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市柞水县环境监测站

商洛市柞水县环境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5-03-27 14:42
单位名称 商洛市柞水县环境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环境质量监测、专项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监测服务;环境监测人员培训。
住所 商洛市柞水县城北关
法定代表人 王新禹
开办资金 6.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环境保护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2万元 30.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县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局属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在全站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站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一)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时刻强化学习培训,提高自身修养。在注重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结合本单位和岗位实际,经常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通过组织监测人员深入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使监测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环境问题。通过学习,整体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逐渐形成良好的自觉学习氛围,能够为美丽柞水建设做好服务保障。(二)严格履职,切实履行环境监测职能1.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严格落实省控环境空气自动站运维保障相关制度和具体要求,做好电力供应、网络保障及人员值班值守,确保自动站数据传输始终保持稳定。2024年全年,柞水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0天,同比增加11天,优良率98.4%,综合指数2.63,同比下降7.1%,两项指标均位于全市第一。2.地表水断面水质及饮用水水质稳定达标。我县乾佑河古道岭断面、金钱河柴庄断面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城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3.监测能力建设成效显著。重视发挥监测预警作用,精准研判并针对性开展资质扩项,上半年考取3类56项监测项目,申报3类47项监测项目,现场评审通过3类44项,现已取得资质认定证书。4.各项常规监测稳步进行。年初制定印发监测方案,扎实按照方案开展工作。先后高质量完成我县千吨万人饮用水、20吨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环境现状、功能区噪声及21家排污单位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开展执法监测31次、督促企业开展自行监测60余次,发布空气质量预警16次、巡查走航监测7次,为精准决策和严谨执法提供了科学依据。5.监测培训持续开展。邀请监测专家和市站领导来我县帮扶指导,对监测项目、人员、档案资料等进行规范完善,对红外测油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仪、COD消解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和对应监测项目进行细致分析、现场教学、实践演练。2024年累计开展监测练兵60场238人次,监测人员能力水平大幅提升。6.应急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严防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特别是在“7.19”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建立“支部指挥、领导带头、党员参与”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派出三个工作组对饮用水水源地、尾矿库、入河排污口、工矿企业、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部位开展隐患排查,连续30天精准无误的对金钱河杏坪柴庄断面开展水质监测,出境断面稳定达标,切实守牢汛期环境安全防线。7.内部管理不断深化。以样品现场采集、现场测试、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报告编制以及监测业务工作流程管理为核心,实现监测工作任务“全程管理、全程质控、全程跟踪”,规范了实验室人员的行为,降低了人为出错的风险,提升了实验室管理水平和监测数据质量。8.县域质量考核顺利完成。我站严格按照省站要求开展考核,及时制定并印发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县域质量考核安排部署会,做到及时收集各类资料,仔细审核数据,顺利完成年度资料整理上报。9.项目建设加快落地。积极谋划我县地表水监管能力提升项目,借力物联网、大数据、可视化等信息技术手段,计划在我县主要河流建设10个水质自动监测小型站以及数据采集处理监管平台,该项目已纳入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储备库,实施后将大幅提高我县对水质变化的预警处理能力和水平。在全市率先启动城区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网络建设项目,建成8座噪声自动监测子站和一套数据处理平台,声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充分体现了我县在声环境监测方面的科学、精准、智能、高效治理水平。10.环境信息广泛宣传。全年我站在省市县各级媒体发表新闻稿件60篇。二、社会经济及效益定期公布我县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及出境断面水质情况,确保我县各相关部门及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各项环境指标达标情况。充分利用客观数据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促进各单位及各企业有效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相协调,使全县总体规划更合理、经济发展绿色循环、环境质量稳中向优。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监测人员技术能力有待提升。2.实验室日常管理还存在不足。3.监测用房面积短缺依然严峻。4.监测大练兵持续性有待加强。5.环境风险研判能力较为薄弱。(二)整改措施1.积极开展人员培训。保证有项目的人员熟练掌握仪器操作使用方法,熟悉标准规范,能够完整、准确、快捷的开展全流程工作;2.加强质管体系学习。按照管理体系各项要求,对监测采样、实验分析、报告填写、人员能力进行排查,查漏补缺,逐项巩固提升。3.积极多方筹措。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我县目前监测工作面临的困境,申请解决监测用房面积短缺的问题。4.加密人员练兵频次。制定周密的练兵工作计划,按照计划持续开展,做到踏实认真、严谨仔细,并每月进行总结,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技能水平。5.专人专责研判。安排专人负责大气、水环境的预警,如遇污染,提高反应速度,及时与污防、大队开展研判,拿出相关措施,及时应对污染状况。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提升监测管理水平。制定学习计划,常态化开展监督性监测、监测执法融合大练兵等工作,同时,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文件及程序,做到“一设备一档”,不断提升环境监测管理水平。2.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城区一小和气象站点的运行管理工作,确保环境空气自动站正常有效运行、数据客观真实。密切关注环境空气实时数据,及时反馈并发布预警预测,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开展核查、研判,并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及时应对处理污染状况。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想方设法解决监测用房面积不足问题,同时,创新思路谋划项目,大力争取中省市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加大监测仪器、设备等硬件的完善提升,确保监测业务正常开展,不断推动监测能力建设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