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兴平市人民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中医医疗与护理,卫生医疗人员培训、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兴平市金城路1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史亚峰 | |
开办资金 | 26484.9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补助 | |
举办单位 | 兴平市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884.46万元 | 26231.1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兴平市人民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83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嫌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共性目标完成情况1、2024年,医院党委共审议决策重大项目建设2项、重大资金使用4项,累计金额505.3万元、重要人事任免14人次等“三重一大”事项;开展特色党建活动,全年组织党员专家、医务工作者成功举办了12场专业知识讲座,惠及基层医务人员超过100人次;参与基层义诊活动10余次,发放医疗宣传资料达500余份。2、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卫生应急和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加强。一是制定了《市人民医院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2027年)》,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及工作责任,修订完善了《兴平市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二是加强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先后利用春节、五一、国庆节及上级“两会”等关键时间节点,安排部署全院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行动;三是积极开展了2次消防安全、地震疏散、卫生应急等应急演练。2024年,全院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二、职能目标完成情况1、综合医改不断深化,各项医改工作扎实推进。一是DRG支付方式改革全面落实,医院处方管理和点评制度进一步完善,临床抗菌药物监测制度有效落实,二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稳步实施。正式挂牌成立了15家基层分院,建立了“以科包院”制度,以6家卫生院为首批重点专科能力提升分院,选派二级公立医院科主任或科室骨干力量下沉对应基层分院,向基层医疗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临床实践指导和专业知识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技术能力得到有效扩展提升。三是积极优化科室布局,重新组合成立普外肛肠肿瘤科和肝胆泌尿肾病科;四是依据患者需求和科室发展实际,创新举措,改革耳鼻喉科运行模式,增强耳鼻喉科服务能力,从而使科室发展和患者需求得到明显提升。2、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加快,五大中心建设提质增效明显。2024年,胸痛中心顺利通过基层板转标准版国家级现场核查;卒中中心已完成全脑血管造影119例,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30例、颅内动脉机械取栓9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8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2例;神经外科完成大量脑出血开颅手术60例,大大降低了急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创伤中心共接诊11247人次,收住院1776人,神外开颅手术180余例,上报网络例数为7948人,其中:危重抢救134例,抢救成功率为91%。处理突发公共事件35起,共计救治患者139人。3、科室内涵建设增强,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拓展。2024年,全院共举办各种医疗技术培训20多场,参训人次达到3000多人次;共有15人次外出中长期进修学习,有30余人次参加各种短期学习班及学术会议,接收实习人员和基层卫生院前来进修人员共计7人次。成功完成了多发肿瘤患者多种手术综合性治疗;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下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术;大C透视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内镜下ESD术等新技术、新业务10项,呼吸内科共完成支气管手术387台次;眼科共完成白内障等手术568人次;介入导管室共完成手术1278台。4、重点目标任务科学谋划,三级医院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按照三级医院评审要求,参考国内、省市内医疗管理现状,结合自身管理实践,完成全院专业的疾病诊疗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增补、修订的最终审核,共计18册,涉及30余个临床科室64个专业,目前已全部印刷,全院发放;完成医务部分应急预案的编审,并印刷成册,分为两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汇编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护理分册)。目前已全院发放。完成了对各科室主任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培训》解读培训;完成了全院职工三级医院创建应知应会知识考核。5、“名院、名科、名医”工作推进有力,重点专科建设成果丰硕。2024年,按照医院有关建设“名医、名科、名院”三名工程和加强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工作要求,经过审核考核,我院神经内科、消化血液内科及肝胆泌尿肾病科成功入选咸阳市级重点专科,“张晓波名医工作室”示范效应明显,带动青年医师成长迅速,全院共完成各类手术7099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2263台次,较上年度有大幅增长。6、强化护理服务技能培训,优质护理质量全面提升。2024年,全院共开展各类优质护理服务培训20余次,各临床医技科室对科内各层级护理人员按计划进行三基训练、专科技能及疫情知识培训,坚持举办护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及操作培训。于年前正式启动延续性上门护理服务;严抓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向咸阳市护理质控中心上报护理不良事件48例,=2*ROMAN*MERGEFORMATII级8例,=3*ROMAN*MERGEFORMATIII级31例,Ⅳ级9例。全院病房优质护理覆盖率和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率为100%。三、主要工作成效1、2024年,实现门急诊病人数:364189,门诊人数:320506,急诊人数:43683,入院人数:23213,急诊入院:6070,出院人数:23018,床位使用率:90.11%,病床周转次数:46.04,平均住院日:7.19,治疗有效率:91.01%。2、工作亮点:一是“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二是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成效进一步增强,成功完成了咸阳市县级医院首例Talos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脑积水微创脑室穿刺Ommaya囊植入术等新技术、新业务10项;三是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明显,神经外科共接诊门诊病人1200余人次,出入院300余人次。手术102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百分之六十;消化内科共接诊门诊8000余人,住院病人1000余人,内镜下检查、各类微创及超级微创近3000例,无痛胃肠镜2000余例。四是依据实际,创新思路,耳鼻喉科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存在问题一是医疗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梯队建设乏力,中高级医疗人才紧缺;二是临聘护士、特别是一些多年资护士离职现象较为突出,三是一些科室和医务人员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强,推诿病人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一些职能科室工作效率低,深入科室调研、指导少。五、整改措施1、积极提高临聘护士、特别是多年资临聘护士的基础工资、职称工资待遇,力争达到与正式在编护士“同工同酬”标准,不断优化临聘护士的工作环境。2、强化“首诊负责制”等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管理,积极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加大对推诿患者等不良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并公开通报处罚结果,形成高压氛围。3、将科室开拓创新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目标,与科室绩效考核奖励机制挂钩,激发科室创新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六、2025年重点工作设想1、完成肿瘤住院大楼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行,完成相关科室的搬迁及整合提升工作,为就诊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2、推进妇产科、儿科(含新生儿)人才培养和整合提升;加强中医老年病科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上级医疗专科联盟作用,加快眼科、耳鼻喉、口腔科及皮肤科等服务能力提升;3、持续推进重点专科和“五大中心”建设,年内心血管内科争创省级重点专科;呼吸内分泌科、神经介入科和康复医学科争创市级重点专科;加快落实“心电一张网”。4、结合我市实际,在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快医院信息化中心建设,争取“八统一”实质性运行,取得成效;5、建立兴平市医疗健康总院“慢病管理中心”,利用信息化实现全市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信息共享;6、加快推进全院“诊间支付”系统落实,不断优化就诊流程,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7、对原口腔科及儿保科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依据科室发展,科学规划,加强人员培训和设备更新,积极完成口腔科改造提升工作;规划推进疼痛专科门诊建设和人才培养,争取年内取得积极成效。8、制定医院人才培养和发展计划,科学推进呼吸内分泌科、眼科、耳鼻喉、口腔科、皮肤科、中医老年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等薄弱科室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为科室发展奠定坚实基础;9、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制定新进医务人员“传帮带”工作计划,积极做好第二人民医院医疗人才帮扶培养,为第二人民医院顺利运行奠定人才基础;10、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创建年轻干部成长、选拔、任用体制机制,为中层干部年轻化奠定坚实基础。11、加大院内就医环境改造,积极优化门急诊就医环境,进一步提升“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增强群众就医体验和感。2025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实施“医疗、医养”两大融合,聚焦“三级医院创建,重点专科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四大领域,扎实推进十一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医疗服务水平、急危重症救治、五大中心建设、医疗服务环境、群众就医体验”五个提升,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