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强县> 宁强县第四中学

宁强县第四中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15:05
单位名称 宁强县第四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高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宁强县羌州北段
法定代表人 柯贤茂
开办资金 22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强县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6万元 22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正确教育方向。1.选育管用,提升队伍。严把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各个环节,落实“双培养”要求,选优配强,缔造优质教育团队。2024年,在职在岗一线教师83人,其中党员32人,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22人,硕士研究生4人,省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6人。新增一级教师2人,硕士研究生1人,市级教学能手1人,荣获县级表彰5人。2.理论学习,开展民主生活。党员以主题党日活动为依托,开展主题教育8次,讲党课4次,民主生活会2次,通过这些活动,学党史党章,实地参观本地红色教育基地——汉中红寺湖革命纪念馆。统一教师思想,提高教师责任意识,培养教师勇担教育使命的荣誉感。3.净化心灵,廉洁从教。建立健全学校纪律检察机制,组建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针对全校教师工作作风的纪律检察队伍。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撰写自查报告。利用学校例会、年级例会、主题教育等活动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清白执教。(二)重教研、促课改,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1.教研活动成果显著。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大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全年组织校级公开课、跨学科教研活动80余场,申报市县级课题5项,教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在县级优质课评比中,我校教师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2.课程改革扎实推进。以新高考改革为导向,优化班级结构,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效提升了核心素养。3.高考成绩再创新高。274名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132人,11名同学被一本大学录取,110名同学被二本院校录取,二百五十余名学生顺利升入本、专科院校,圆了大学梦。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提高教学质量先进集体。(三)多渠道、全方位,德育途径不断拓展。1.以身垂范,狠抓班主任管理。继续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班主任职责、工作要求及班级管理办法。开展班主任专题培训系列会议5次,整体提升班主任业务水平,管理素质。构建学生干部管理体系,培养学生干部。学校里,团委吸纳学生志愿者,建立学生自管会,累计会员52人次,参与学校大型活动志愿服务6次,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学生管理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学生中影响良好。班级里,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挑选成绩优秀、表现突出、品德高尚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履行班级管理职能,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2.德润心田,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各科室相互配合,根据国家大型节日、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新生入学教育(军事素养)、开学典礼、元旦晚会等,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锤炼了学生美好品质,营造了校园文化氛围。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县级活动,有80位师生参加县马拉松大赛,68人获得名次,其中含男、女组第一名、男子组50%的奖项,获奖率达85%;根据高三学业特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定制高三特色活动,高考百日誓师、成人典礼、壮行仪式等活动帮助高三学子,树立远大目标,鼓舞士气,减轻学习压力。3.久久为功,落实德育常规管理。一是抓家校共育建设。利用校讯通、微信班级群、家长会等方式,增加家校互动,积极反馈学生在校状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家校合作,齐抓共管。二是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方式进行文明习惯教育。每月检查一次学生仪容仪表,每月各班承办一期主题黑板报,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中去。三是抓学校环境美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在学校中院橱窗、楼梯过道、教室等区域布置艺术名画、宣传标语等,展示教学业绩、表扬优秀学生、宣传文化知识。(四)强保障、重实效,安全后勤工作日趋完善。1.加强内部管理力度,提高后勤服务水平。一是继续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后勤人员工作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二是增配设备设施。按照明厨亮灶要求建设食堂,规范食堂工作人员言行,每周更换食谱,食堂管理精细化、透明化,增加太阳能热水器,宿舍区24小时为学生免费提供热水。三是加强后勤人员从业培训与检测。无论是宿舍内务管理,还是校园消洒工作,后勤部门定期开展培训,学期末组织考试,后勤人员自觉撰写年终总结并在大会上做汇报。四是平稳高效实现四中和职中两校区合并,在搬迁过程中保证了共有资产和全体师生的财产毫无损失。2.抓好安全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安全工作一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学校详细制定安全工作制度、应急预案,为安全工作提供依据,教师实行值周制,每周由1名校委和6名教师组成值周队伍,6:20-23:00期间非课时时段进行校园巡逻、管理学生纪律、维护就餐次序、夜间值守等工作。组建医务工作队,针对生病、受伤及特殊情况需就医的在校学生,由校医务工作队第一时间送治就医。二是加强门卫值班制度,外来人员及学生中途进出校门必须登记记录。强化全体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每月举办一次应急演练。三是周内大课间由安全专员进行校园巡逻,检查校园设备设施,对故障设施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将排安全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四是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尽职完成保卫工作,完善安全档案。如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参赛753人,参与率、及格率100%,满分率62%,竞赛中我校取得平均分96.22的好成绩。全年无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发生,被宁强县人民政府评选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教育质量。高考本科上线率达48.2%,较上年提升3.5个百分点,其中一本录取人数同比增长22.2%,250余名学生实现升学目标,助力87个农村家庭实现教育代际跃升。2.教师专业。新增市级教学能手1人,县级表彰5人,教师教学竞赛获奖率达83%,教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申报的5项市县课题中3项已进入实践应用阶段。3.德育建设。家校互动频次提升40%,家长会参与率达92%,学生自管会累计处理校园事务68件,有效培养了300余名学生干部。4.安全建设。实现零责任事故,应急演练达标率100%,禁毒知识竞赛满分率62%远超县平均水平35%,校园安全指数测评位列全县第二。通过两校区合并,优化资源配置,节省年度运营成本约45万元,设备利用率提升至95%。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师资结构需优化:高级职称占比14.5%(12/83),低于县域示范高中平均20%的水平;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仅4.8%(4/83),制约教学创新。2.教科研转化不足:全年仅发表论文2篇,课题实践应用转化率60%,跨学科教研成果未形成体系化案例库。3.德育实效待提升: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率89%,仍有11%存在迟到、仪容不整现象,心理健康筛查显示23%高三学生存在中度焦虑。4.后勤服务精细化不足:食堂满意度调查显示82分(满分100),热水供应时段投诉率占比后勤问题35%。5.家校协同需深化:留守儿童家庭沟通频次每月不足1次,家庭教育指导覆盖面仅65%。(二)改进措施:1.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拟投入50万元用于教师发展,通过“名校跟岗+高校研修”双轨培养,确保高级职称教师增至15人,引进硕士研究生3人。建立学科首席教师制度,组建5个名师工作室。2.构建教研成果转化机制。设立20万元教科研专项基金,实行课题“立项-课堂实践-成果推广”三阶管理,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年形成2个可复制教学案例。开发校本教研数字化平台,实现跨学科资源共享。3.创新德育实践模式。推行五维德育积分制,将行为规范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建设心理健康中心,配备2名专职心理教师,实施高三学生“1+1”心理护航(1名导师+1周1次团体辅导)。4.启动“暖心服务工程”。引入智慧后勤管理系统,实现报修、投诉线上处理。食堂实施“5S”标准化管理,每周推出3款营养定制餐。优化热水供应系统,增设错峰供水时段。5.构建家校共育新生态。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发“家校通”APP,确保每月2次定向沟通。开展“百师访千家”行动,对留守儿童家庭实行季度家访全覆盖。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1.师资建设“双优工程”,通过人才引进和梯队培养,实现高级教师占比18%、研究生学历占比10%。2.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构建“三新”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开发5门校本特色课程,力争高考一本上线突破15人。3.德育品牌创建工程,打造“红色研学+劳动教育”融合模式,建设2个校外实践基地,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率达95%。4.智慧校园升级工程,投入200万元建设AI教学分析系统,实现教学行为数字化诊断。5.安全保障提质工程,构建“人防+技防+智防”三维防控体系,安全演练达标率保持100%。同时,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创建县级示范家长学校,力争家长满意度达92%以上。通过目标管理、过程监控、结果考核的闭环机制,确保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奋力创建优秀的示范高中。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