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秉着依法审批、公开透明、便民高效、清正廉洁的服务宗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民服务。负责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相关工作。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民和路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石红菊 | |
开办资金 | 1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5.63万元 | 342.0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商洛市政务服务中心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5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以梳理事项为基础,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事项一是严格对照标准,进驻事项日趋标准化规范化。按照全省统一的要素指标,督促相关部门完善,逐个核实事项基本信息,对有问题的事项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及时承接梳理事项,不断推进服务事项“进厅入网”。加大梳理事项力度,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受理。三是积极组织市县级部门开展全市行政许可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指导督促市县各部门开展行政许可事项目录确认、承接、事项信息完善工作。(二)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一是持续优化相关制度。为进一步促进各项工作规范、高效、顺利开展,修订完善《大厅帮办、代办工作制度》、《商洛市政务服务中心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商洛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信息公开“三审三校”制度》等制度。二是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邮储银行、中国移动入驻单位人员进行平台业务培训10余次;开展与12345热线平台、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业务技术小组推进会5次。组织对话务员“录音质检”专题培训12次,“全省热线大讲堂”线上培训8次、常规知识培训22次。通过培训,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三是加强窗口的巡察督查。今年以来,大厅巡查发现窗口违纪行为并通报21次,提醒谈话、批评教育8次,召开集中问题整改会议3次,并对相应窗口作出考核扣分等方面处理。四是及时受理处置群众诉求。对处理企业群众在办理业务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等办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制定了《办不成事窗口工作规范》,努力为企业群众做好兜底服务。加大日常投诉处置力度,今年以来受理处置群众和企业投诉21件。五是组织开展2024年“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三)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一是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结合方案分工,印发了《商洛市政务服务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有关工作的通知》(商政服函〔2024〕22号)和《商洛市政务服务中心关于建立政务服务效能常态化工作机制推进“高效办成一件”工作方案》(商政服函〔2024〕25号)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细化了工作分工。完成了事项梳理、行使层级、受理要素等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梳理清楚13+8个“一件事”涉及的子项业务145项、单位32家,向相关单位函发《“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业务进驻的函》,督促指导部门及县区推进业务进驻工作。并做好“一件事一次办”平台业务办件量周报工作。全年累计推进新进业务28项,印制《办事指南》1.5万份,统计上报办件量46次,共计办件1983件。二是积极落实“帮办代办”、“重点项目一对一帮办”“延时服务”等便民服务措施。以周报形式对重点项目实施积极跟进,将企业开办、项目开工等事宜进行全流程服务。累计对接联系企业262次。严格实行周末节假日“延时服务”,2024年开展周末节假日延时服务109次,办件量2566件,接听咨询电话41余通,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三是持续做好电子印章制作相关工作。累计新制作电子印章65枚,其中27枚已经上线使用。(四)以“一网通办”为依托,从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一是筑牢大厅网络安全防线,确保网络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平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一般性故障修复时长控制在30分钟内,全年机房、设备、巡检、查处硬件故障事件共计1488次,软件层面累计抵御网络攻击20余次,未发生信息泄露事件;定期开展“漏洞扫描、渗透攻击”等技术手段,成功预防1起严重影响业务的系统事件,不断提升软硬件防护能力;积极做好资源监测优化,根据系统负载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核心功能模块,按需增加云平台各项服务资源,提升核心业务页面加载速度40%以上,业务办理效率显著增强。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全年累计承接目录370项,事项1103项;动态调整事项9次,更新、修正、完善事项2200余项。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好“零跑路”。截止目前共进驻单位50家,累计调整进驻事项800余项,调整进驻人员96人次。及时为市级部门创建审核员账号、指导市县级部门对已完善信息的事项进行审核发布工作,全市行政许可事项总数4852项,全年累计完善事项信息4750项,完善率达97.90%。目前市交通局、养老保险处、养老经办处等10个单位主要领导参与该活动,在窗口深入查找办事难点、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优化办事流程。并到12345热线现场回访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诉求,为群众纾困解难,得到群众的认可好评。严格实行周末节假日“延时服务”,2024年开展周末节假日延时服务109次,办件量2566件,接听咨询电话41余通,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今年以来,12345便民热线扎实开展了我市“领导接听日”活动。市委书记赵璟、市长王青峰等领导亲自走进12345热线现场,认真倾听企业和群众诉求,并现场作出批示,有效解决了一批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2024年以来,总通话量175380通,其中呼入118343通,呼出57037通,形成诉求件133027件,其中话务员直接解答72610件(占比54.58%),转办至承办单位办理60417件(占比45.42%)。转办工单总办结率为99.98%,群众总体满意率为98.72%。领导接听日市级领导已累计接听50通群众来电,形成了56件工单,均得到有效处理和反馈。三、存在的问题一是财政支持和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数字政府建设的瓶颈。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运维管理等多个环节均需要大量资金和信息化人才的投入,相关复合型人才相对稀缺,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二是跨部门协同对接系统难以推进。各部门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标准和系统架构各异,导致数据格式和接口不统一,为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三是热线工作人员不足、工单办理难度不断上升。系统平台智能化水平较低,各单位要求的提取汇总数据、工单任务较为繁重。四、整改措施一是建立数字政府建设专项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如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合作等。二是成立专门的跨部门技术协调小组,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对现有各部门系统进行梳理和改造,通过开发数据转换中间件、接口适配工具等,实现数据格式和接口的统一。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考核机制,将协同工作成效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提升部门积极性。三是根据业务量加大对系统平台的智能化升级投入,引入人工智能客服、自动化工单处理系统,实现常见问题自动解答、工单智能分类与分配。优化数据提取汇总流程,精简不必要的数据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五、2025年工作谋划(一)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切入点,依托线下大厅和线上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不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采取一站办理、一表申请、部门协同、数据共享、集成服务等方式,不断推进办事方式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努力实现关联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2025年,按照省上统一要求继续做好第一批13个一件事的事项梳理、系统适配、服务优化等工作。同时,做好第二批8个事项的对接、承接、适配、进驻、应用等工作。(二)深化“一网通办”服务,上线城市频道专区。配合省级工作专班完成“秦务员”各端(包括PC、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政务服务中心、自助终端等7个服务渠道)升级改造工作。(三)推进更多事项“市域通办、跨县通办”。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各级政务服务机构,推进信息和数据共用共享,落实业务办理协同,设置“市域通办”服务窗口,开设线上“市域通办”服务专区,全力配合同步推进“跨省通办、全省通办”,进一步梳理本级政务服务高频事项中可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的相关事项。(四)对热线系统平台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接线能力。加强话务员业务培训,优化热线工单办理流程,确保能够高效、准确地处理各类诉求,提升群众满意度。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督查办公室的支持,加强对热线平台工单办理的督办力度,确保每一项诉求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对热线系统平台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省总工会评为“母婴关爱室省级示范点”;被团市委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荣获商洛市优秀基层妇女组织等荣誉;被评为2019年度市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被市委评为2019年度商洛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被评为2020年市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全省政务热线创新发展案例二等奖;被评为2021年市级精神文明单位;2024年度荣获“商洛市巾帼文明岗”“商洛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