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清涧县园艺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果桑、花卉等经济作物的专业调查,制定果桑、花卉等经济作物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经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开展果桑、花卉等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全县果桑、花卉生产基地指导工作。 | |
住所 | 清涧县岔口农业局家属楼一楼 | |
法定代表人 | 白成成 | |
开办资金 | 7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清涧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8万元 | 5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清涧县园艺技术推广站.公益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清涧县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目标,结合我县“东枣西果”产业布局,坚持以“发展绿色果品为导向、提高果品质量为核心、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的总体思路,坚持把苹果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强科技,夯基础,着力提升产业规模抓老果园改造,推广“四项关键”技术,累计完成老果园提升改造0.5万亩。抓新品种推广,在富士、元帅、嘎啦三大品系的基础上,引进瑞雪、秦脆、维纳斯黄金等品种。抓示范园创建,建成万亩基地1个、千亩6个、500亩以上22个、100亩以上86个,智慧果园2个、打造防雹网1000亩。抓产业链延伸,建成500吨冷库2个、200吨1个、土窑洞储藏窖1200个、冷藏车5辆。抓果农培育,制定《清涧县山地苹果栽培技术规程手册》,成立山地苹果技术服务队,聘请省、市专家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培训,近年来累计培训果农4000人次。抓引领,建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17年8月引进陕果集团,成立清涧分公司,通过土地承包、资金入股、科技服务、倒租返包四种经营模式,联农带动,形成公司与农户抱团取暖、利益捆绑机制,真正把农户嵌入“产、供、销”链条。成立禾源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流转土地栽植山地苹果800亩,推行“园区+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农户56户,果园务工收入每户达到1000元以上,2024年平均亩产达2000斤以上,产值达240万元。成立绿色农林开发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栽植山地苹果400亩,参股农民45户,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持模式,土地入股,合作社集中经营管理,以股分红。2024年平均亩产达1000斤以上,产值达120万元。稳政策,保落实,增强果业发展动力果园新建管护方面:对新建果园大于20亩,且成活率在90%以上的标准化果园,每亩补贴1000元。幼园套种(低杆作物、瓜类、薯类、油菜花等),给予每年每亩补贴200元。对进入盛果期果园,积极引导果农参加农业保险,给予总保费补贴的80%;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盛果园打造防雹网,每亩补贴3500元。在果园面积大于30亩,三年生以上树龄,植株保存率达到90%以上,铺设双行地布覆盖,创建标准化示范园每亩补贴500元;在大于100亩六年乔化果园或大于50亩三年矮化果园实施坑施肥水+双行地布,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每个果园补贴20万元。产业链延伸方面:新建冷藏库,每百吨补贴15万元,购置冷藏车,每辆补贴10万元,开设形象店,补贴30万元。广宣传,促营销,提升果业品牌效应积极组织参加省、市举办的苹果博览会、品评会、推介会等,提升清涧苹果知名度。打造“塬上清涧”农产品公用品牌,推动清涧果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借助陕西首个“盒马县”落户清涧机遇,与盒马鲜生超市达成供销协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产定销、以销促产,2024年以每公斤14元的价格销售苹果600吨,实现优果优价。继续借助国家卫健委定点帮扶、苏陕协作、阿里巴巴数字平台、国企合力团等优势资源,不断扩大电商覆盖面,销售达到苹果总产量的25%,推动清涧苹果走进全国各大市场,实现从基地到消费的无缝对接。主要效益(一)坚持政府引导。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东枣西果”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抓龙头、促流转、建基地、扶大户”,实现面积稳定、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全县已建成标准化果园8.5万亩,苹果经营主体86个,果农3500户,走出一条符合清涧实际的山地苹果发展“产业链条一体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利益分配最大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二)坚持主体引领。通过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各主体的独特优势,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在生产和管理中建立劳务帮扶、土地入股分红、收取土地流转费等利益联结机制,真正把果农嵌入“产、供、销”链条,确保果农全面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让龙头企业的引领力、合作社的凝聚力、农户的生产力紧密融合,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全面推动山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坚持产业富农。2024年全县苹果产量10.5万吨,产值2.35亿元,果农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数据见证着产业富农的显著成效。3500农户通过发展苹果,拥有了稳定的致富产业,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增收,更在经营中积累了技术与经验,为扩大种植规模,提升果品质量打下坚实基础。2800多农户通过果园务工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外流问题。存在问题(一)基础设施薄弱。新建果园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撂荒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影响了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果业发展受阻。村集体、合作社管护的果园机制不完善、责任不明确,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劳动力年龄偏大,导致我县苹果产业整体发展缓慢。(三)技术人才短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技术人才短缺,难以满足苹果产业发展的需求。果农的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整改措施(一)政府或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新建果园的水利设施(如灌溉系统)、道路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果园生产条件,降低撂荒风险。明确村集体和合作社在果园管护中的责任和权利,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果园管理规范、责任落实。鼓励年轻人回乡从事果业生产,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创业扶持等方式,吸引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力加入。同时,探索发展果园机械化作业,降低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五、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一)标准园建设。按照“示范带动、效益促动、行政推动”的要求,园地连片面积在30亩以上,园貌整齐,植株保存率95%以上的3年生(含3年生)以上果园创建标准园2600亩,主要采取双幅地布覆盖、绿肥种植等管理模式。(二)高质高效示范园创建。围绕产出率、优果率、亩效益等条件,选取树龄6年及3年以上的乔化或矮化果园,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4个,引领果业高质量发展。(三)冷藏车。按照贮能和产量相匹配的原则,合理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冷链运输业发展,配套冷藏车1辆,促进果品贮藏增值和优果优价销售。(四)形象店。引导授权企业全面应用榆林山地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标识元素,推广应用规范化统一包装,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建设榆林山地苹果形象店1个,扩大品牌影响力。(五)防雹网。优选50亩的苹果基地建设防雹网能够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果树提供全方位保护,保障水果产量和品质,减少果农经济损失,促进果农增收。(六)培训与示范推广。加强果农技术培训,积极开展新优品种引进、集成技术推广、新型栽培模式、山地果园机械等试验示范研究,全面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果农的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七)强化品牌推广。积极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种苹果推介会、省市的博览会及品评会,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开设清涧县山地苹果专卖店,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广告、网络、展会等多种渠道,提高清涧苹果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品牌保护,规范市场秩序,确保清涧苹果的品质和品牌形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