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生态监测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建设秦岭生态监测站网,开展秦岭生态系统以及气候资源相关指标监测,建设秦岭生态监测数据库和农业气象灾害大数据中心。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移动路通信巷3号 | |
法定代表人 | 赵世发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万元 | 20万元 | |
网上名称 | 商洛市生态监测服务中心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商洛市生态监测服务中心(专班办公室),按照《商洛市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方案》和《商洛市2024年度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市建设实施方案》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显著成效。现将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根据业务范围开展的工作情况1.持续开展气候生态品牌创建与品牌效益转化。在成功创建多个国家级气候生态品牌和多个省级气候生态品牌的基础上,策划气候生态体验点建设,将品牌内容与实际体验融合,展示商洛好山好水好气候,制作视频短片在各级媒体广泛宣传气候生态品牌,为商洛旅游引流,提升商洛城市形象。2.升级“8+1”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完成商洛市“8+1”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一期)项目验收。将“8+1”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成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系统、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气候生态产品制作系统、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益评估系统、支撑体系等8个业务系统。召开全国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座谈会,征求文旅、农业农村部门等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丰富“8+1”平台功能和内容。3.开展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定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商洛市气候生态服务产品清单,引进基于机器学习的天气气候景观识别及预测、商洛市三类气象敏感性疾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申请专利6项,软著9项;申请行标1项;制作景区花期预报、天气气候景观预报、康养指数预报等服务产品发布在康养信息显示屏上,为全市景区引流,促进全市旅游增收。4.印发《商洛市2024年度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写《商洛“二十四节气之城”创建方案》《健康中国气候黄金(带)之都创建方案编写》、气候生态体验点建设方案、气候生态品牌应用示范点建设方案。5.赴南京调研博物馆建设,组织召开秦岭气候博物馆、金丝峡气候博物谷建设座谈会。编制《秦岭气候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洛市气象局关于秦岭气候博物馆建设实施方案的报告》《秦岭气候博物谷(金丝峡)建设实施方案》。《秦岭气候博物谷(金丝峡)建设实施方案》已通过专家组评审,批复商南县政府启动建设;组织实地调研,召开《商洛市气候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编写工作座谈会,征求发改、文旅等部门意见,继续修改完善规划。6.秦岭气候经济研究中心已获市科技局批复,组建了科研团队;设计西安-商洛气象旅游研学营线路规划,完成商洛市城区、柞水、丹凤等地住宿、餐饮研学活动调研报告,并向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汇报研学工作进展。4月19日商洛作为高途气象研学首发营三大产品之一在京发布。9月15日、17日,连续开展两期以“田间中秋大自然里的气象课堂”为主题的气象研学旅行活动。7.组织召开全国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效益评估工作座谈会,征求统计、发改等部门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赴伊春、北京等地参加全国气候康养推介活动,介绍商洛试点工作经验;与商洛市委金融发展科、商洛金融监管分局、市农业银行、商洛安盟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动“气候价值贷”与气象指数保险业务;组织召开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来商调研座谈会、气象与农业保险座谈会等近10次座谈会,研究推进试点专项工作。8.全力推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服务商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练的“多源数据融合助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荣获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陕西分赛决赛气象服务赛道“二等奖”。9.做好试点宣传工作。截止12月2日,专班办公室完成宣传任务70篇。其中,中国气象局网站、陕西日报、省局外网各1篇,中国气象报3篇,商洛日报4篇,市政府专报省政府1篇。10.与设备厂家共同解决松朵山温室气体数据传输问题,监测站已投入业务试运行;为松朵山温室气体站观测场设置标识牌,同时为科研人员和访客提供指引。二、取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1.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形成“8+1”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强化数据分析应用,丰富气候生态服务产品,同时,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认证,推动气候投融资,实现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2.协同推进文旅、森林、康养等品牌创建,助力商洛荣获“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中国特色气象旅游城市”、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深呼吸之都”地级市,全市气候生态品牌矩阵初步形成。3.开展“气象+”精细化服务,助力商洛2024年全市旅游接待505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3.2%。4.与全域森林康养专班联合推进示范基地创建,指导推动金丝峡、阳城驿等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修建康养步道、林间休憩平台等,森林康养基地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5.开展气候营销,气候资源落地变现。2024年举办专题推介会等招商活动6场次。以气候生态品牌招商推介房产旅游,签约多个项目。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在推动气候生态品牌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存在品牌效益转化办法少,品牌效应挖掘深度不够。2.缺乏对试点工作系统性的总结、凝炼,没有完全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3.核心技术开发少,技术支撑能力不强。(二)整改措施1.围绕气候生态品牌创建,加强与本地群众、外地游客、线上线下、国内国外“互动”,开展气候营销,把气候资源变现。2.梳理试点成果形成典型案例、专利、软著等成果,全面梳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形成有价值可推广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经验。3.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拓展与中省气象局和相关院所的合作,组建多学科融合的专业研究团队,对全市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涉及的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等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形成规范性、指导性标准体系。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围绕试点方案“五个一”目标,加快试点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气候生态品牌延伸落地变现,加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宣传与营销,取得更好的试点效益。2.以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为核心。完善服务流程,优化服务产品,开展精细化预报服务,以业务服务促经济效益发展。3.大力推进气候生态数据应用,加强气象与金融协同融合,联合全市多家银行开展“气候价值贷”业务;加大与全市各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在冷水鱼、茶叶、核桃、中草药等方面的保险业务。以新视角发展气候经济。推进气候生态数据确权和气候投融资。3.加快试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秦岭气候经济研究院、秦岭气候博物馆、金丝峡秦岭气候博物谷、气候生态体验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二期)等项目建设。4.创新开展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建设和产品开发,深化拓展合作交流领域。进一步拓展与中省气象局和相关院所的合作,加强联合科研攻关,开发精细化服务产品,持续探索气候经济转化为旅游经济、康养经济等新模式,为“中国康养之都”建设持续贡献气象智慧和力量。5.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总结试点典型案例、专利、软著、各类指标体系等成果和经验,做好试点验收工作,形成有价值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把商洛打造成全国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市。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