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商州区环境监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环境质量监测、专项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监测服务;环境监测人员培训。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朝阳路 | |
法定代表人 | 谢高计 | |
开办资金 | 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环境保护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71.06万元 | 247.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有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商州区环境监测站在市站的指导下,在商州分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我区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任务,全面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以应急监测锤炼队伍、提高业务技能,推进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2024年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完成站内116台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工作。1月做好仪器设备计量检定校准计划,联系第三方检测公司分15批次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并按照检定校准证书进行溯源结果汇总和确认,保证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并符合国家计量规范要求。二是高效完成多次应急监测任务。2024年,在市站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开展“商洛市丹江锑浓度异常应急监测”工作,安排6名采样人员对辖区5个断面进行每2小时或4小时一次的采集样品工作,6名化验分析人员对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并按照时效要求报送监测结果,1月1日至12月31日共计监测313天,开展应急监测1460次,出动人员2920人,出动车辆377辆,累计监测分析人员471名,出具6790个监测数据;卢河涧村突发险情发生后,开展应急专项监测2次,出具32个监测数据,编制2期专项监测报告;雷家坡断面排查专项应急监测1次,出具6个监测数据,编制1期专项监测报告;商州区境内丹江水质排查专项监测1次,出具15个监测数据,编制1期专项监测报告。通过应急监测实战,不仅锤炼了环境监测队伍、提升了环境监测业务技能,而且也检验了商州区环境监测站高效、科学的环境应急监测处置实战能力。三是高质量完成日常环境监测工作。年初制定2024年全区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开展一、二、三、四季度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对10家企业(陕西锌业有限公司、桑德水务、陕西商洛发电有限公司、商洛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商洛博源水环境有限公司、商洛市中心医院、陕西环保集团商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商洛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商州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商州区夜村污水处理厂)开展监督性监测,开展一、二、三、四季度中心城区功能区声环境10个监测点位噪声监测,并按照时间紧节点上报各类环境监测结果。四是完成新增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监测任务。按照市站要求,开展辖区内堡子山断面、官坊沟断面、峒峪河断面、朱家院断面、太山庙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3次,并按时报送监测结果。五是持续强化监测能力建设。组织12人参加2024年上半年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报考上岗证项目206项,理论考试、操作演示、实样测试、盲样测试均已通过,获得203个项目证书,通过率98.5%。取得化学需氧量、氨氮、汞砷硒锑铋、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水中65种金属及土壤和沉积物中19种金属元素等65个认证参数项目合格证书,所有项目证书确保“一岗双证”。通过上岗证考试,监测站技术人员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截止目前,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噪声、生物五大类共195个项目参数取得“一岗双证”。六是及时公开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按时间节点在区政府网站及时公开每季度“商洛市中心城市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商州区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确保居民用上安全水、放心水。七是完成商洛市二龙山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项目3个浮船站林场、湖心岛、板桥的安装调试等工作。开展二龙山水库自动检测浮船比对监测1次,验收比对监测1次,切实加强了水源地水质保护,确保了饮用水水源安全。八是扎实开展30个镇级规模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督性监测分析。通过开展水质监测分析工作,进一步掌握了辖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出水水质达标和排放情况,为运维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九是全力开展自动监测站外围保障及锑浓度监测预警、质控考核工作。加强辖区1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和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周边的外围保障,定期查看自动站设备性能、耗材储备及外围电源、网络等基础保障情况,确保自动站正常运行,切实做好运维。选派责任心较强,业务熟练的业务骨干对王山底和李家塬重金属自动站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监测数据异常,立即进行监测预警,进一步加强了丹江流域锑浓度监测预警工作。不定时对两个自动站开展水样比对测试,每月或每周一次盲样考核,截止12月31日,已开展水样比对测试378次,盲样考核42次,比对结果、考核结果均合格。通过监测预警和质控考核,进一步加强了锑浓度监测数据质量,确保了王山沟和丹江流域锑浓度稳定达标,丹江水质处于良好状态。十是督促辖区排污单位做好自行监测工作。配合执法大队开展许可证企业自行监测监督检查3次,监督排污单位规范开展自行监测,切实压实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主体责任,确保企业自行监测工作有效开展。全年督促57家重点排污企业按照2024年自行监测方案开展自行监测工作,并在“全国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与共享系统”进行自行监测数据录入。十一是强化执法性监测。高效完成监测执法联动,用实际行动助力辖区内生态环境监测工作。1-12月共开展常规监测90次,共出具83份监测报告,7份检测报告。其中8份监测报告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十二是积极参加能力验证。2024年积极参加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的3轮实验室能力验证考核,其中土壤中铅、水中氟化物、水中电导率、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等5项监测项目均获“满意”结果。通过能力验证考核进一步体现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验证了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成效一是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对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监测,完成二龙山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及相关监测工作,及时公开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让居民用上安全、放心水,维护公众健康。二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在丹江锑浓度异常、卢河涧村突发险情等应急监测中迅速响应,累计出动大量人力、物力,锤炼环境监测队伍,提升区域环境应急监测处置实战能力,增强社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信心。三是促进环境信息公开:通过及时公开饮用水安全状况等环境监测信息,保障居民知情权,增强公众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了解,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助力农村环境改善:开展农村环境质量、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以及镇级规模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督性监测,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五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对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督促排污单位做好自行监测,配合执法大队开展监督检查,促使企业规范排污行为,减少环境污染纠纷,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保障相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六是避免经济损失:通过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如对自动监测站的维护、预警和质控考核,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措施,避免环境污染事件扩大,减少因环境污染对农业、渔业、旅游业等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可指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三、存在问题一是区站现有人员少,监测任务重。区站现有编制15个,缺编1人,借调临聘人员6名,实有在岗人员11名。现有11名监测人员不仅要完成辖区日常监督性监测和应急监测任务,而且要配合局机关、大队开展其他工作,对自身业务开展有一定的影响。二是区站现有仪器设备和资质能力无法满足当前需求。根据《商州区“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商州区现有仪器设备116台,仍然未达到重点县区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要求,目前还缺34台(套)监测仪器设备;商州区环境监测站目前共取得水、气、生物、噪声、土壤五大类125个参数,但离重点县(区)环境监测站监测资质能力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缺少《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中资质能力参数118项。三是监测经费严重不足。市财政仅保障人员工资、人头经费,仪器设备采购更新、试剂耗材采购、人员差旅费、监测车辆租赁费等各项开支均需另行向市区财政申请解决。由于市财政一般情况不予追加预算,区财政又十分困难,导致监测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四、改进措施一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向上级部门申请尽快补齐空缺编制,缓解人员紧张局面;梳理工作任务,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分配日常监测、应急监测及配合其他工作的时间与人员安排,避免工作冲突;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提升现有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一人多岗,以应对繁重任务。二是提升仪器设备与资质能力:依据《商州区“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制定详细的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申请上级环保项目资金支持,逐步购置短缺的34台(套)监测仪器设备;设立资质能力提升专项工作小组,分析现有资质与重点县区要求差距,制定资质扩项计划,通过技术培训、与专业机构合作等方式,逐步完成118项资质能力参数的扩项工作。三是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加强与市区财政部门沟通协调,详细说明监测工作经费缺口及对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争取财政预算追加;积极申报中央、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探索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监测项目,获取一定资金,缓解监测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完成人员招聘,充实监测力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人员业务水平。二是提升监测能力。按规划采购仪器设备,开展资质扩项工作,满足监测需求。三是保障监测经费。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2024年,商州区环境监测站在困境中奋进,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来,将继续攻坚克难,不断提升监测能力与水平,为商州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