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市气象服务中心

商洛市气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7 14:43
单位名称 商洛市气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气象服务和重大活动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公共气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交流合作、效益评估、产品开发、产品制作和信息发布。
住所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移动路通信巷3号
法定代表人 刘娜
开办资金 2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
举办单位 商洛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万元 20万元
网上名称 商洛市气象服务中心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是落实《纲要》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心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气象服务中心认真贯彻市局关于2024年重点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以预警为先导的递进式气象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商洛融媒体气象信息传播矩阵,持续推进气象融入现代化经济多领域建设,多渠道促进气候生态品牌推广引流,助力商洛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根据业务范围开展的工作情况(一)坚持政治统领,深入学习领会气象工作相关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通过自有媒体和社会媒体大力宣传《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强职工日常教育管理,提升队伍素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在汛期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实践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坚持“趋利避害”,聚焦生命安全第一需求,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1.全面落实“3161”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完成535位预警信息应急责任人更新备案工作,建立清单台账,及时向市局管理科室和分管领导提出预警信息发布业务分析建议,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支撑。落实“一过程一策”机制,录制天气解读和防御宣传科普视频13期,通过专家解读和首席说天气等多种形式及时主动发声,回应社会关切。2.提升体育赛事精细化服务保障能力。对标服务精细,开展“气象+赛事”服务保障直播活动,联合气象台制作专题服务产品,精准服务“2024全国青少年U19男子排球锦标赛”、“秦岭传奇2024国蜂杯龙舟大赛”、“2024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界锦标赛”、“2024年陕西省轮滑马拉松公开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活动,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获得市政府赛事组委会的认可肯定。3.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针对能源、交通、文旅等重点行业开展气象影响预报服务。特别是在大暴雨天气过程中,信息发布岗、行业服务岗和新闻宣传岗24小时联动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主动与行业部门、社会媒体互动联动,与交警支队首次联合发布《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与文旅局联合发布旅游气象风险预警,守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共联合发布交通气象服务专报18期,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专报6期,联合文旅部门制作发布旅游气象风险提示6期,首次联合市发改委发布《油气长输管道和电力设施保护安全生产及气象风险提示》2期,有效应对汛期多轮暴雨和秋冬季寒潮雨雪等重大天气过程。(三)坚持“应急+科普”创新,构建“商洛天气”气象科普全媒体支撑体系,延伸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链条。1.推动“商洛气象君”慢直播平台建设。3月15日“商洛气象君”作为全省首批气象君系列之一正式上线,受到省市领导高度关注。5月起,借助行业媒体传播资源优势,与“商洛新闻网”联合开通“商洛气候慢直播频道”,多渠道促进气候生态品牌推广。结合季节策划组织云海、日出、雾凇、红叶等主题慢直播。其中“送你7场云海”、“商洛城市夜景”等话题获公众高关注度。适时开通重大天气过程直播,游飞字幕滚动播放预警信息,实现“科普信息”随“预警信息”动态发布。自3月以来共开通直播258场次,累计受众145万人次,已成为对外宣传商洛绿水青山的重要渠道之一。2.构建“商洛天气”品牌全媒体发展阵地。整合宣传、科普及新媒体传播资源,组建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商洛气象君”科普讲解专家团,与市级主流媒体建立常态互动合作,全媒体渠道权威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商洛天气”入驻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通过微博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2873条,制作微信公众号57期,新媒体原创文案130条/年,原创视频60条/年。“商洛天气”各类新媒体账号粉丝总数已接近10万。单次全网宣推同步最高获得13家媒体平台推荐。《商洛市气象局锚定高质量专题片》、《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两部专题片荣获首届全省气象短视频大赛宣传片类别优秀奖。6月,联合市委宣传部组织各县区政府,积极开展“绿镜头”中央媒体走基层商洛站活动,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气象报、中国科学报等中央媒体全方位宣传商洛作为全国气候生态价值产品实现试点成果和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创新,社会效益显著。3.加强节气与传统文化研究与应用。从气象视角解读节气变化,开展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及应用,以“气象科普进校园”、“气象科普研学”、“科普讲解大赛”等科普活动为载体,联合气象学会开展“节气小主播”直播评选活动,策划录制“二十四节气小主播”说节气系列视频16期,策划制作二十四节气系列科普长图,与相关科室共同研发科普内容,实现从气象信息服务向气象文化领域的延展。刘鸶瑛荣获2024年商洛市首届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二、取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一)经济效应1.精细化保障国际国内赛事,提升赛事成功率,间接带动当地文旅消费和商业投资。2.慢直播推广商洛气候生态景观,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潜在拉动旅游经济收入。3.“商洛天气”全媒体矩阵粉丝近10万,单次宣推获13家媒体推荐,专题片获奖提升品牌价值,吸引潜在合作与商业机会。(二)社会效益1.联合交警、文旅等部门发布行业气象风险预警,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减少因次生灾害的发生,保护公众安全。2.通过慢直播、短视频、新媒体平台,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节气传统文化,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防灾避险能力。3.“商洛气象君”慢直播展示云海、红叶等生态景观,成为宣传商洛绿水青山的重要窗口,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态旅游吸引力。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对天气气候与各领域相互影响的规律认识把握不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5G等信息技术,融合交通、能源、文旅等领域数据信息的科技能力不强。2.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不足,服务产品的精细化有待提升。跨部门、跨行业数据资源统筹融合不够,还不能实现行业数据共享共用共赢。3.广泛的社会服务需求牵引发展,政策环境、制度保障和人才培养机制需进一步健全。4.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速率和稳定性还有提升空间。5.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加强。(二)整改措施1.加强跨领域合作,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和其他领域数据信息的融合。2.建立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以及统一的数据平台或标准。3.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同时加强人才培养。4.实施硬件升级或软件优化。5.增加科研投入或促进省市合作。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5年,气象服务中心重点围绕《纲要》落实和全市气象工作精神,持续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产品精细化。一是搭建以“商洛天气”品牌为核心的融媒体中心,将新媒体节目录制、融媒体信息发布、多功能展示厅等功能融汇结合,研发数据智能加工、可视化产品输出、科普资源共享等功能的融媒体业务平台,组建直播团队,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广泛传播气象信息。二是开发“商洛气象君”公众号,打造融合“智能网格预报+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分场景气象服务+气象科普”集一体的官方气象咨询平台,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可实时获取最新的气象资讯,提升数字化气象服务产品供给能力。三是加强与文旅等重点行业的联合规划部署,拓展节气文化的行业应用,探索向文旅、大健康等领域的破圈发展。四是合理把握科普宣传节奏,第一时间宣传商洛气象部门好的做法和典型服务案例。五是围绕社会服务化,畅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在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新作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