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佳县> 佳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中心

佳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7 11:16
单位名称 佳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全县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监测预警、技术推广等工作;协助开展防火巡查、火源管理、防火设施建设维护、火情早期处置等工作;为全县森林草原防火救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沟沟渠1号
法定代表人 马峰
开办资金 15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佳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9.88万元 72.74万元
网上名称 佳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内容(一)多措并举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1、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防火意识。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防线,采取“点、线、面”相结合,因地制宜,因人施教,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确保森林防火意识深入人心。今年共出动宣传车辆38台次,深入全县各镇、佳州街道办、榆佳工业园区、白云山景区,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纸杯20000余个,毛巾5000余条,脸盆1000余个,手提袋15000余个,将佳县总林长1号令及森林草原防火通告张贴到村组。“清明节”“寒衣节”等祭祀活动频繁的节日,在打火店林场入口、白云山等重点景区入口设置森林防火检查点,挂防火宣传牌,提倡文明祭祀,加大对出、入林区人员的排查和宣传力度。还有,利用微信公众号、短信、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防火知识宣传和倡议,努力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做到家喻户晓。2、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责任,提升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按照县政府、林业局的要求与各相关单位夯实了责任,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防火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建立健全了以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火目标责任制。今年,组织单位扑火人员对器材库进行了整理,维护保养防火设备2次,进一步提高了森林防灭火半专业扑火队员对器材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时排除了防火设备故障,消除了设备操作风险和安全隐患,确保森林扑火设备的高效运行,遇到火情时“拉得出、用得上、灭得快、打得赢”。同时,组建了10人的森林防灭火应急队,8月底,在白云山进行了防火演练训练和森林草原防火及安全知识培训,理论结合实战演练,明确职责,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了对森林防灭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森林防灭火队伍应急处置能力;9月,通过市级A级专业扑火队伍考核,并获得了第一名的佳绩。3、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强化火源管控。在重点时段、高火险时段,增加巡山护林力量,加大巡查力度,严禁火源进入林区,杜绝因火源失管失控引发火灾。把打火店林场、白云山景区、G339绿色通道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安装电子护林员,划定责任区,实行死看死守网格化管理的办法,专人进行巡护,并且“清明”“五一”“十一”期间,由班子成员带队,进行全面细致地安全排查,共排查森林草原火灾隐患6处,并对排查出来的隐患问题,明确整改时间、整改措施及整改责任人,防范火灾事故发生。4、防火值班,责任到人。在防火期间,加强带班值班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双岗值班、领导带班,保证通讯畅通,随时通报情况,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加强打火店林场、白云山景区、G339绿色通道的监控巡查力度,24小时不间断观察火情,做到了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本单位14名干部分别在木头峪镇木头峪村、峪口便民服务中心峪口村帮扶脱贫户53户。按照上级安排,帮扶干部每月入户了解脱贫户情况,帮助制定巩固提升计划,配合驻村干部做好相关帮扶工作,确保脱贫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不返贫。(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做好党建工作按照局党组的安排,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省市有关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等政策法规以及林业知识,并推荐一名干部参加市林业局组织的林业知识竞赛;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强纪律意识,并推学三名干部参加局党组组织的党纪知识竞赛。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并展开自查、整改、学习等,并达到了一定的提升目标。另外,建立了党建活动室,为党支部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和温馨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党员活动阵地。二、主要效益1、社会效益:通过发放宣传品、宣传册、挂防火宣传牌等多种形式进行防火知识宣传和倡议,通过防火演练训练和森林草原防火及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了居民对森林防火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居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了扑火力量的应急处置能力,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同防控的局面。2、经济效益:通过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火灾隐患排查、火源管控等工作,虽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有效保护林区林业产业和林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保障当地居民的安全与利益,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2024年共发生火情2起,均为烧荒引起的杂草火灾,未造成任何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三、存在问题1、火源管控难度大,防火形势日益严峻。近年来造林面积不断扩展,春冬两季气候极其干旱,极易发生火灾。特别是在春季防火阶段,林区边缘与耕地接壤区,春季农业生产、进山游玩、旅游踏青等人为活动明显增加,导致火源管控、防火形势日益严峻。2、防火基础设施较差。县级财政投入少,导致防灭火装备的配备严重不足。在发生火灾时,最先发现火情的村民只能依靠铁锹等基本农用工具在一线扑火,危险性较大而且不及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大型火灾的发生。四、解决对策1、在重点时段、高火险时段、重点区域,增加巡山护林力量,加大巡查力度,设立检查站,严禁火源进入林区,并划定责任区,实行死看死守网格化管理的办法,专人进行巡护,杜绝因火源失管失控引发火灾,防范火灾事故发生。2、向上级申请为全县重点林区范围内13个乡镇配置森林防灭火设施器材,可在发生火灾后,乡镇扑火力量能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科学合理灭火,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把森林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五、下一步计划1.多形式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森林防火政策法规、科学防火避火知识和依法治火典型案例,增强全民防火意识。2.加强火源管控,坚决打击野外违法用火,加大巡查力度,严格火源管控,做到“见烟就查、见火就罚”,最大限度杜绝野外用火。3.加强火灾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燃”。在重要时间段、重点区域,组织森林草原防火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由专人负责限时整改。4.完善森林火险应急响应机制和应对措施,积极开展森林防火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着力提升森林火险扑救队伍应急响应能力。5.严格执行24小时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好值班记录并保持通讯畅通,杜绝漏岗、脱岗现象的发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