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佳县> 佳县农机服务中心

佳县农机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7 14:52
单位名称 佳县农机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深松整地和农机化有关工作;负责农机作业、新农具、新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工作;负责拖拉机驾驶员和农机修理工培训工作;协助局机关做好农机牌证管理、技术检验、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事务性工作。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西郊47号
法定代表人 余涛
开办资金 38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4.65万元 67.51万元
网上名称 佳县农机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主要工作内容(一)农机购置补贴工作2024年下达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6万元,加2023年结转资金508元,共计86.0508万元。累计办理补贴机具191台,包括谷物联合收割机1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台、轮式拖拉机10台、全混合日粮制备机1台、饲料(草)粉碎机23台、饲料混合机4台、微型耕耘机115台、旋耕机4台、铡草机30台。资金使用率100%,所有补贴资金已完成结算,个人补贴全部通过惠农“一卡通”系统兑付,组织补贴按要求通过对公账户兑付。(二)农机化水平提升工作年内,我县累计推广各类农机具3500余台。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35万千瓦,完成机耕作业面积83万亩,机播作业面积29万亩,机收作业面积14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5.14%。(三)农机化建设项目工作今年,我县实施的市级农机化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有10个:一是优势特色产业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建设。项目资金10万元,由朱官寨镇佳县兴浪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示范推广大棚种植、高粱种植农机化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二是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资金10万元,由佳县富源鼎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佳县金明寺镇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主要推广应用先进的农机农艺技术,通过配齐配优配强农机装备,不断优化提升服务能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应急救灾。三是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资金10万元,由佳县新远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佳县方塌镇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信息化建设条件,引进示范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广示范主要农作物高粱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同时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应急救灾。四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伍建设。项目资金10万元,由佳县上高寨宏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在佳县刘国具镇郑家沟村组建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个。通过配齐配优配强农机装备、建立健全建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应急防灾减灾能力。五是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项目资金10万元,由佳县海江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主要用于红葱等农作物栽种、收获机具的研发。六是农机维修+报废更新一体化建设。项目资金10万元,由方塌镇佳县葭合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实施,主要用于农机维修和农机报废更新一体化建设。七是农机安全免费管理。项目资金4万元,由佳县农机服务中心具体实施,主要用于在全区范围内免费开展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械等动力机械进行检验、登记、上户挂牌,对驾驶人员进行农机驾驶操作知识、农机安全理论和实践培训及考试办证、开展农机安全大宣传、安全隐患排查、免费发放安全警示用品等。八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重点围绕小杂粮等作物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对自愿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项目,可提供有效稳定社会化服务能力的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服务组织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利用市级专项资金80万元对小农户机械化收获环节进行补贴,补贴标准按照荞麦30元/亩、玉米、高粱、谷子、马铃薯70元/亩执行。农户、农机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只能单方享受作业补助,不得重复享受,每个农户享受补贴金额不得超过10万元。服务主体必须安装智能监控设备,未安装的不得参与项目实施。九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队”建设。根据我县农业生产实际,针对劳动力不足、老龄人种地、单家独户经营的难点问题,市级专项资金投入100万元,在全县20个乡镇(含原便民服务中心)分别打造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队”,对组建乡镇(含原便民服务中心)级“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队”每个投资5万元进行扶持,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十是市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项目。项目资金95万元,为有效转变我县丘陵区种植规模小、种植品目不一、种植模式多样、老旧淘汰机具多等现状,结合我县农业生产需要和资金供需实际,对我县2024年购置且未享受其他财政补贴的牌证管理机具(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未纳入《2024—2026年榆林市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的先进适用农机具、享受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的机具以及申请报废的微耕机等几类机具实施补贴。(四)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年内共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1200人次,组织线上安全提示短信宣传22次,发放宣传资料1350份。通过举办榆林市2024年农机手业务能力培训班(佳县站),有效提升了农机驾驶员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重要工作在抓好农机化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农机安全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严防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一是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580份,签订率达到95%以上。二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管理。全年新增并已登记轮式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111台,登记率100%;年度技术检验合格农机211台,检验率达97%以上;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累计在册数428人,期满换证8人,补领驾驶证4名,增驾联合收割机驾驶员33人,新办驾驶证85本,持证率达100%。截至目前,转入拖拉机1台,辖区内转移2台,注销老旧拖拉机12台,严格执行国家禁止生产销售的变型拖拉机登记,确保我县无变型拖拉机。三是农机隐患排查。本年度农机合作社隐患排查17次,共检查农机监管企业20家,排查拖拉机258台,排查隐患2个,整改2个,隐患排查率100%。四是严格落实中、省、市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加大农机安全巡查力度,利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大力宣传农机安全的重要意义。同时,组织业务人员深入乡村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纠正农机违章,教育群众出行不乘坐拖拉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主要效益1.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带动农户购机投入98.75万元,年内累计推广农机3500余台套,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35万千瓦,持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2.通过市级农机化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机械意愿大幅攀升,仅2024年我县购进履带式联合收割机20余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保有量成倍增加,农机专业合作社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县的农机化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5.14%。3.通过狠抓农机安全工作,农机“三率”均达到95%以上,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显著提升,全年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存在问题1.农机购置补贴落实难。农机补贴资金有限,僧多粥少,导致补贴发放延迟,影响农民购置积极性,制约农机推广普及速度。2.农机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农机手仅经简单培训就上岗,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对新型农机操作原理和维修技能掌握不足,遇复杂故障无法及时处理,影响农机作业效率和使用寿命,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精细化作业需求。3.农机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机耕道建设不完善,道路狭窄、年久失修,大型农机通行困难。农机停放场地缺乏规划,多为露天放置,风吹日晒加速农机老化损坏,增加维修成本,不利于农机长期高效使用与管理。解决对策积极争取中央补贴资金和省市农机装备提升项目,持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减轻购机户购机成本,激发农民购机积极性。联合农机经销企业,通过举办市县两级农机操作、维修技术培训班,加强农机操作人员作业前技术培训,加大新机具维修保养技术宣传力度,提升机手作业水平,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争取省市农机化项目,协调农田建设部门加强农田宜机化改造,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市级专项资金建设机具库棚,延长机具寿命,提升农机管理和使用效率。下一步计划1.持续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带动作用。严格落实《2024—2026年佳县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做到补贴系统连续开放、办理流程公平合法、资金结算及时有效,大力推广农机购置补贴APP的使用,最大程度为群众提供便利。2.有效提升农机化项目建设示范作用。结合我县特色产业,提前谋划2025年农机化项目,积极对接省市争取项目资金,通过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机械化、农机装备提升、农机应急能力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具研发、农机体系建设等农机化项目,展示全程机械化作业流程、补齐农机应用短板、完善农机体系,持续推动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3.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管理保障作用。持续开展农机安全免费管理上门服务,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农机“三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农机隐患排查的排查整治,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活动等,进一步提升机手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确保年内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