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佳县> 佳县应急救援保障中心

佳县应急救援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7 11:10
单位名称 佳县应急救援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值班和各种灾害事故的接处警工作;按要求协调调集有关物资、装备和应急救援力量;负责要情上报和信息反馈工作;负责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申家湾1号
法定代表人 李尚红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佳县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2万元 1.55万元
网上名称 佳县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内容1、值班值守方面。制定并严格落实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和值班制度,实行全年全月全日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员工值班,带值班人员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加强对视频调度系统和突发事件应急报送系统的培训运用,遇有突发情况高效应对处置,确保事故发生后信息第一时间上报,人员第一时间到位,预案第一时间完成,确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要求,确保人民过节,我们过关的责任和义务。2、应急演练方面。3月28日,佳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在佳县白云山景区生态公园组织开展佳县2024年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综合演练,得到陕西省应急管理厅的认可与榆林市应急管理局的奖励。同时指导了全县各乡镇街道办、各企业及管委会(大型企业)演练37场次。3、预案制定方面。制定了《佳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佳县地震应急预案》《佳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制定全国民歌展演、“清爽榆林”黄河岸边枣花香山水佳州等您来活动、“五一”假期暨白云山景区“四月八”庙会旅游活动、佳县县委农村工作暨“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佳县首届“歌唱东方红快乐沿黄游”宏远杯职工群众运动会、中国·榆林第三届沿黄观光路国际自行车赛、“魅力三秦说唱陕西”——首届陕西省民间说唱艺术展演活动、佳县黄河古村过大年活动、全国高考等全县大型综合活动的应急救援预案。4、应急保障方面。在全国民歌展演、“清爽榆林”黄河岸边枣花香山水佳州等您来活动、“五一”假期暨白云山景区“四月八”庙会旅游活动、佳县县委农村工作暨“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佳县首届“歌唱东方红快乐沿黄游”宏远杯职工群众运动会、中国·榆林第三届沿黄观光路国际自行车赛、“魅力三秦说唱陕西”——首届陕西省民间说唱艺术展演活动、佳县黄河古村过大年等活动开展期间,派出检查组对各项活动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活动现场进行细致检查,保障人员在活动期间全天候执勤。尤其在春节前夕,对白云山景区、黄河博物馆、赤牛坬景区、木头峪景区、大美石窑景区、泥河沟等景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培训,春节期间联合公安、消防等单位全天候执勤,确保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处置,确保全县人民过一个安全祥和的年。在全中心干部的努力下,各项活动圆满举办,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5、物资分发方面。加强救灾物资保障,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全县2024年整体平安稳定,我中心根据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为保证老百姓安全温暖过冬,及时下拨各乡镇(街道)棉被、棉衣棉裤等物资,给各乡镇(街道)、管委会统一调拨扫雪机,以便老百姓安全出行。二、主要效益1、通过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为我县各类活动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安全保障。2、通过扎实做好值班值守及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了每一件突发事件都能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做好人民群众的守夜人。3、通过发放应急救援物资、开展应急演练,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存在问题1、应急救援物资存储种类不够多,数量较为短缺。2、少数党员干部忙于业务工作,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忽视了自身理论修养的提升。四、解决对策1、丰富物资种类。通过盘点现有的应急救援物资,列出购买需求,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的丰富性,确保能应对各类自然灾害。2、加强思想教育。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安全生产法等。五、下一步计划1、严格落实带班值班制度。严格遵守应急值班制度,带班领导、值班人员保持全天在岗在位,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密切关注雨情和各类应急情况,及时维护“科达”“华为”两套视讯系统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卫星电话。及时上传下达各类信息。2、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对全县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以及部门应急预案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结合历年应急处置经验及区域风险变化情况,增强预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确保各类预案之间无缝衔接,形成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县级综合性应急演练,涵盖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等多种类型场景,演练过程突出多部门协同作战,提高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和各救援力量的配合默契程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