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科技和经济发展局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科技和经济发展局

发布时间: 2025-03-27 14:45
单位名称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科技和经济发展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建设项目稽察;经济管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刘湾街道办事处静泉村商丹园区管委会
法定代表人 贾小成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35109.19万元 1837702.76万元
网上名称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科技和经济发展局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企业服务不断夯实。制定了“人盯企业”包抓工作方案,对65家重点生产经营企业、3家停产半停产企业、4处闲置资产进行定点联系。组织企业参加标准化厂房招商推介会、陕西名优产品推介会、丝博会、食博会等重点招商活动15次,为企业寻求合作商机。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解决比亚迪等5家企业用工困难;协助比亚迪、盛世兴商、国蜂等公司申请公租房60余套,解决职工住宿问题。推荐香菊进入陕西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库,天野被认定为省级“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盛世兴商被认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投被认定为“清廉企业建设先行示范单位”,陕西高德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特约机构”,推荐香菊、林强等4家公司进入省级“工信贷”白名单企业,并成功协助融资1000余万元。(二)科创工作深入推进。一是资金支持。省科技厅设立5000万元新能源电池聚集区项目资金,划拨400万元高质量发展资金,并与商洛农业银行合作建立融资机制,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二是交流合作。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签署15份校企合作协议。正太能源、锌业等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取得多项高新技术研发成果。三是人才引进。为3家企业选派3名博士副总,招聘2名大学生科研助理和8名市级技术经理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四是平台建设。建成省级研发平台13家,市级1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2家,吸引培育初创企业60余家,累计孵化企业总数达123家,科技型研发费用1.64亿元。(三)市场培育持续增强。建立高新区重点项目和“五上”企业培育库,加强动态监测,实施“一对一”帮扶,确保应统尽统,颗粒归仓。截止年底,“五上”企业共4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7家、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4家、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限上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企业11家。全年固定资产新入库项目14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99亿元,目前在库项目共计44个,其中工业项目32个、服务业项目1个、地产项目3个、基础设施类项目8个。(四)数据监测不断提高。扎实做好投资、工业、贸易、服务业、房地产等常规统计工作,督促指导“统计云”联网直报平台“五上”企业按时完成统计上报工作,联网直报率均达100%。全年新纳规工业企业4户、服务业企业1户、批零住餐企业1户。实行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对比亚迪、锌业、香菊、陆港等重点企业统计报送规范化和联网直报的合理化进行统计督查,做实各项经济指标。(五)安全生产态势平稳。一是夯实行业监管。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总体要求,全年共检查工业企业35家,发现各类安全隐惠65处,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人盯企业工作。按照《商洛高新区人盯企业(单位、项目)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责任一览表》要求,包抓企业10家共发现安全隐患18个,立行立改3个,限期整改15个。三是防汛工作。印发了汛期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多次深入包抓企业进行防汛隐患排查工作,共排查隐患3处,并落实企业责任加强防范。四是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联合消防大队、应急局、执法大队、建设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开展燃气安全大检查4次,共检查企业18家,存在一般燃气隐患22个,全部整改到位。(六)国资监管深入推进。一是修改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人员管理、投资监督管理、财务监督管理、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薪酬管理、“三重一大”决策、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工资总额管理等制度,堵塞了监管漏洞,有效维护了国有资产安全。二是把好决策批复关。严格执行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把好关键点,确保国有企业投资融资、转让、出借、出租等都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三是深入开展以案促改工作。组织国有企业进行作风纪律提升教育工作,及时传达全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暨国资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常态化集中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效能提升工作。四是深入落实国资审计问题整改,健全完善国资领导小组职能,责成国有企业严格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做好重大事项报备审批。(七)秦岭保护持续巩固。一是开展“4·20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6·5环境日”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大家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不断巩固前期整改工作成果,对《省总台账》、疑似问题图斑、市暗访等反馈问题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三是依托产业发展,加速生态价值实现,建成了商洛国蜂大健康产业园、“秦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及生产线建设、天士力5000吨中药饮片生产仓储建设等生态产品开发项目,形成“种植、收储、加工、研发、检测、冷链、仓储、物流、营销、电商”为一体的生态适宜型工业产业链。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6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37.03亿元,经济发展运行良好。全年谋划储备项目157个,总投资561.09亿元。组织企业申报超长期国债、陕南发展、津陕等各类专项资金项目29个,累计获得资金2.58亿元。纳入“六库两线一码”平台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25.48亿元,完成投资11.7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3.1%。7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国蜂蜜水生产线已试产并纳规,蜜头制造、瓶胚生产线已建成;天士力产业园三期厂房主体施工至二层;比亚迪年产240万车付混合式气体发生器项目已进行生产线调试,342吨产气剂已开始试产;比亚迪线束一、二、三期新扩产能5万车付,四期已满负荷生产,五期已建成投产。存在的问题一是项目支撑力度不够。全年新入库项目仅14个且大多数投资额较小,项目拉动能力不足,对整个投资增长作用有限。二是宏观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风险仍然较多,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创新人才短缺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帮扶政策有待提高。2024年,虽然加强了项目储备,积极做好申报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但相对前两年争取资金总量有所下降,申报成功率不高。四是创新能力还需增强。我区大部分是传统型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滞后,高科技人才和高端技术偏少,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四、改进措施一是狠抓项目建设。新谋划项目不少于100个,总投资不低于260亿元。申报各类项目不少于15个,争取资金不少于2亿元。今年实施的11个省市级重点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投资不少于10亿元。二是狠抓企业帮扶。加强要素保障,针对天士力、比亚迪、格图等重点企业实行“点对点”帮扶,确保5000吨中药饮片生产线、年产240万车付混合式气体发生器、LED通用屏幕及文旅光电产品生产等重点项目年底前建成投产。三是狠抓科技赋能。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电池领域项目不少于2个。争取国家及省级科技项目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持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四是狠抓统计监测。坚持“周监测、月调度、季盘点”,紧盯固投、产值等主要经济目标,细化措施、补齐短板,力争全年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6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46亿元。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依据2025年工作新规划,对《秦创原新能源电池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方案》进行全面修编,明确聚集区建设的各项任务、政策举措及具体建设内容等目标方向,为聚集区的创建提供清晰、规范的基本遵循,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四链深度融合,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制定印发《高新区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包抓实施方案》、《高新区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按照包抓分工主动服务,逐个走访、逐个解决,竭力为项目建设清除障碍,加强项目调度,督促各项目包抓领导及部门制定具体项目推进方案,对包抓项目进行责任化推进、清单式管理,抢赶时间进度,力争在半年、全年项目观摩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三是持续做好纳规培育,一方面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同时及时监测好拟培育“五上”企业的运营情况,重点做好博泽钢构、领充、格图等重点培育的纳规上报工作,为经济持续增长打好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根据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及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任务,建立企业培育库,加强动态监测,实施“一对一”帮扶,全周期指导。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