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佳县学生服务中心(佳县学生资助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审核、发放、回收工作;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后勤服务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人民路185号(教体局窑洞3号) | |
法定代表人 | 马志江 | |
开办资金 | 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佳县教育和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83万元 | 12.6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佳县学生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党史学习,筑牢理想信念。(一)全面落实学习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认真组织开展了学习教育活动。1.深化党史理论学习。一是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读原文、悟思想”专题学习,确保学习全覆盖。二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充分发挥“头雁”示范作用,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2.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中高考期间搭建爱心助考点,为考生免费发放矿泉水、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2024年共发放助学贷款1737万元,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3.全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深入查找不知责、不履责、不尽责和任性用权等问题,通过问题整改、警示教育和个别谈话等方式有效推动。二、加强政策宣传,传递教育好声音。(一)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使教育政策深入民心。今年5月初,我中心工作人员对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进行有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讲解,发放《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和《佳县2024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贷流程》宣传页3000份。利用中高考期间在人员密集场所对家长及考生散发《2024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预申请通知》、《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撰写的《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6000余份,使家长和同学们知晓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解除了他们无法负担学费的后顾之忧。(二)利用佳县学生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宣传各类教育帮扶政策。利用微信群将《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电子版下发各中心学校并要求及时张贴并散发到镇、村学生及家长手中。在佳县学生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发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陕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市内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相关信息,让社会、学生和家长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三、加强资助育人,落实惠民政策。(一)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情况。为了进一步发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教育帮扶作用,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确保“应贷尽贷,好事办好”。八月至十月份,经过三个月紧张、有序的工作,为我县1362名大学生办理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贷款金额共计1737万元。(二)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情况。为了使更多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一次性补助其从家庭所在地至被录取院校之间的交通费和入学后短期生活费。我中心通过本人申请、评审、公示,确定了97名贫困大学生为最终受助对象,资助金额57500元。其中资助省内院校录取的学生79名,每人500元,省外院校录取的学生18名,每人1000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已将资金拨付至受助学生账户。2024年中央彩票公益金励耕计划教育助学项目继续在我县开展。按照省市相关要求,通过本人申请、学校初审、我中心复审、市中小学后勤管理与学生资助中心和省学生资助中心最终的材料审核,最终确定申报资助对象28名,资助金额29万元。其中重点资助1人,资助金额2万元。(三)高校毕业生到省内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情况。2024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到省内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工作继续在我县开展。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按照申报程序到我中心提出申请,通过我中心初审、市中小学后勤管理与学生资助中心复审、省学生资助中心终审,确定申报补偿对象15名,补偿金额32.92万元。(四)从学前到中职的资助情况。2024年共计资助学生6547人次,资助金额3921000元,具体如下:发放困难幼儿生活费补助31.24万元,资助人数833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共发放家庭经济困难生生活费补助253.26万元,惠及4654人次。普通高中共发放国家助学金90.4万元,惠及892人次。国家助学金现已通过银行卡的方式全部发放到学生手中。中职共发放国家助学金17.53万元,惠及171人次。县财政均严格按文件要求的比例百分之百匹配资金,资金现已全部下发到受助学生手中。四、加强后勤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一)精心组织,落实了作业本和学具的免费配发工作。2024年共发放作业本158958本,受益学生12299人次。学具受益学生6379人次。(二)开展后勤管理与资助工作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学校业务人员业务能力。五月份组织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后勤管理与学生资助工作业务人员参与了培训会议,100多名业务人员参加了培训;十一月份佳县学生服务中心组织各学校(幼儿园)资助工作人员及后勤管理人员开展了2024年度全县教育精准资助政策大宣讲暨后勤管理专题培训,70多人参加了培训;十二月份组织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与学生服务中心相关业务人员开展了食品安全政策培训会议,共计7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加强检查,不断提高中小学后勤管理水平。本年度我中心对中小学(幼儿园)后勤管理与学生资助工作开展了多轮检查指导和抽查工作,采取实地查看资料、座谈了解、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并下达了《佳县中小学(幼儿园)后勤管理与学生资助问题整改通知单》,要求各学校对照存在问题逐条整改,并将整改报告上报。(四)全面运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学生资助数字化平台、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使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更加规范化。五、加强助学贷款回收,弘扬感恩还贷。2024年底本息到期的学生有985人,应收本息共计235.64万元。由于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学生联系困难大,工作任务重,范围广,结合工作实际,对应还款的学生采取了以下催收措施。(一)在县城人口集中的地方张贴《佳县2024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公告》;利用佳县学生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发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相关信息,提醒借款学生按时还款。(二)学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应催收借款学生或家长进行告知提醒。对于联系不上的学生,通过镇政府、村委会、社区和乡镇学校业务员积极配合,询问联系方式,提醒还款。(三)对应还本息的学生或家长散发支付宝、云闪付还款流程宣传单,鼓励学生用支付宝和云闪付还款。六、配合县教体局完成其它工作。一是校园餐及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二是教育系统作风整顿;三是乡村振兴国家综合评估;四是县巡察办综合巡察等专项检查工作。七、持续加强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一年以来,我单位坚持以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统揽,突出关键、狠抓落实,持续引导广大职工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提升,为我单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八、取得的主要效益。本年度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年初工作计划圆满完成了后勤管理、学生资助、助学贷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了3次食品安和资助政策相关培训,提高了学校对食品安全、食堂管理、资助工作的认识。二是开展了多轮次校园食堂规范化管理检查工作,对学校“营养餐”实施和食堂管理规范化水平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三是助学贷款办理业务有新的增长,2024年我县1362名大学生办理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贷款金额共计1737万元。九、存在的问题。1、全县后勤及资助人员业务能力提升有待加强。2、学生资助规范化、数字化、精准化工作有待加强。3、逾期还款催收工作需加大力度。十、整改措施。1、全县后勤及资助人员业务能力提升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采取外出学习、组织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业务能力。2、学生资助规范化、数字化、精准化提升方面,我们将极积利用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数字化、规范化和精准化工作力度。3、逾期还款催收方面,我们将集思广益,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催收力度进一步降低逾期人员数量。十一、下一步工作打算。今后,我们将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认真做好后勤管理与学生资助工作,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一)加强教育资助,不断提升惠民水平。继续开展好2025年度学生资助、后勤管理、营养改善计划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二)加强后勤管理,努力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舍维修及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做好监管,保证“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高标准实施。着力改善餐饮环境,注重监控硬件设施的建设。创建文明宿舍,营造舒适、绿色、和谐的育人环境。(三)我们将紧密围绕县教体局中心工作,在市后勤管理与资助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制订完善2025年工作计划,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力争2025年全县后勤及资助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业绩。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