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佳县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人民路185号(档案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李小娜 | |
开办资金 | 4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佳县县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00.97万元 | 212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佳县档案馆.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建成标准化档案楼。近年来,县档案馆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档案楼,2023年5月完成整体搬迁。2024年5月完成消防等各项验收及审计工作,2024年12月,付清合同约定的建设款项。新馆总占地4.03亩,建筑面积约4000平米,配备了国内较先进的档案存储智能密集架、恒温恒湿机、气体灭火、除尘消毒、防磁及樟木防虫等设备,安装消防、监控、门禁一体化系统,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确保5万余卷、20万余件馆藏档案的安全。佳县档案馆也成为榆林市率先完成“主阵地”建设的县区之一,得到了省市档案部门的高度认可,多次接待省市及兄弟县区各类调研和交流学习。(二)加强亮点档案资源征编。近年来,通过对馆藏档案资源调查和查阅利用者需求的调研,发现关于葭州古城原貌的照片无迹可寻。为此,县档案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组织人员调研,考察,采访,收集了原佳县文化馆馆长张福昌老先生作的关于佳县古城原貌及风俗人情的国画150余幅,并对每一处古城原貌的地理位置、发展历史、地位作用作了深度的挖掘和阐述,于6月份出版发行《悬天古城葭州记忆》国画集,弘扬了古葭州文化和精神根脉,是一部别样的葭州历史教科书,此书不仅填补了佳县关于葭州古城原貌档案的空白,更为今后人们研究古城历史、挖掘古城文化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资料。并制作《悬天古城葭州记忆》短视频专题片,通过“葭州档案”公众号和微信朋友圈宣传葭州古城,成功入选《学习强国》,累计播放量达十万余次,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佳县的良好氛围。该书是佳县档案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和第17个国际档案日的献礼。另我单位组织人员调研,收集档案资料撰写的《关于育好村级后备力量的参考》和《五四运动对佳县的影响及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入选省档案馆《资政参考》。(三)推进档案工作数字转型。坚持贯彻落实关于“我们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的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榆林市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5月份启动红色档案数字化工作,将馆藏500卷约10万页红色档案进行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双层PDF格式转换、目录著录和数据挂接档案查阅系统等工作,截止12月底,圆满完成该项工作。此项工作减少了档案原件的查阅利用频率,加强了对红色档案原件的保护,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又极大地提升了查阅效率,深受查档者的好评。(四)圆满完成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国有档案资源普查是“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一项重点任务,主要是对全县立档单位档案保管状况进行详细摸底,包括明清时期、民国时期、革命历史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纸质、电子、其他载体和实物档案进行普查。该项工作开展以来,佳县档案馆高度重视,6月份印发《佳县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建立佳县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工作群,通过举办动员培训会,线上线下及面对面督促、指导各普查单位开展工作,形成了“领导重视、分级负责、各方参与、分工协作”的工作局面。统计结果显示全县234个立档单位,共有档案数量151358卷,784616件。普查工作有利于我们全面掌握国有档案资源现状,科学规范开展国有档案管理和保护工作,更好服务档案事业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逐步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源数据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二、主要效益一是抓好档案收集保管工作。持续推进全县到期档案接收进馆工作。4月份,印发《关于做好全县到期档案移交县档案馆工作的通知》《佳县机关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全年共接收到政府办、财政局、县政协等十余家单位文书档案约6万件、会计档案约4千卷、实物档案55件,接收专业审计档案约600卷,搜集到榆林市十二县市新旧县志186册,申氏家谱一部,存档陕西档案报、榆林日报等报纸243份,极大地丰富了馆藏。二是深化档案法规知识宣传。依托“6·9国际档案日”宣传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筑梦现代化奋斗兰台人”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佳县影剧院以及佳南春苑社区现场讲解档案法规,发放宣传册、纪念品2000余份,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短信等方式,投放档案知识1.2万余次。三、存在问题1.档案工作重要但不受重视的局面较为普遍。“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部门给予了档案工作很大的支持。但客观的说,受重视程度依然不高,主要体现在基层档案工作中,一些部门、乡镇对档案工作重视不足,档案移交、整理不及时,加之这些单位档案存储环境落后,存在较大的档案保管安全隐患。2.档案业务要求和档案人员能力不匹配。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要求更高,比如数字档案馆建设、重要档案编研应用、文物档案的修复保护等工作对新时代的档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当前来看,实际真正参与工作的人员较少,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四、解决对策1.提升档案工作水平。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档案工作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档案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部署,加大档案普法力度,加快改变档案法规实施中存在的宽松软局面,加快构建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依法治理为关键、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现代化档案治理体系。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档战略,围绕档案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结合全局性工作加强干部历练。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加强业务指导培训,强化工作骨干支撑力量;加强高素质干部引进培育,吸收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强化业务干部培训,加强复合型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设档案人才专家库,凝聚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为更好履行职能提供有力支撑。五、下一步计划以“榆林档案管理质量提升年”为契机,以进一步坚定勇担当、敢作为的态度,坚决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以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佳县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1.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预计争取资金500万元,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到位资金150万元。2.提升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将查阅利用较高的馆藏档案数字化,提升服务效率。3.强化档案资料编研工作,深入挖掘佳县特色红色资源档案,打造精品红色文化,讲好佳县故事,传承红色基因。4.加大档案资源建设力度。摸清全县档案资源,持续印发《全县各单位到期档案移交县档案馆的通知》,加大档案征集力度,特别强化照片、音频、视频和实物档案的收集,加强陕北民歌、剪纸、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搜集整理,丰富馆藏档案门类、载体,逐步提升档案数据质量。5.持续推进红色档案修复工作。抢救性地修复老旧档案,为保护佳县历史文化遗产积极贡献档案力量。6.创新档案业务培训指导工作。创新档案业务培训方式,丰富档案业务培训种类,逐渐改变佳县各单位档案业务知识迷茫局面。7.拓展档案法规宣传覆盖面。积极开展档案法规宣传“六进”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和途径,以佳县优质传统文化为依托,探索开展群众性档案文化活动,延续历史文脉,凝聚精神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