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佳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群防群治、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等工作;负责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协助局机关进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等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人民路18号(邮政二楼211室) | |
法定代表人 | 高汉军 | |
开办资金 | 4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19万元 | 0.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佳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局的正确领导下,市局相关业务科室指导和支持下,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减灾责任制度,不断完善防治措施,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预警信息发布,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今年的工作作如下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内容(一)逐步完善“隐患点+风险区”管控体系1.风险区全覆盖核查。依据省自然资源厅下达的1655个地质灾害风险区任务,组织专业技术单位核查风险区基本信息,最终确定对21个风险区落实管控责任。2.管控清单全面建立。以风险核查结果为依托,组织技术单位核实受威胁区人员信息,建立11个高风险区、10个中风险区的管控清单,搭建县、镇、村、群测群防员四级责任体系,落实巡查员21名。同时确定了114名转移避险人员,建立了各风险区防、抢、撤预案。3.动态更新“隐患点+风险区”责任人。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和风险区巡查员覆盖检查文件要求,我单位及时检查并更新40名群测群防员信息,指导乡镇压实群测群防体系。(二)切实落实“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措施1.扎实开展巡排查。严格落实巡排查制度,春秋冻融期累计巡排查36次,汛期排查244次,实现隐患排查无死角。2.培训演练全覆盖。指导基层工作人员、群测群防员、巡查员开展宣传演练培训206场,宣传培训人次达22067人,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隐患识别能力大幅提升,切实提升了受威胁群众应急自救能力。3.技防能力稳步提升。加强专业监测设备管护,汛期设备在线率达95%以上。全年累计复核预警信号365次,其中红色42条、橙色38条、黄色77条、蓝色208条,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汛期精准管控“隐患点+风险区”1.气象预警精准及时。我单位及时与气象部门联动,发布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8期,通过电话、短信、会议等渠道直达乡镇村组,预警信息覆盖面达100%。2.预警响应迅速到位。收到上级部门预警,精准调度各级责任人,叫应乡镇负责人、值班人员94人次,应急值守到岗率100%,乡镇提醒、反馈响应及时率达100%,严守“123叫醒叫应机制”响应时间要求,为避险争取先机。3.防抢撤机制高效执行。启动“防抢撤”预案10次,转移避险群众87户、201人,做到应转早转、应撤尽撤,实现人员零伤亡。(四)协助局机关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本年度,我中心协助局机关实施多个综合治理项目。增发国债项目朱家坬镇寨渠村崩塌治理项目、中省补助资金项目勃牛沟村崩塌群治理工程、刘国具镇梨湾村村委会滑坡治理工程,各项目先后顺利完工。通过工程治理的方式,成功消除10处地质灾害隐患,保护了112户、553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下年汛期安全筑牢根基。二、主要效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义深远,在诸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是地质灾害预防通过宣传培训与应急演练。向群众普及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前兆特征以及应对方法等知识。并且,精心策划并组织应急演练,模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各类灾害场景,让公众在实战中熟悉逃生路线、掌握自救互救技巧。提高了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二是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直接消除灾害隐患点,既能避免潜在经济损失,让受灾群众安心发展生产、安居乐业,从宏观层面看,这对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同时治理工程的落地,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经济效益直观显著,有力助推乡村振兴。三、存在问题(一)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不足。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面广,群测群防、工程治理、监测预警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较多。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以筹集相关资金,导致隐患点监测、宣传培训、排查检查等工作受到制约。(二)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不足。群众对地质灾害危害了解较少,不清楚地质灾害一旦发生,会带来诸如冲毁房屋、阻断交通、掩埋农田,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等严重后果。不重视预警信息,不及时采取避险措施,导致地质灾害防范难度大。四、解决对策(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紧盯上级政策动向,深入吃透相关政策,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积极对接,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实做细,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支持。(二)普及地灾防治知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治灾意识。五、下一步计划(一)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力度,全面落实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工作,构建严密监管体系,确保无监管死角,竭力达成地质灾害零伤亡的目标。(二)提升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与气象部门紧密合作,提前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手机APP等,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至受威胁群众。积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三)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宣传与培训工作,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演示等多元形式,提升隐患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