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市社会救助中心

商洛市社会救助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7 15:25
单位名称 商洛市社会救助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和救助服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监管;城乡医疗救助监管;城乡临时困难救助监管;农村五保供养监管。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州城街民政路
法定代表人 何浪涛
开办资金 4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6万元 8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完善各项制度,促进程序规范。制定《规范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措施》,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环节监管,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印发《商洛市规范和加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镇(街道)后监管工作实施细则》,加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出台《商洛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2024年工作要点》并于五月召开全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的“大救助”体系,形成综合救助格局。下发《关于加强非户籍人口临时救助工作的提示函》,确保非户籍人口在遭遇突发事件和生活困难时得到及时有效的临时救助。转发省厅《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收入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进行排查,加大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家庭的救助力度,有效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二)健全监测机制,推进精准认定。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已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摸排预警监测。采取分类管理、建立台账、限时核查等措施,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将筛查出的风险预警信息反馈至各县区,迅速开展核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截止目前,依托陕西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完成省厅反馈核查数据信息12批次;共排查284601户873726人,发现风险户2632户6855人,落实帮扶措施2620户6573人;全市通过核对系统提交核对465批次,核对18865人次,预警1146人次,检出率6.07%。委托省级金融存款协查17批次,100554人,信息预警15846人,预警占比15.76%。接受跨地市协查1户4人。(三)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监管效果。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提质增效活动,瞄准因病、因学、因残、因失业等主要返贫致贫因素,综合运用信息筛查预警、干部入户排查核实等多种方式,持续用力,扎实开展常态化排查整改。本年度累计新增低保10470人次,累计退出不符合条件对象8380人次。印发《社会救助领域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结合市纪委严格落实系统抓好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工作任务,着力整治城乡低保中的“人情保”“关系保”以及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中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发现社会救助领域问题线索142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71件,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55件,党纪政务处分54人,立案56人,追缴资金38.36万元。联合司法、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印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巩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四)加强基层建设,提高服务效率。成功举办全市镇(办)民政干部业务培训班,编印政策解读、政策宣传年画等资料在服务窗口发放。为98个镇(办)配备与“陕西智慧民政”系统和“商洛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相匹配的高拍仪设备,着力提高基层民政机构在社会救助业务中的效率和精准度。印发《关于推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购买服务的通知》,在各县区开展第三方购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试点,进一步落实照料服务责任、监管责任,保障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提升照料服务水平。在全市十四个社区试点推行“融救联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动社会救助精准化、精细化、社区化。强化“党建+社会救助”,在全市1303个村(社区)成立2546个困难群众互学互帮互调互督小组,覆盖困难群众人数10.8万人。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截止今年11月底,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851户9505人,累计发放资金5564.49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63892户134698人,累计发放资金6.58亿元;城市特困供养人员326人,累计发放资金214.93万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7461人,累计发放资金1.18亿元;临时救助255016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6587.98万元;认定城市低保边缘家庭169户,432人;认定农村低保边缘家庭8487户,28953人。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措施一是政策知晓率不高。社会救助政策宣传不深入,还存在“盲点”。部分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具体内容、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不了解,导致在需要帮助时无法及时获得救助。二是救助资源统筹不够。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之间的对象信息、救助资源互通、互联、互补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建立,高效联动的救助合力尚未形成。2025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兜底政策宣传,提高两率一度;指导各县区做好兜底保障对象的认定;全面落实社保兜底政策,确保执行到位,特别是“渐退帮扶”和“分类施保”全面贯彻落实;加强低保与扶贫有效衔接,确保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及时和扶贫部门加强沟通,确保兜底对象数据信息与扶贫数据实时衔接;加大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实施精准、规范、阳光救助。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完善救助体系,加大弱势群体保障力度。进一步落实照料服务责任,监管责任,持续推进“物质+服务”工作,采取第三方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有资质的公司等社会力量发挥专业优势,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探访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类救助。二是加强部门联动,提高救助工作的精准性。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作用,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政策对接,强化信息共享,整合救助资源。结合省厅印发《陕西省低收入人口认定和救助帮扶办法》做好我市低收入人口认定相关工作。对县(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落实的指导监督,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工作规范有序。三是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救助专业化水平。加强社会救助业务培训,增强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提升服务水平。持续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确保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5年3月7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