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咸新区>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第二学校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第二学校

发布时间: 2025-03-27 10:05
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第二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义务教育;初中义务教育;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其他教育。
住所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天福和园小区东北侧(天雄西路以北)
法定代表人 权小红
开办资金 42363.8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58.91万元 959.0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注重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常态化落地“五维一体”教师成长模式,积极构建“1234+N”教科研体系,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2024年,先后有30余位教师在省、市、区级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大赛、STEAM教育教学竞赛、微课大赛、中高考科目原创试题设计、大单元作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中获奖;学校先后有24项省、市、区、校级课题顺利结题,28篇论文公开发表;先后有5名教师获得市、区级教学能手、学科标兵和学科德育骨干教师。(二)努力践行“红色大风车”课程体系,助推“五育融合”扎实落地。积极探索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新样态,形成了第一课堂做“加减”,第二课堂拓视野,第三课堂重实践的新型课堂模式。初中毕业生成绩斐然,在前两届收获颇丰的基础上,学校2024年中考再获佳绩,55名学生被咸阳实验、咸阳彩虹、渭城中学、西工大启迪等名校录取。建校以来,先后共有134名学生被陕西师大附中、西安交大附中、创新港中学及咸阳诸多名校录取。(三)学校坚持“安全是立校之本”的底线思维,深耕“149+N”的安全管理体系和“1234567+R”的安全管理模式。打造蓝色安全文化展示区等特色阵地,联合西咸新区公安分局设立家校安警务工作站,携手西咸新区蓝天救援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常态化开展教职工安全知识竞赛和后勤人员技能大赛,夯实校园安全管理基础。举办家长大讲堂,开设“家校心语”心理栏目,邀请校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和家长膳食管理委员会成员为学校建言献策,提升家长群体对学校的文化认同。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学校先后有30余位教师在省、市、区级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大赛、STEAM教育教学竞赛、微课大赛、中高考科目原创试题设计、大单元作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中获奖;学校先后有24项省、市、区、校级课题顺利结题,28篇论文公开发表;先后有5名教师获得市、区级教学能手、学科标兵和学科德育骨干教师。学校获评“西咸新区校本教研基地校”;学校获评“中央电化教育馆领航社素质课”试点学校。学校被授予“西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陕西省性别平等进中小学项目实施示范单位”。获得“全国生态劳动教育实践特色学校”“陕西省平安校园”“西咸新区急救教育试点单位”等殊荣。学校被授予“西咸新区第二批中小学家校共育示范基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得到社会各界、辖区群众及上级相关各部门的普遍肯定和一致关注。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机制还应再完善。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存在着学生年龄跨度大,年轻教师居多的现状,学校管理团队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积极探索现代化学校管理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需要再加强。学校在践行已有育人目标(勤勉笃行的探索者、明辨善思的阅读者、阳光健康的奔跑者、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家国情怀的担当者)的基础上,还需积极探索“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融合的育人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多渠道、多维度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学校将继续秉承“以爱育爱,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全面践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组织领导班子汲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借鉴附中及兄弟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做法,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实现教育的双向奔赴,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二)学校将继续以素质教育为抓手,不断丰富和完善“六融一体”生态德育体系,重点打造特色育人阵地,力求学生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有所成长,从而使“三全育人”实践不断深化,全面助力立德树人成效的系统提升。回顾过往,我们不负重托,砥砺前行;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赓续荣光。我们将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角作用,让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让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彰显附中办学品牌,为跑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贡献基层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