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大柳塔第三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神木市大柳塔镇石圪台村育才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白建军 | |
开办资金 | 35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4.2万元 | 873.3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大柳塔第三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的主要业务,具体活动(一)党建工作1.深入学习,继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师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师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入脑、入心;组织开展了师生书画展、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系列活动。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肃查处教师吃拿卡要等问题,落实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加强师德教育和管理,严格师德考评与检查。开展了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进行了师德考评和师德问卷调查,签订了师德承诺书。(二)德育工作1.深入贯彻榆林市教育局《关于整体构建基于新教育实验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指导意见》和《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常规要求》,进一步规范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和活动育人的“五育工程”;本学期进行了四次班主任学习交流培训活动。班主任班务工作手册记录详实,每月一检查,及时反馈工作中不足。2.继续开展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实施立心铸魂、笃志润德、青春告白、共情共鸣、固本培元、同频共振、激情追梦、奋斗圆梦“八项行动”,加强师生“四史”教育。4.开展了优秀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陕北文化、边塞文化、杨家将文化等,厚植乡土情怀和爱国情操。5.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了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加强乡土情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神木市“忠勇、创新、包容、共享”四个城市精神表述词,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开展了诚信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网络素养教育等并进行了相关系列活动。7.预防校园欺凌有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处理制度等。预防校园欺凌通过主题班会课、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站大力宣传。8.严禁教师不以任何形式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教师签订有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承诺书。9.建立有学困生帮教制度、学困生帮教措施、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帮困助学实施方案、培优补差工作方案,每位教师结对帮扶1-2名学困生,及时的了解学情跟踪辅导,有辅导记录。10.严格落实《新时代教育改革学生质量发展评价》,对学生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在对学生进行较为科学的等级评定的同时,也较好的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11.制定有减负增效实施方案、工作制度,学校和教师签订了学生减负增效责任书、学生减负教师承诺书,并对学生课内外负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三)教学工作1.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学校文化的深层次变革,把学校文化的要求体现到党的建设、规划制定、章程建设、队伍建设、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挖掘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认真总结、提炼了具我校特色的环境文化、班级文化、教师文化、活动文化等,逐步形成了我校的校歌、校训、校规和校风、教风、学风。2.严格执行“五项管理”规定,对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细则。3.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了5+2课后服务,有相应的制度和保障措施。4.学校高效课堂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上课统一使用高效课堂模式和学校统一格式的导学案,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效高、负轻、省时的目标。本学期安排四次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通报指出纠正,语文教案统一按照“语文主题学习”设计,其他科目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模式”设计,作业依据学生的能力分层布置,书面作业和实践性活动作业相结合;教导处每学期统一安排有示范课、汇报课、课堂教学大赛等活动;教研组安排有集体备课、师徒结对帮扶课,每次活动后及时进行说课、评课。全体人员承担课时数和教研活动听评课数符合规定,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低于20节。5.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榆林市课程设置安排出台课程表。所有课程都按照设置标准开设;开足体育课课时,配齐体育专任教师。体育教师人人承担社团辅导工作,体育活动经常开展。学生每日体育锻炼时间1小时以上,学生睡眠时间保证在10小时以上。6.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坚持“五育并举”,把牢“全面发展、人人发展”根本要求,努力为不同性格禀赋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定教,建立与学生积极互动,立足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观,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质疑、探究、快乐学习。7.开展了新教育各类竞赛活动。新教育各类竞赛有实施方案,师生共读共写、小小百家讲坛、演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等比赛,活动内容丰富、资料齐全。8.能按照上级安排做好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每学期期末都会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综合考核,并能按照国家健康体测网要求按时完成体测工作,对学生各项体质检测项目认真负责。9.加强学生保护视力的教育,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书、写作姿势,宣传教育电子产品对学生视力的影响,学生近视率得到有效缓解。10.开足音乐、美术、书法课课时,音乐、美术教师配备充足,开课情况良好。音乐、美术教师人人承担社团辅导,艺术活动经常开展。11.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每天开展一节社团活动。12.开足综合实践课和劳技课课时,每两周开展1节综合实践课和1节劳技课,综合实践课和劳技课有计划、有教案,分层、分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四)教研工作1.全体教师能按照继续教育中心要求进行校本研修,研修学时、学分符合规定,并每年按时进行学时学分认定。2.校内安排校本培训,教研组内的研讨活动。还有上级部门(继教中心、教学研究中心)及教育联合体安排的各级各类培训。每日进行钢笔字、毛笔字、简笔画、粉笔字训练,课堂教学统一讲普通话。3.继续深化课堂改革,制定有《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实施方案》,每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达标”高效课堂模式、“小组捆绑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而展开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每学期全员进行一次公开课,一次赛教活动。4.制定了《师徒结对方案》,每学年组织中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并开展拜师礼仪式和跟岗学习。5.本学期校长听评课50节以上,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听评课30节以上。6.构建现代化教育环境,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智慧校园创建,组织了3位教师参加了市上举办的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新媒体技术应用大赛、创新课堂大赛大赛等。7.制定了《教师成长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梯队建设按计划实施。8.教育联合体每学期组织多次教育教学活动。我校都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五)后勤安全工作1.体罚和变相体罚及校园欺凌与扫黑除恶工作相结合,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了宣传、学习、动员“三防”、“四位一体”护学岗健全。校园监控全覆盖,运行良好无故障。2.安全台账记录详实,安全预案齐全,安全演练及时。3.坚持每日对重点场所进行通风、清洁及消毒,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学生入校门体温检测、入教室晨检、午检,严禁外来无关人员进入校园。4.充分发挥总务后勤职能作用,后勤工作优质高效,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对后勤工作满意度高。5.师生因病缺课台账记载实、数据准、底数清,复学复工持证返课。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一)社会效益在2024年度中我校教师勇于参加各项技能大赛,并在大赛中取得奖项。在新媒体性技术教学应用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在第三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荣获三等奖。(二)经济效益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打造出了我校的校园特色,对部室进门改造,更换了防护眼灯,提高了我园的办园条件,给幼儿提供了更舒适更适合幼儿游戏生活的活动场所。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科研活动不够缺少成果。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不够,吸引力不够。四、整改措施1、我校将加强教师外出学习,努力提升教科研,提高教师自身能力水平。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抓好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利用多种途径及有效方式,拓展教师视野,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搭建有效地学习平台,努力提高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和后勤队伍的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治校水平,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专业水平。2、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提升全体师生安全教育和紧急逃生技能。加强学生食堂安全保障设施的规范化建设计各类传染病的预防。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