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气象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本行政区域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服务、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气象业务管理、气象科技成果推广、气象宣传教育培训、气象灾害与雷电灾害防御。 | |
住所 | 商洛市移动路信息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向荣 | |
开办资金 | 52.4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686.5万元 | 9533.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商洛市气象局 | 从业人数 4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的领导下,围绕“1234”工作目标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服务保障商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根据业务范围开展的工作情况(一)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一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以系统思维推动党建与业务不断融合。二是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增强政治保障。逐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制定党组主体责任清单,细化党风廉政建设计划,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各项工作环节全覆盖。三是稳步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落实落地。组织召开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暨气象防灾减灾“两个能力”和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推进会,市县两级政府先后印发贯彻落实《纲要》实施方案,指导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二)以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一是持续推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减灾“两个能力”提升工程。落实2024年建设资金,加快项目进度。加快新建X波段雷达及各类气象观测,区域站平均间距进一步缩小。新建改造人影工作站,新增作业设备,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在全省人影技能竞赛中获三等奖,以赛代训不断提升人影作业能力。二是不断提高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水平。发布气象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平均提前量达进一步提升。发布重要气象信息,部门联合发布气象风险预警,及时叫应市级领导,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气象服务材料进行多次批示。(三)以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全方位融入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大格局。发布春耕春播等服务专报15期、联合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4次。组建农业气象专家联盟,以木耳、葡萄为服务对象,建成柞水木耳和丹凤葡萄气象科技小院,开发服务新产品2项。完成洛南连翘、五味子等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发布地方标准《连翘气候品质评价规程》。二是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和公众气象服务。市政府办出台《商洛市气象监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聚焦抽水蓄能、文旅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业气象服务。全面加强气象法治建设,提升防雷安全保障能力。联合市委宣传部发文规范气象信息传播行为。完善气象信息全网发送工作机制。打造“商洛气象君”等科普品牌,开通“商洛气候景观慢直播”,圆满完成U19沙排世锦赛气象服务保障任务,建立常态化的“气象+赛事”气象保障模式,不断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四)全力推进全国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示范。一是不断深挖气候资源。融合多部门气候生态监测数据,搭建“8+1”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制作发布景区花期预报、天气气候景观预报、康养指数预报等服务产品。初步形成商洛气候生态品牌矩阵。二是持续攻关核心技术。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编制商洛气候生态服务产品清单,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气候康养与疾病预防指数预报模型等3个核心技术开展相关研究,申报专利6项、软著9项。试点项目“多源数据融合助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荣获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陕西分赛决赛“二等奖”。三是赋能优势产业发展。积极与市农业银行、平安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动“气候贷”和气象指数保险业务落地。将气候元素融入各个行业领域,赋能气候旅游、气候康养、气候旅居、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气候金融等六大产业。(五)切实做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是重启雷达数据楼建设。大楼室外工程基本完成,签署资产转让协议,全面盘活雷达数据楼资产。开展数据楼前后院院落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二是项目带动事业发展。增发国债气象项目建设完成。洛南业务用房项目、洛南雷达和镇安雷达项目开工建设。气候康养产业发展项目纳入地方财政重点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及业务运行环境建设项目和院落整治项目、生态试点市项目稳步推进,2025年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获批入库。二、取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一)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化巩固“双2+5”防汛救灾工作机制,“三合一”防灾减灾指挥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今年汛期,市、县党政领导到气象部门会商研判天气形势,指挥调度防汛应急救灾,将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快速转化为防灾减灾行动力。汛期成功应对多轮暴雨天气过程,在“7.19”、“7.29”等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加密省市会商联动,强化部门协同合作,开展现场服务保障,发挥“前店后厂”优势,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二)以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商洛社会经济发展赋能。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县、“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中国“气候好产品”等国家级品牌,协同推进全市全域森林康养、康养之都专班品牌创建,形成商洛品牌IP矩阵。气象数据要素赋能生态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开展商洛核桃、柞水木耳、秦岭茶品、秦岭药材等特色衣特产品品牌创建与气候品质认证服务,使农特产品溢价。开通“商洛气象君”慢直播,开展特色景观、花期观赏预报服务,实现景区引流增收。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科技、人才力量不能满足事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科技创新力量仍需强化、环境还需优化,激发创新活力的有效手段不够多。二是推动气候生态品牌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存在品牌效益转化办法少,挖掘深度不够等问题。(二)整改措施一是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能力。与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搭建科研业务平台,积极引进气候生态、绿色技术等领域领军人才,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团队。二是构建气候生态品牌价值转化体系。推动“品牌+”融合发展,开展品牌价值评估,联合多部门开展品牌数字化运营,创新打造品牌应用场景,激发品牌效应。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强化责任担当,坚决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一是不断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加密新建和升级一批北斗通讯气象站,加快推动气象探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加快推进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完善市县观测设备一体化在线监测平台系统。打造“商洛气象君”融媒体公众气象服务矩阵和平台。二是全面建成“三合一”防灾减灾指挥平台和系统。建成市本级平台,建立极端天气概率自动识别模型,进一步完善全市平台运行保障机制。接入外部门数据,争取中、省气象局技术支持,联合开发风险预报预警业务平台,推动部门数据深度融合应用。(二)凝聚合力,协同推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试点走向示范一是不断夯实试点基础,打造价值转换支撑体系。开展全市气候经济资源普查与区划,开展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编印《商洛市气候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制定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开发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业务系统,建设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二期),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二是推动气候经济研究院落地挂牌。紧扣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秦岭气候经济发展,融合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等创新资源,组建秦岭气候经济研究科技委员会和科技攻关团队,设立院士工作站、气候经济研究院实体单位,明确其组织架构,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申请人员编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