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明德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榆阳区芹河乡口则村 | |
法定代表人 | 霍睿 | |
开办资金 | 2950.6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32.72万元 | 1866.2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明德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0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和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落实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双减要求,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抓好党建、德育、教学、安全、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坚持党建引领,促进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同步推进,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按时上好党课,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从严教育管理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学校党支部的凝聚力。通过党纪学习、警示教育培训等方式,持续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廉洁从教,维护教师队伍良好形象。(二)探索核心理念,发展学校内涵我校是台商王永庆先生投资兴建一所完全小学,学校以公司的经营理念“勤劳朴实、止于至善”为校训,确定了“明理立德、笃行致远”校风;“明心崇德、博学启智”的教风;“明智厚德、尚学乐思”的学风;努力打造以“明德”文化为主线的学校文化特色。(三)丰富德育活动,落实“润德”课程一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开设二十四节气德育课程,传承精神、积淀文化底蕴。二是设计爱国教育实践活动,如每周升国旗、参观博物馆等,根植学生爱国情怀。三是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学雷锋、关怀慰问老人等活动,在劳动和奉献中服务社会、彰显价值。(四)落实常规督导,提高教育质量1.开展业务检查,科学督导教学。坚持值周领导、主管领导进课堂观课制度,课间专人查课制度,确保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并与教师量化挂钩。2.落实双减政策,强化作业管理。实行分层作业制度,加强作业的设计、评价与督导作用,要求教师布置实践性、创新性、趣味性、整合性作业,实行作业公示制度,将作业布置、设计、评价纳入教师期末量化考核。3.夯实常规教学,规范教学行为。分年级、分领导、分阶段督导日常教学,组织开展各类赛教活动和学生学习比赛,加强教师业务指导,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将教学工作作为全校最重要的工作来抓。4.规范课后服务管理,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制定课后服务管理方案,公开遴选优秀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外聘优秀教师补充教学资源,学生线上自主选课。整体活动学校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各艺体等综合课程老师有计划、有教案、有总结。(五)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1.扎实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提升第一课堂教学质量。守住课堂主阵地,上好育人每一课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双减”政策和课标要求,我们一方面调整教学方向,创新教学形式,整合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导,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活动、协作式、设计式、个别式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强调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兴趣的培养,学生个性培养。另一方面依托能手示范课、校际名师领航、创新大赛、优质课例展示,集体备课、师徒结对课、同课异构、思政练兵等活动,探索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跨主题学习等新课标理念下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展深度融合的学科教学,彰显教育特质,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我们邀请专家名师进课堂,为老师们答疑解惑、指明方向,在“第一课堂”提升教师“教”的艺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2.丰富课后服务和社团活动,拓展第二课堂教学资源。我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阵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段要求,立足学校特色和教师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打造出“基础+特色”的课后服务实施路径,将学生个性特长与学科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开设17个精品特色社团,力争让课后服务成为孩子们心中有趣、有乐、有爱、有收获的一段美好时光。3.多渠道增加社会实践体验,延伸第三课堂教学途径。我们组织学生深入烈士陵园向英雄致敬,学习、传承烈士的革命精神;组织六年级学生走进榆林市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通过五天四晚丰富多样的活动,孩子们了解了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增强了创新与动手能力,懂得了感恩,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增强了个人实践能力。作为华商报小记者我们走进了配气站,小记者们实地参观,了解燃气输送、储存和使用的全过程,同时工作人员向华商小记者们介绍燃气的基本知识、安全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置措施。这样的活动不仅开阔的学生视野,同时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积极开拓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体验种植农作物过程,了解学习相关知识,丰富实践体验,享受收获的快乐。(六)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保障护航。我校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设立教师洗浴室,解决部分住校教师洗浴问题;在教学楼就近设立教师办公室,方便就近管理学生;连接教学楼内上下水,为打扫教室提供便利;跟换教室前后门和窗帘,让教室面貌焕然一新;安装护眼灯,保护学生视力健康;建立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感受劳动的快乐;新配床位,保证学生午休一人一床,为进城务工人员排忧解难,解决子女在校午休问题;修建体育器材室,解决原体育器材室狭小,距离远的问题;学校大门改建,改变校容校貌,解决原大门陈旧、安全问题。我们在尽最大努力,寻求最大帮助,给师生营造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也想让家长把孩子放心地交给我们,对学校充满信任。(七)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安全责任为了搞好学校安全工作,学校成立了组织机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加强了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报告制度》《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等制度,并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了安全隐患的定期排查和消除力度,将排查的情况及时汇总,将物防、人防、技防三防落实到位。成立“四位一体”护学岗,保安数量到位。实行监控全覆盖。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安全排查。传染病防控工作宣传到位、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平安。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年以来,我校市级课题立项4个,结题3个:区级课题立项3个,结题3个;校级课题立项21个;教师发表论文10余篇,获区级以上其他教科研成果30多件。近一年,我校涌现出大批优秀教师,堪称师德标兵:刘芳老师荣获区级创新大赛三等奖;万钊老师荣获“语文主题学习”大赛二等奖;崔红欣老师荣获市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陈军飞主任、曹秀娥副校长分别在榆林市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评选活动中,获教师硬笔组一等奖和二等奖,高瑜主席在榆林市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评选活动中,获小学校长组二等奖,魏朦、曹冬梅老师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崔瑞瑞、刘绒绒等十多位老师在市区级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我校学生在区级以上的各类比赛中获奖100余次。2024年区级运动会中获男子组足球第六名的好成绩。在2024在“中华诵写讲”大赛中喜获校长组区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上学期,我校还成功迎接榆林市语言文字工作验收,在教育教学常规考核中大受好评。以上成绩的取得,逐步扭转了学校在家长及群众中的形象,学校良好的口碑正在逐步形成,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整体提升。三、存在问题在本学年的工作里,我们得到了上级领导、家长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汇聚了多方力量,引领明德小学蒸蒸日上。但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我们面临着众多挑战与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设施的老旧,特别是厨房设施;功能部室的短缺;取暖设施有待改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基本空白;特色德育课程有待加强;教师教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四、下学年工作思路1.在区教体局的统一领导下,加快部室与学校硬件建设步伐,逐步改造学校硬件设施,继续改善办学条件。2.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形象。3.抓好特色德育课程建设,构建特色德育课程体系。4.营造良好的互研互学氛围,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教研的能力,将学科教学与思政德育深度融合,强化教师专业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