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佳县人事信息中心(佳县事业单位人员档案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建立全县人才资源信息库,提供人事代理服务;负责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就业见习工作;负责高校毕业生档案材料的接收、鉴别、整理、归档、转递、查(借)阅等工作;负责全县机关工勤人员、政府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档案管理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人民北路34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利军 | |
开办资金 | 6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5.67万元 | 82.57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佳县人事信息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佳县人事信息中心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以就业创业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城镇新增就业完成情况2024年我县城镇新增就业1661人,完成全年任务1650人的100.66%;失业人员再就业606人,完成全年任务550人的110.18%;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1人,完成全年任务160人的100.6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情况2024年截止目前我中心共库存大中专毕业生档案19427份(含临时档案5448份),2024年新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档案1954份,按规定转出人事档案598份;开具调档函74份;开具存档证明85份。(三)离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帮扶情况2024年度共登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761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就业微信群、短信推送、电话联系等方式,全面落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131”就创服务政策,常态化收集发布岗位信息,提供有针对性就业岗位,参加见习人员122人,其中失业青年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66%。(四)社区工厂、帮扶基地吸纳就业情况2024年我县共有社区工厂12家,新认定社区工厂1家(佳县绿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吸纳劳动力277人,其中脱贫、监测户劳动力共114人;帮扶基地3家,共吸纳劳动力193人,其中脱贫、监测户劳动力共91人。总体保持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规模不低于上年度。(五)开展系列招聘活动情况2024年度我中心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中小企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及失业青年就业攻坚行动”、“榆美大河酒店专项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会共10次,参与企业57家,收集岗位信息300余个,岗位需求人数3000余人,满足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需求。(六)“雨露计划+”就业促进工作开展情况2024年度共统计雨露计划应届毕业生281人,通过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服务,目前已就业148人;升学、入伍79人,暂未未就业54人(含自愿暂时不就业)。(七)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情况2024年截至目前,我中心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笔,共计300万元,直接扶持就业人数17人,带动就业人数42人;发放一次创业补贴4人,共计2万元,直接扶持就业人数4人,带动就业人数9人。(八)苏陕劳务协作开展情况2024年通过开展招聘会、就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苏陕项目企业吸纳就业等方式实现苏陕协作转移就业19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22人,省内就近就业160人(其中脱贫人口94人);赴江苏就业人员20人(脱贫劳动力18人);省外就业1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0人)。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发放情况2024年度截止目前,我县共有市级协管294人,7月份我中心配合市人社局对所有市级协管进行了电子信息采集,加强市级协管信息管理;10月份提高补贴每人每月150元,目前市协管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10元。11月份我中心对县级协管从业人员开展了聘用排查工作,杜绝挂岗、冒名顶替、吃空饷等行为。目前县协管岗位补贴为每人每月2050元,补贴已发放至第三季度末。党建工作开展情况2024截止目前,我中心共有支部党员26人,流动党员347人,2024年度我中心支部持续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5次,开展主题教育3次。同时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加强流动党员常态化排查,促进流动党员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取得的效益全面落实“1131”就创服务政策,集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10余次,提供就业岗位2288个,达成意向147人,其中脱贫人员56人,利用“佳县人事信息中心”公众号、“就业帮扶微信群”,常态化归集发布岗位信息,积极向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相关服务,共发布岗位信息1600余次,提供就业推荐354余人次。存在问题招聘会举办成果不明显。一是本地劳动力流失严重,现存人口老龄化严重,招聘对象缺失,举办效果不佳;二是本地企业多为小微企业,规模小,发展动力不足,职业前景不佳,劳动者入职动力不足,招聘会参与热情较低。社区工厂扶贫带贫效果不佳。部分社区工厂规模较小,经营不佳,吸纳劳动力能力有限;部分社区工厂为季节性用工,吸纳劳动力不稳定,人员变动较大。苏陕劳务协助任务压力较大。结对帮扶地区在劳务协作方面帮扶力度不大,不能提供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发展前景较好的就业岗位;再加上本地资金缺少,政策支持力度不强,劳动者由于距离较远、饮食不惯等原因赴江苏就业意愿不强,任务压力较大。人事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工作人员对档案数字化意义认识不深,相关业务缺乏学习知之甚少,档案数字化进度缓慢,资金缺口较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与省市要求差距较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不佳。本地企业较少且多数为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求职意愿不匹配,导致县内高校毕业生外流严重,,大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考公,导致缓就业、慢就业现象较为集中,就业数据不佳。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难度较大。相比于普通商业银行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的贷款额度较低且贴息力度相差不大,再加上申请创业贷款时反担保人员很难提供,程序比商业银行更为复杂繁琐,导致创业贷款发放量较难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较为困难由于县级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较低,就业资金有限,本级财政难以配套,保险政策难兑现,导致县级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动党员管理学习难开展我中心流动党员人员较多且流动性大,人员分散大多在外地工作,导致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解决措施(一)针对招聘会举办成果不明显的问题1.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合作,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2.对本地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职业前景,增加劳动者入职动力。3.举办特色招聘活动,提高招聘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提升参与热情。(二)针对社区工厂扶贫带贫效果不佳的问题1.政府加大对社区工厂的扶持力度,帮助其扩大规模,提高吸纳劳动力的能力。2.鼓励社区工厂发展多元化业务,降低季节性用工的影响,稳定劳动力队伍。(三)针对苏陕劳务协助任务压力较大的问题1.加强与结对帮扶地区的沟通,提高劳务协作力度,争取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2.加大本地政策支持力度,为劳动者提供一定的补贴,降低赴江苏就业的顾虑。(四)针对人事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的问题1.提高工作人员对档案数字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相关业务培训。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顺利进行。(五)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不佳的问题1.引导本地企业转型升级,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匹配度。2.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转变择业观念,鼓励毕业生本地就业。(六)针对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难度较大的问题1.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提高贷款额度,加大贴息力度。2.简化申请程序,提高创业贷款的发放效率。(七)针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困难的问题1.提高县级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确保保险政策兑现。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积极性。(八)针对流动党员管理学习难开展的问题1.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平台,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开展组织生活。2.加强流动党员教育,提高党员意识,强化宗旨观念。以上措施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实施效果。五、2025年工作计划继续做好城镇新增就业数据统计精心组织、提前部署,积极与县行政审批局、残联、就创中心、工伤保险经办中心等部门联系,采取社保比对、举办招聘会、就业援助等方式,确保县域就业总体稳定。(二)继续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重点做好2024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雨露计划应届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利用“1131”就业服务政策,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情况清、就业需求清,确保有就业意愿重点群体求职人员尽快实现就业。(三)做好社区工厂整改工作进一步摸清就业帮扶基地、社区工厂吸纳就业情况,对吸对吸纳多、帮扶效果好的社区工厂、帮扶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严格落实一次性岗位补贴、水电补贴等政策;对吸纳效果差帮扶效果不明显的社区工厂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整改效果不好的取消社区工厂认定。(四)进一步做好苏陕劳务协作工作我中心将进一步加强苏陕帮扶机制运作,积极联系对口帮扶单位,开发优质就业岗位。加政策大宣传力度,多渠道掌握劳动者就业意愿,企业用工需求,主动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确保苏陕协作机制运行畅通,满足劳动者求职需求,缓解本地区就业压力。(五)多渠道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我中心将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政府宣传平台、微信公众号、“秦云就业”等线上平台,加强与县内外优质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作用,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问题,满足就业困难群体求职需求。(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加大创业贷款宣传力度,进一步精简规范贷款办理流程,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加强对接合作银行提高放款工作效率。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岗位人员日常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考勤制度,督促公益性岗位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进一步与县级财政部门沟通协调,拿出方案,逐步解决公益性岗位保险待遇问题。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跟踪联系,开展常态化排查工作,创新开展远程线上学习教育活动,严肃处理部分党员意识淡化,长期失联,不配合组织管理的不合格党员。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