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卫生统计信息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卫生事业提供统计信息服务。全市医疗卫生有关资料的收集和统计上报;全市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使用、维护和相关信息的采集。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8路109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超 | |
开办资金 | 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万元 | 1857.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信息中心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经过的努力,完成了全年的主要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西安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建设项目》。按照市数据局要求,分步骤依次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的项目评审工作。配合市数据局完成了项目立项、技术评审、财评工作。按政府采购要求依次开展《西安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建设项目》采购意向公开,以及《项目工程监理》和《软件部分》的招标采购工作。《西安市检验结果汇聚共享平台》。我委申请将《西安市检验结果汇聚共享平台》纳入2024年信息化建设计划。《初步设计方案》已于10月通过市数据局组织的评审,正在依流程开展政府采购工作。制订印发《西安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功能指引》前四部分,为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规范性指导,进一步推进医院信息化标准评价一体化。制订《西安市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求,推动卫生健康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数字西安与健康西安融合发展。推动智慧医院建设:一是利用信息化提升医院智慧化水平,完成市属单位共7个项目的建设验收及15个项目的建设前论证。二是推进信息互联互通,指导陕西森工医院、西安大兴医院做好2023年度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目前已完成现场测评;组织医疗机构做好2024年度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申报工作和工作培训会。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卫生子网组建工作。组织运营商在红会医院北院区组建了电子政务外网卫生子网中心节点,目前已有48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接入率达67%,2024年年底前将全部完成接入。持续对现有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16家区县公卫数据及13家市属医院居民就诊数据进行清洗、治理、关联、与死亡数据比对及敏感数据屏蔽工作。完成对健康档案开放展示界面及接口开发和性能及安全进行测试;“古都健康”公众号、域名申请和ICP备案、并将健康档案开放的链接挂载至古都健康公众号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居民健康档案的有效性、科学性及安全性。夯实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和信息通报。一是保障重要时期我委及委直属单位网站、重要信息系统、公共电子屏的网络安全防范工作;二是向委直属单位传达省卫健委、市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及市委网信办下发的网络安全防护、漏洞通报、网络安全风险提示单等通知,督导各单位对涉及的产品漏洞进行排查修复,对涉及网络安全风险的单位跟踪整改进度,并及时报送整改报告。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一是联合网信办举办全市范围的医疗卫生行业网络安全专题培训会;二是组织第十一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宣传周活动,举办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培训会;三是组建网安团队参加全国卫健行业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并获得优秀奖。提高卫生统计数据质量,支撑卫生服务决策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法》等法律法规和省级规范性文件要求,完成2023年《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统计调查制度》中年报、实时报(人力、设备、病案)的上报工作,对上报数据逐一进行审核、修正,确保了年报数据真实准确,一致完整,无漏报误报。为市级相关部门和委相关业务处室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做好“统计用医疗卫生机构名录库”的信息维护工作,组织区县对辖区内撤销、停业和新增机构进行梳理、补充及更新。对基础信息如机构分类管理代码、经济类型代码、卫生机构类别代码、医院等级、设置/主办单位、政府办机构隶属关系等进行核对修订,确保了各项基础信息的真实准确。按月召开月报会审会,审核17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统计月报,通过区县统计工作人员反馈至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并跟进错误数据修改情况;并与体改等相关处室同步月报中医疗服务及收入、费用等情况,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完成《2023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副省级城市卫生健康统计部分数据比对简报》、《2023年九大中心城市部分统计数据比对分析》、2024年1-12月《委直属医疗机构运营分析》、《2023年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编写、审核及发放工作。开展全市卫生统计自查与抽查工作。组织各区县及开发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统计自查工作,围绕基础工作、数据质量和违纪违法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后续抽调专家组成检查小组,对未央区、临潼区和鄠邑区3个区县的卫生健康局和部分医疗机构,进行了重点检查和工作督导。此次检查进一步增强我市卫生健康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依规开展统计调查任务。举办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统计工作培训会。共有9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47个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参加,此次培训内容是规范基层统计报表填报流程,增强统计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意识,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充分发挥卫生统计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二、取得社会效益(一)坚持全市一盘棋,做好卫生信息化建设统筹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陕西省智慧健康总体方案(2023-2027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编制印发《西安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功能指引》前四部分和《西安市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以三年规划为目标推动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进程,以标准化、规范化为引领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整合医疗卫生大数据资源。为打造支撑国家中心城市的“医疗卫生数字底座”,有效应对政府监管、医疗机构服务、百姓就医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需求,实现“惠民、助医、辅政”的总体目标明确方向和要求。(二)积极推进《西安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建设项目》和《西安市检验结果汇聚共享平台》项目立项、方案设计、技术评审、财评和招标采购工作。平台建成后,通过采集汇聚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推进大数据在便民惠民、运行决策、服务监管、医疗质量、助研兴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和深度挖掘,促进新业态的发展和医疗健康服务质量的提升。(三)实施智慧医院建设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应用牵引建设的发展机制,推进信息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和推广便民惠民服务,以互联网技术运用为载体,以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就医为手段,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创新线上业务,深入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管理体系。推进医院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加强对医疗业务、惠民服务、资源管理、数据分析、科学决策的一体化支撑,提高医护工作效能和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坚持新技术创新,医、信、技融合度不断提升,在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强5G技术、物联网、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医疗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三、存在问题(一)医院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工作。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印发的《陕西省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要求:2024年12月前市域内所有三级公立医院、50%的二级公立医院、50%的一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接入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市管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在对接过程中存在配合度低的问题。(二)死亡证相关事宜。目前关于医学死亡证明的开具和管理工作仅能依据国家卫健委2013年的文件,导致当时的文件规定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群众的多种需求,出现很多政策之外的新问题;在死亡数据共享方面,国家和省级文件均未规定数据对外共享事项,但是随着数据管理的应用,涌现越来越多的死亡数据共享需求,但并无政策支持。。四、下一步打算(一)加快推动《西安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建设项目》项目的数据迁移和国产化适配改造工作,以实现卫生健康信息系统的统一运维管理,全方位提升我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二)积极推进《西安市检验结果汇聚共享平台》项目采购和建设,充分利用核酸检测系统对接各医院的能力,建设基于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西安市检验结果汇聚共享平台,完成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学检验数据的接入工作。(三)推动智慧医院建设:一是利用信息化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二是推进信息互联互通,配合省卫生健康委做好2024年度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及2025年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申报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