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佳县> 佳县党建服务中心(佳县党员远程教育中心)

佳县党建服务中心(佳县党员远程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7 14:51
单位名称 佳县党建服务中心(佳县党员远程教育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全县党员信息化教育服务工作;负责党务政策咨询、党员组织关系转办、党费代理收缴等服务工作;做好建国前老党员补贴资金发放和老党员、困难党员慰问工作;负责全县党建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发布和网络宣传工作。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人民路184号(县委大院)
法定代表人 李雄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佳县县委组织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6万元 1.76万元
网上名称 佳县党建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以来,佳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积极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十九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求实创新,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工作开展情况(一)农村党建持续建强。一是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印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方案》,由包抓镇(街道)县级领导带队,以镇(街道)为单位逐村摸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3个,选派13名驻村第一书记按照“四个一”工作机制开展软弱涣散整顿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整顿工作。二是有序实施源头培养村干部后备力量工程。制定《佳县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全县累计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296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324名;印发《佳县进一步激励村干部后备力量担当作为办法(试行)》,对获得“五面红旗村”的后备力量每月增加200元补助等激励举措。三是着力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编印《农村党支部书记实操手册》,规范农村各项工作流程;举办全县村(社区)“两委”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示范班2期、全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4期、累计培训594人次。四是聚力推动“党建综合体”创建。结合佳县“十村示范、百村提升”暨乡村建设任务清单,总结推广联村共建、村企联建等抱团发展“党建综合体”11个,围绕全县十大产业链,持续培育发展壮大区域性产业17个,预计年底前,全县32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全部突破10万元以上。五是持续巩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神泉堡村紧扣试点建设要求,出台《佳县佳州街道神泉堡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完成兴业农场改造、转战陕北环山路及吊桥改造提升,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效。六是加速推进基层减负赋能。严格落实《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要求,清理村社区组织工作机制283个、不规范标牌1698个;在季度基层党建工作督导中,将原有的33项督导指标精减到19项,切实为基层“减负”。七是逐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破固有治理体系,统筹“五级五长”、乡贤能人等治理力量,推进地域相邻、产业相联、发展相融的镇村互动联动,在联合党组织中心村成立“佳理·好商量”调解工作室。全年共打造郭家畔、木头峪、王元等“佳理·好商量”抓党建促乡村治理示范村20个。八是纵深推进“五面红旗”村(社区)创建评选。开展第五批村(社区)党组织“五面红旗村”创建评选活动,新评选“红旗村(社区)”26个,对该村(社区)后备力量每月发放200元的奖励补贴,复核连续三年获得同一面“红旗村”5个,被评为“红旗村(社区)”村干部后备力量每月发放200元的奖励补贴。创建5年以来,共评选“红旗”129面,涉及村(社区)87个,受益村干部479人,发放奖励资金315.72万元。(二)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一是发展党员有规划、有审查。印发《关于认真做好2024年发展党员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政治审查制度,建立健全纪检、公安等八部门联审制度和基层党组织初审与县委组织部复审“两级审查”机制,对3名无正当理由未参加培训的发展对象取消发展资格,对审查不合格的7名发展对象取消发展资格,全县全年共发展党员200名。二是党员教育培训有安排、有成果。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党员干部600余人次、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24场次。三是流动党员管理有办法、有成效。依托佳县流动党员群众榆阳服务中心,严格按照《榆林市流动党员“五双四单”管理办法》文件要求,持续优化“一图一册一网”(流动党员分布图、流动党员登记册、流动党员入格网),将全县2000余名流动党员动态纳入榆林城区12个生活支部、79个社区管理网。探索与榆阳区、高新区建立共建共管共治工作机制,将流入榆林城区的13万佳县籍流动人员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三)远程教育稳步推进。一是远教站点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成效。全县各站点均已建立完善的AB岗管理员制度,A岗由支部书记担任,B岗由驻村干部担任。在11个乡镇开展站点管理员培训,累计培训站点管理员464人。共处理各类故障站点100多个。二是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制度有保障。每月5日前向各站点下达本月远程教育观看清单,各站点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规定内容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收看。三是远程教育工作载体创新有实绩。拍摄《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小产业托起致富桥》《乔国桢》《对五个坚持的深刻理解》等4部特色精品课件;各镇(街道)开展远程教育学用工作提升行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初步形成15个学用转化典型案例,刘国具镇徐家畔村和佳州街道吕家坪村2处远教站点作为学用转化典型案例在全县进行推广。二、取得效益“三年行动”再突破。一是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位谋划、整体推进,优化全县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指标10余条,确保指标的实效性、精准性。二是坚持程序规范,召集各镇(街道)党建负责人、业务员,召开“分类指导、争先进位”推进会,对上一年度存在问题、整改意见进行反馈,确保工作开展的合理性、规范性。坚持互学互鉴,分领域分片区召开现场观摩会6次,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等进行现场观摩、打分,持续推动各领域党组织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实现全县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目前已评定全县“一类”党组织108个,今年拟进位“一类”党组织122个。三、存在的问题1.党建统领作用发挥不显著。村党组织存在产业发展突出,便民服务、基层治理滞后的情况,尤其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大量精力用于提升产业发展,对服务、治理的投入较少。2.党建制度落实不到位。出台了《加强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村干部坐值班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但在执行过程存在打折扣、搞变通、讲人情等现象,导致部分条款还停留在纸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四、整改措施1.持续优化“五面红旗”村(社区)创建评选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五面红旗”村(社区)创建评选工作;持续排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严格按照“一村一策”思路进行整顿。2.着力在落实“五大行动”上下实功,坚持以“五大行动”为具体抓手,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推进佳县“千万工程”,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着力在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上求突破,持续发挥党建统领作用,以坑镇赤牛坬村和木头峪镇木头峪村为突破点,升级打造一批沿黄党建集群示范点——“党建综合体”,整合原便民服务室、综治服务室等村级功能室,设置集党务、政务、商务和养老、医疗等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示范便民服务室,通过现办、帮办、代办等方式,切实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2.着力在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上出实效,持续开展村干部届中调整工作,坚持“成熟一个、调整一个”原则,年底前完成59周岁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届中调整工作;结合源头培养村干部后备力量工作计划,扎实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坚持每村储备1-2名成熟可用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确保2026年换届有人用、有人才用;持续抓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村(社区)干部、党员队伍日常管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