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佳县> 佳县教学研究室

佳县教学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5-03-27 10:56
单位名称 佳县教学研究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及相关服务。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西郊185号
法定代表人 马刘永
开办资金 7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佳县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57万元 11.01万元
网上名称 佳县教学研究室.公益 从业人数  3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法人变更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2024年,佳县教学研究室全体同仁以奋斗为翼,挥别过往;以实干为基,铸就荣光。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如百川归海、众木成林。各项工作似劲帆满舟,于时代洪流中稳健前行,稳中有进、佳绩频传、收获丰盈,为年度工作画上圆满句点。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2024年工作情况(一)强化党建领航,驱动教育高质发展党建引领聚合力,融合发展促提升。佳县教研室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1.筑牢思想根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单位以“精准落实”为基调,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开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班,通过集体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激发党员干部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教育工作提供坚实思想保障。2.打造特色品牌:以学校“亮点”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组织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提升佳县教育品质。3.锤炼优良作风:深入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将作风建设摆在首位。开展教育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推进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秉持引育并蓄方针,夯实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适应教研工作新形势,我单位明确任务方向,规范管理,深度教研,积极发挥教研室引领示范作用。1.科学分工提效:遵循人尽其才原则,合理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年初有计划,年末有述职。形成高效工作机制,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2.提升素养赋能:重视教研员政治思想提升,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新任务新要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研员年下乡100校次、听课80节。同时,要求教研员每年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发表一篇文章、撰写一篇调研报告、举办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高质量教研活动。3.对标先进创优:本年度,定期选派教研员到教育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理念经验。我室荣获“陕西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高锋锋、朱艳琳被评为“全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康静、姜煜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展现教研队伍实力与风貌。(三)严抓工作落地,提升帮扶工作质效根据县巩衔办部署,我室抽调20名教研员帮扶89户贫困户。帮扶干部每月定期走访,了解需求,排忧解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贡献教育力量。(四)精准落细“双减”,全面提质育人水平落实“双减”政策,是回归教育本质、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这一年,我们深化“课堂革命”,做强“课后服务”,开展“三级三类”培训,做好中、高考准备,推进教育综合评价改革,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1.加强校际交流: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教育根本保障。为推进“双减”落地,我们在“减负”同时为教师队伍建设做“加法”,开展“城乡联动,助力双减落实”城乡联合大教研活动。加强校际交流,凝聚教学智慧,营造教研氛围,推动活动深入开展。2.回应社会关切:“双减”实施后,家长普遍观望。我室在县教体局领导下迅速行动,以课堂提效、作业优化、课后服务完善为重点,组织专项检查。通过校长汇报、查阅资料、访谈师生等方式,督查学校“双减”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支持学校优化管理。(五)优化质量监测,助力学校稳健前行1.开展学科监测: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2024年我室分两次对全县中小学和初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进行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参照高、中考模式,单人单桌,监考对调,部分考点教体局专人监考。教研员参与试卷评析,考后评比总结并通报,为学校调整策略提供依据。2.聚焦中考备考:今年4月,县教研室召开初三模拟考质量分析暨复习备考研讨会。研讨集思广益,精准施策,营造备考氛围,明确目标方向,增强复习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为毕业班教师搭建共享智慧平台,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六)聚焦幼有善育,全力推进学前教育这一年,我们拓展完善学前教育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以幼儿教师保育员技能大赛等活动为契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先后举办多次听评课等活动,为学前教育发展注入动力。全年举办听评课活动4次,参与教师52人次;保育员技能大赛22名教师参赛,评优秀教师3名;优秀教师推选市级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深耕课堂变革,引领学校品质跃升1.加强理论培训: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讲座、在线培训、骨干领学等方式,对全县义务教育教师及教研员进行新教材培训,为课堂改革奠定理论基础。2.开展教学竞赛:组织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思政课“大练兵”教学展示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等活动,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激发教师创新活力。组织竞赛活动2次,参与教师39人次,评优秀教师33名(其中4人获市级荣誉,2人获得省级荣誉)。3.丰富活动载体:举办佳县中学生成语大会、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等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八)厚植教研底蕴,赋能教育高质进阶聚焦研究、指导职能,我单位将教育科研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二、取得的主要成效1.强化课题研究:组织市县级科研课题申报评选,县级微课题立项60个,市级微课题立项138个,为教师提供科研机会,提升科研能力。2.选拔教学能手:组织县级教学能手评选,选出51名,遴选4人参加市级以上评选,积极发挥能手示范作用,带动教师素质提升。3.推进校本研修: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本研修,免费印发工作手册。本年度,县级验收68人,通过68人(优秀11人,良好8人,合格49人)。校本研修助力教师成长。4.办好县级刊物:办好《佳县教育》,为教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思想碰撞和专业成长。全年发行4期,发文章206篇。5.加强骨干管理:加强骨干教师跟踪管理和考核,对称职者给予奖励,激励发挥引领作用,激发教师活力。三、存在的问题1.工作重心待突出:教科研工作行政化倾向明显,创新意识不足,成果不显著,对教育教学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选题和研究方向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深入挖掘与创新思考。2.学科发展不均衡:全县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研工作开展不理想,活动组织、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师培训机会少,资源匮乏,影响教学质量提升。3.队伍建设需加强:部分学科专职教研员不足,高中教研力量薄弱,教科研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教研员专业发展培训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提升和实践锻炼机会。四、解决对策1.突出工作重心:加强教科研工作向研究型转变,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引领作用。选题和研究方向对实际问题的深入挖掘与创新思考。2.促使学科发展均衡:全县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研工作开展不理想,增加活动组织、师资配备、教学资源、教师培训机会,补充资源,提升教学质量。3.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部分学科专职教研及高中教研力量,提升教科研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完善教研员专业发展培训体系,增加系统提升和实践锻炼机会。五、下一步计划1.强化指导引领:业务指导坚持“抓重点,促全体”,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兼顾全体。通过教学比赛、业务培训等活动,激发教师热情,提升全县师资水平。组织学科业务培训、研讨、竞赛,以县级活动为主,增加外出学习次数,加强薄弱学科扶持。2.聚焦课堂改革:强化教改理念,组织骨干和优秀教师到新课改试点校和先进地区交流学习。日常教研通过下乡指导、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课改意识和实践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完善教研模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新教学理念方法,推广信息技术平台,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研模式,加强校际交流,整合资源,扩大影响力,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