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佳县> 佳县自然资源规划和测绘服务中心

佳县自然资源规划和测绘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7 10:14
单位名称 佳县自然资源规划和测绘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全县基础测绘任务、地理测绘成果和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协助局机关进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矿产资源管理等工作。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申家湾村1号
法定代表人 刘明源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07万元 1.67万元
网上名称 佳县自然资源规划和测绘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单位住所的变更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始终坚持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指导,以党建引领、强化城乡规划、村庄规划、调查监测、矿产资源管理为工作重点。通过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使全县规划测绘事业工作得到较好的开展。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内容(一)坚持规划引领,推进规划测绘事业高质量发展1.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7月31日,我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的批复。2.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12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的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成果已全部完成,前期已经开展过两轮实地调研,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相关规定和要求形成初步成果后,于2024年7月份征求了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并就意见进行了采纳和修改工作。近期将对十三个乡镇初步规划成果进行不少于30日公示,并根据时间节点安排对规划成果进行专家评审论证和成果报批工作。3.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今年村庄规划编制18个,11个村为“千万工程”示范村,6个村为市级新创建和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增1个县级乡村旅游村。目前18个村庄前期项目对接,征求意见已全部完成,初步框架已形成,预计12月中旬完成专家评审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所有村庄规划的上报审批工作。全县剩余的204个行政村,全部按照要求纳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通则式管理。4.城乡规划工作。截至目前,共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3份,用地面积89171.59平方米(合133.75亩);建设用地规划许可3份,用地面积112346.58平方米(合168.52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17份,建筑面积56892.2平方米,共收缴城市设施配套费5736380元。5.扎实做好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我县控制性详细规划分为3个片区,分别为《佳县东方红片区详细规划》、《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片区》、《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片区》,目前东方红片区详细规划已通过县规委会和常务会审查,于12月3日通过县人大常委会审议,12月完成报批工作,其余两个片区计划12月完成专家评审并报县政府审查。(二)调查监测工作一是完成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反馈整改工作。组织42人次完成429个图斑的外业举证工作;二是完成林草湿普查地类对接工作。国家下发我县不一致图斑32338个,经与林业局对接并共同审核,现已全部完成;三是2024年国土日常变更季度监测和2024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外业举证已全部完成,正在内业核查上报。(三)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矿产资源有关法律法规文件4次,观看《生命重于泰山》电视专题片1次;二是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巡查登记册》等安全隐患排查台账;三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结合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对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检查全覆盖,累计排查检查10矿次;四是提供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查询服务4宗;五是配合市局完成重要矿产资源-高岭土的调研工作;六是摸排非法采石调查工作;七是邀请省地调院现场指导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四)园林草定级和基准地价工作完成佳县园林草定级与基准地价制定技术方案、调查编制评估、征求意见、数据库审核、听证等工作,已通过市局验收。(五)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1.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要求党员干部每人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学习笔记,把全会精神贯穿到日常工作中。2.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支部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支部书记认真履行意识形态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进一步抓好了意识形态工作。3.加强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写读书笔记等方式,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4.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完善《榆林市公职人员及领导干部亲属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专项整治》台账6份。二、主要效益1.共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3份,用地面积89171.59平方米(合133.75亩);建设用地规划许可3份,用地面积112346.58平方米(合168.52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17份,建筑面积56892.2平方米,共收缴城市设施配套费5736380元。2.完成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反馈整改工作。组织42人次完成429个图斑的外业举证工作;完成国家下发我县不一致图斑32338个,经与林业局对接并共同审核,现已全部完成。3.村庄规划编制18个,11个村为“千万工程”示范村,6个村为市级新创建和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增1个县级乡村旅游村。三、存在问题1.国土变更调查整改工作技术力量薄弱,造成整改工作滞后。国土变更调查整改工作对于准确掌握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面临着技术力量薄弱这一突出困境。由于缺乏足够专业且熟练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在应对整改工作中涉及到的诸多复杂技术环节时,显得力不从心。2.业务知识学习不足方面的问题。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够强烈,往往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积极探索、主动去汲取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其次,深入研究业务知识不够扎实,只是浮于表面,对于一些关键知识点、核心业务要求未能进行深挖细究,没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再者,学习的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去有目的地学习,导致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脱节现象;3.规划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实地走访调研还不够到位。规划编制需要切实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地理地貌、人口分布、现有产业布局等诸多因素,而这些信息只有通过深入实地、与各方进行面对面交流、实地勘查才能准确掌握。然而,目前由于实地走访调研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可能导致编制出的规划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无法精准地贴合地区发展需求,进而影响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利于后续规划的有效落地实施。四、解决对策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具备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充实到国土变更调查整改工作队伍中。定期组织内部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建立技术帮扶机制,确保每一位参与整改工作的人员都能胜任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从而推动整改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2.强化主动学习意识:通过组织动员大会、内部宣传等方式,向全体工作人员强调业务知识学习对工作的重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制定系统学习计划:结合工作实际需求,梳理出业务知识体系,按照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计划中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确保学习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督促工作人员扎实深入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避免学习流于形式。3.根据规划编制的工作量和时间要求,制定详细的实地走访调研计划,将调研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明确每个阶段、每个小组需要调研的具体范围和重点内容,确保调研工作有序、全面地开展,不留死角,覆盖到与规划相关的各个关键要素。下一步计划1.强化理论武装,提升业务能力​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深刻领会其在城乡建设布局、空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明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与监督的全流程法律规范,确保在实际工作中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城乡规划工作。深入钻研新《矿产资源法》,掌握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相关规定,为有效监管矿产资源领域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同时,密切关注中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准确把握工作方向,确保各项工作与上级要求同频共振。​2.深入基层一线,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村庄的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历史文化特色等情况。与村干部、村民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对村庄发展的期望和诉求,收集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编制村庄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村庄的长远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将乡村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规划之中,突出村庄个性与魅力,确保规划既符合乡村发展实际,又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3.抓实国土变更调查,夯实资源管理基础持续积极推进部、省下发监测图斑的内业核查工作,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和专业软件,仔细比对分析图斑数据,精准判断地类变化情况。对于存在疑问的图斑,及时组织人员开展外业举证工作,深入实地进行勘查,通过拍照、记录等方式收集准确的证据资料,确保图斑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密切配合做好省市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逐一销号处理。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完成2025年度变更调查外业举证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技术标准要求,确保调查数据完整、可靠。同时,有序推进2025年国土日常变更调查工作,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及时更新国土利用现状信息,为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坚实的数据保障,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