系统(目标将病害损失率降至8%以下)、精准投喂模型优化等关键技术。实施“双百”人才工程:每年选派100名养殖户赴广东、江苏等地实训,引进100名水产专业大学生(给予3年生活补贴+创业扶持);与商洛学院共建现代渔业学院,定向培养设施运维、电商营销等复合型人才。建设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打造“1+7”技术辐射网络(市级智慧渔业数据中心+7个县区物联服务站),推广手机APP远程诊疗系统,实现水质监测、疫病诊断、市场行情等服务的24小时在线响应。(三)延伸价值链,打造全业态融合生态圈。目培育“冷泉鱼+”精深加工集群:在商州区食品产业园建设西北冷水鱼预制菜产业园,招引年加工能力5000吨以上的龙头企业3家,开发即食鱼糜制品、鱼胶原蛋白肽等10个系列产品,力争加工转化率从8%提升至35%。构建品牌溢价体系:建立“秦岭冷泉鱼”品质分级标准,实行“星级养殖场”认证(三星级以上产品溢价20%),开通供港、供澳“绿色通道”;联合盒马鲜生、京东生鲜打造品牌专区,开展“冷泉鱼宴”米其林厨师巡回品鉴活动。发展沉浸式渔旅经济:在试马镇、云盖寺镇建设渔文旅综合体,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带”:生产体验区:开发工厂化养殖参观走廊、VR虚拟捕捞等项目;消费集聚区:建设渔文化主题民宿集群(改造50栋农房),推出“全鱼宴”餐饮标准化体系;生态涵养区:建设试马河湿地研学基地,设计捕鱼节-加工体验-生态科考研学线路,目标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动农副产品二次消费占比提升至45%。五、下一步工作打算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冷水鱼产量达到1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5万吨,渔业产业总产值突破7亿元。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在商州区重点打造全市“育苗、科研、示范、加工”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带动其余6县发展设施渔业养殖,形成现代渔业“1+6”发展格局。二是实施倍增计划。加快完成冷水资源普查,摸清发展潜力。坚持项目带动,每县区至少建设1个鱼菜共生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到2025年,全市冷水鱼和水产品产量较2024年实现倍增。三是坚持科技引领。依托商州区国渔生态智慧渔业产业园,成立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和陕西省数字渔业研究院,把商洛打造成全省智慧渔业科技研发和试验示范新高地。四是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进商州区食品产业园三文鱼切片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大“秦岭冷泉鱼”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介,把商洛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