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吴起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相关培训、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收集、整理、保护民族民间文艺遗产资料。 | |
住所 | 吴起县体育馆 | |
法定代表人 | 齐健 | |
开办资金 | 520.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吴起县文体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7万元 | 36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吴起县文化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县文化馆在县文化和旅游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工作如下: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由单位馆长齐建同志组织单位业务干部与协会作家合作录制和编排陕北民歌《吴起儿女新征程》、《红军来到咱吴起》、《乡村振兴咱一哒哩走》陕北说书表演唱作品《党的二十大光辉放光芒》、《坚定信仰铸辉煌》,诗朗诵《赞歌献给农民工》,舞蹈作品《激情的浪花》,群口音乐快板《乡村振兴感党恩》、《实干兴县为人民》。其中,在前段时间举办的全市朗诵大赛和广场舞大赛中,文化馆原创诗朗诵作品《赞歌献给农民工》,原创广场舞作品《激情的浪花》均获二等奖。二是截止目前为止,已安排单位职工参与汛期安全检查4次;完善母婴室设备;设道德模范事迹、核心价值观和卫生健康知识、传染病防控专栏;设置志愿服务岗“六有”便民服务;更新引导提示牌、设立“一米线”。三是1月8月份文化馆志愿服务队在各社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4年春节文艺慰问演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3月30日在胜利山小剧场开展主题《春晖映山河》文化惠民文艺演出;6月份开始,我馆常态化进行吴起县文化馆品牌文化活动-“胜利山下唱红歌”。每次近千人参加,现场气氛热烈,富有感染力,将一首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经典歌曲传唱;7月1日,迎来中国共产党103岁华诞,吴起县文化馆开展“唱首红歌给党听”-庆祝建党103周年系列活动。激励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生活中去,建设美丽、和谐、文明的吴起;7月17日下午,吴起县文化馆“歌唱祖国”大家唱群众文化歌咏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4年吴起县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红色胜利山脚下成功举办,热闹非凡;8月份我馆组织下乡演出小分队进行戏曲进乡村活动,累计演出80余场子,累计观看人数10000余人人次,把热闹非凡的精彩节目带进乡村,田野。9月23日上午,我县成功举办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文艺汇演,营造共庆丰收氛围,努力把丰收节办好、做实、做出成效;9月26下午15时许,我馆胜利举办“礼赞新时代,唱响家国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演出;6月份,吴起县文化馆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走进敬老院慰问演出活动,为敬老院40多位老人们送上了温暖,献上了爱心。10月份与11月份文化馆组织开展文化惠民进社区文艺演出活动分别走进在胜利山社区、东园子等社区,共计演出30场余次。二、社会经济效益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公共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我馆结合市级相关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组织业务干部对中小学生和老年团体等进行免费业务辅导开放。2024年,我们面向全县开设了多门类培训班,分别为少儿舞蹈、少儿书画、少儿声乐、成人声乐,少儿竹笛等培训班,共累计招收学员300余人,场馆免费开放近10000余人次。极大丰富了孩子们、尤其是留守儿童和建档立卡户子女的假期生活,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情操。让文化馆真正成为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非遗工作扎实有效一是举办“迎新春”线上剪纸、刺绣、糜粘画、油漆画优秀美术作品展。举办开展2024年清廉作品创作活动,申报延安非遗示范店铺6个。4月份在吴起体育馆前展厅吴起县糜粘画优秀作品展,5月份举办非遗清廉作品创作活动,6月,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百人剁荞面技艺大比拼”。二是1月:开展非遗“三进”工作:举办省级项目吴起铁鞭舞进校园活动,走进吴起县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举办“瑞龙迎春,非遗送福”非遗进社区活动,给群众送剪纸窗花、对联、福字等,用非遗的语言传达春节的祝福;2月:举办陕北说书拜大年活动;举办春节秧歌汇演活动;3月:整理汇编《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吴起辐射区)》创建资料;5月:吴起非遗项目糜粘画、油漆画、剁荞面、黄米馍馍等赴西安市参加“圣地情延安味”延安特色产品走进省政府机关活动;7月:陕西省文化馆(省非遗保护中心)调研小组来吴起地毯制作工坊进行考核检查工作,吴起地毯厂制作工坊被评为省级优秀非遗工坊;7月开展“非遗研学,匠心传承”夏季非遗体验研学活动吴起非遗传习所引来了吴起图书馆夏令营的小学生、西北工业大学“不忘来时路,拜年铸辉煌实践队”和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三下乡”实践队,进行了吴起非遗项目剪纸、糜粘画的体验活动;8月:开展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吴起辐射区)创建氛围营造工作;8月:开展省级第四批非遗工坊申报工作,推荐吴起香醋制作工坊为第四批省级非遗工坊进行申报;8月:开展了2025年度省级非遗保护资金申报工作;9月:吴起非遗项目参加2024年吴起县“农民丰收节”活动;10月:组织油漆画、铁鞭舞、剁荞面、剪纸、刺绣等吴起非遗项目参加“追寻红色足迹共享非遗大集”2024年西北地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11月:吴起剁荞面技艺非遗传承人徐新参加四川彭州举办的“激情彭州龙兴龘龘”彭州非遗音乐大集活动;11月:举办“传承魅力非遗臻享美好生活”2024年“非遗在我身边”主题活动。11月:延安市文旅系统美术干部采风团参观吴起县非遗传习所和非遗工坊;开展《吴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书籍的撰写、编辑工作;吴起糜粘画制作工坊全年开展吴起糜粘画制作技艺培训工作;吴起剁荞面技艺传承人崔渊萍、徐新、宗小玲常年开展剁荞面技艺的培训、展示、宣传活动;开展吴起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公示工作。筹备省级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申报工作。三是开展“非遗”剪纸进校园、进社区公益培训活动,邀请的剪纸传承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了剪纸的起源、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剪纸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并就纸张如何折、左右手如何运用剪刀、转纸等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为群众详细讲解吴起剪纸具体剪法及发展历史,通过在非遗文化传承中开展劳动教育,拉近了群众、学生和传统艺术的距离,同时对于拓展群众、学生的素质、培养群众、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其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三、存在的问题(一)经费不足。经费缺乏实为民族文化工作的一大瓶颈,为破解这一瓶颈,建议县委县政府将民族文化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族文化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专业人才紧缺。文化馆专业队伍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建设一支脚踏实地、敬业泰献、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的公共文化服务专业队伍。从文化馆专业人员的现状看,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但依然存在人员不足,年龄、学历、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四、整改措施(一)加大力度协调专业演员问题,争取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专业能力的演出团队,把最好的节目带给广大人民群众。(二)针对排练进度缓慢问题,及时召开编导人员会议,找出了问题所在,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演出圆满、顺利完成。(三)强化担当,不谈条件,不讲价钱,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未按期完成任务的给予口头警告,并在职工大会作检查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做好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进景区”系列活动,邀请糜粘画、说书、剪纸、剁荞面等民间艺人,到学校、广场进行现场展示。(二)注重挖掘和保护。招募一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好者,专门组建了一支专家队伍,对普查、挖掘的项目进行专项研究,对极具吴起文化特色的重点项目,进行深入挖掘研究,逐级向上申报,力争列入各级保护名录。(三)在“五一节”、“丰收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中,举办专题文艺演出,烘托节日氛围,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四)加大精品创作。组织本土人才或相关专业人员编排、创作一批接地气的精品力作,将好文艺作品送进千家万户,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五)开展惠民活动。结合“我们的节日”,创新剧目题材,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陕北民歌大舞台”“文艺进校园、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巩固提升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充分利用群众文艺大舞台,活跃全县文化氛围。(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做好我县非遗项目的普查、挖掘、整理和申报工作,举办好非遗项目培训活动。(八)着力开展好免费开放培训,在培训数量、质量上下功夫,促使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组队参加第八届延安市广场舞大赛,荣获三等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