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主要工作内容(一)校务管理工作2024年,在县教体局的正确指导下,学校始终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为中心,实现了观念与管理的双重突破,切实落实了安全保障、质量提升及“双减”政策三大核心任务,持续优化管理措施,确保科学育人观的全面落地。(二)德育的管理工作1.三全育人培根铸魂学校坚持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工作机构健全,有计划、有总结,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守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10项准则》、“三风一训”全体师生入口入脑入心。结合佳县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富有教育意义的校本思政课程,努力打造生活中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悟和实践。2.创新德育工作认真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学雷锋学模范”“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教育,促进学生牢记教导、崇尚英雄、争做先锋;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等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感染力强的教育活动,加强升旗、入队等仪式教育,不断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引导家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加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培养亲密和谐亲子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实践育人环节;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致力于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团结友爱且严肃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严格校规校纪管理,引导教师关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育人文化,将思政课教学与班级管理、班队会、社团活动等有机结合。打造清朗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高度重视做好网络环境下学生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识网用网,提升网络素养,规范网络言行;不盲目“追星”,自觉抵御“饭圈”、极端“粉圈”等不良网络文化影响。4.五育并举齐发力艺体管理促发展学校举办了“六一”儿童节暨艺术节、田径运动会、花样及常规跳绳比赛,以及以“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大合唱比赛。课间则推行了新颖的绳操与韵律操,传唱新学堂歌曲及经典曲目《东方红》《黄河船夫曲》,并举办了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5.树立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教育学校每周安排一节的劳动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与年龄相当的劳动技能;通过开发家庭劳动课程,根据年级特点,列出家庭劳动清单,引导学生在家中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劳动习惯;通过校内清理卫生,强化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思想意识。可以看到校园、教室、桌凳、服装、书包的干净整洁。(三)教学教研的管理工作1.“双减工作”卓有成效。学校双减的总体思路是减负提质增效,在作业管理上,做好数量把控,做好质量提升(布置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好融合创新(因材施教、分层作业、跨学科),做好实践探索(一周一次特色作业、一月一次实践作业、表现性评价)。借助作业管理的优化,我们旨在推动育人模式实现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培养'、从'解答题目'到'解决实际问题'、从'做题技巧'到'人格塑造'的深刻转变,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创新思维的培养。2.建设“本色+优质”的课堂从“立足一个校园”“守住一间教室”“改变一节课堂”开始,规范课堂教学,具有本色特点——围绕新方案、新课标,坚持素养导向,围绕“为什么教”和“为谁教”,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形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方法启发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手段多媒体化的课堂。优质指;推出两种优质课——优质多媒体课和优质常规课。3.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认真执行《榆林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素质拓展课程不少于课后服务总时长的50%。开设魔方、器乐、毛笔书法、硬笔书法、绘画、足球、花样跳绳、篮球、机器人制作及鼓号队等,确保每班学生每周都能参与一次,享受多元发展的乐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总务后勤的管理工作1.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一年来,学校不断加强规划与建设,投资400多万维修改造了教室、办公室、学生课桌凳、教学一体机、供暖、排水系统。2.安全稳定工作坚强有力。安全是红线,不能碰,安全是1,后面的质量、发展、关系、特色等都是0,如果没有了1,0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学校将安全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开展“13530”安全教育,每天科任教师课后1分钟安全提醒,班主任放学前3分钟、每周五放学前5分钟、寒暑假前30分钟开展安全教育。学校定期排查安全隐患,组织安全应急演练,将安全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五)坚持党建引领,筑牢育人堡垒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党支部牢牢把握学校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开展“三课一会”,有效执行“三重一大”,建立“一基四桥”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筑牢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二、主要效益一年来,学校通过系列教科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五年级质量监测考试,获得数学和英语第一,语文第二、总评第一;完成市县级课题6个,市县校本研修7个,相关学术论文发表于《佳县教育》累计6篇;获得县级班主任技能大赛二等奖1人次,榆林市义务教育阶段规范汉字书写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1人次,榆林“好教师”1人次,县级名班主任荣誉1人次,县级优秀教师3人次,县级优秀乡村教师2人次,县教学能手4人次。得到家长的一致认可。三、存在的问题1.教师整体思想观念与新课标理念上有较大差距,部分教师至今难弃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存在不平衡的现象。2.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开展促进教育教学的活动较少。四、整改措施1.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大教师教科研能力培训。2.极力向上级部门和社会关注教育的爱心人士争取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我校将在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实际情况,剖析真实问题,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2.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2022年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并发挥实践活动的独特育人价值。3.提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水平,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4.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异”优质乡村学校,开创通小教育新的局面,铸造通小教育新的辉煌,办好人民满意的乡村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