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经开第十小学

西安经开第十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09:57
单位名称 西安经开第十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办事处凤城四路8号
法定代表人 陈宏
开办资金 232.1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439.05万元 19597.12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经开第十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7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西安经开第十小学在经开区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在家长的支持下,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以立德树人为先,以启思润智为重,以提升师生综合素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一年来学校继续更新办学理念,完善文化体系建构,丰富“一训三风”内涵,继续加强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团队建设、特色建设、课程建设和数智建设。经过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获得了一定的成绩,社会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党建领航:高举旗帜,引领发展征程2024年,西安经开第十小学党建工作紧密围绕教育教学展开,成效显著。思想建设上,把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通过专题研讨、集体学习、专题党课等形式,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借助“三会一课”确保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加深党员对政策的理解。组织建设方面,优化党组织班子,增补支委成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注重在青年和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作风建设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准则并签订承诺书,开展廉政教育,建立监督机制,树立良好教育形象。还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等主题党日活动,丰富党建形式,增强组织活力与党员服务意识。完善党风廉政制度,排查风险点,加强日常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二)教学革新:精耕课堂,提升教育质量2024年,西安经开第十小学在教学工作上深耕细作,多维度提升教育质量。引入“爱种子”智慧教学平台,融合多种教学系统,实现教学各端数据互通。此外,开展AI辅助写作实践,借助智慧云平台丰富教学功能。“三个课堂”构建学生成长体系。“第一课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探索新教学形式,以赛促教提升师资水平,优化作业设计实现科学减负,更新评价规范办学。“第二课堂”实现“5+2”课后服务、早餐到晚餐托管全覆盖,通过全过程督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第三课堂”以研学实践拓宽视野,以劳动实践培养品德和技能,以社团建设发展兴趣特长,配备完善设施,引入8类33个优质社团。(三)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培育时代英才我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艺体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独特作用,大力推进艺体教育特色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学典礼、学雷锋、建队日、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和重大节庆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全力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学校开设覆盖全年级的心理健康课程,共60余节,围绕情绪管理等主题,采用角色扮演等多样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心态。针对校园欺凌等热点,开展专项心理活动,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构建了心理委员、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组成的三级心理辅导服务体系。该体系已帮助40余名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在心理状况监测上,学校每学年初为新生建心理健康档案,已存档1600余份。每学期初,对中高年段普测、低年级个别评估,今年共普测超1500名学生。学校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结合学生成长需求,把做足做好眼保健操及韵律操作为基础,创设多元体育特色课堂、开设跳绳集体社团、开发以班级为单位的阳光大课间活动、趣味运动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队伍赋能:团队建设,凝聚发展合力1.队伍建设,筑牢德育根基。学校德育处致力于深化德育队伍建设,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强调德育工作的全员参与性。要求全体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中,将德育理念融入其中,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标。2.体系构建,打造师者新风貌。学校教师队伍不断完善,今年完成公招教师3人,进校园招聘4人,临聘教师7人;现有90位教师,老中青教师结合,梯队建设完善,青年教师占比69%,共有研究生学历16人,占比18%,本科学历71人,占比78%;高级教师12人,占比13%,一级教师21人,占比23%。今年有2位教师晋升为一级教师;现有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教学能手5人。学校建立1个名师工作室、2个学科融合工作室、2个青年共同体,充分发挥老中青骨干教师的优势,致力思维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思政教育、习惯养成、学校特色发展。本学期,学校成立数智工作室,并作为西安市人工智能+教育研修共同体核心学校参与课题的研究和课程的实践和展示。3.培训赋能,开阔视野促成长。学校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学习平台。先后组织区级教学展示活动1次,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区级及以上外出培训262人次。(五)发展特色:特色兴校,塑造教育品牌学校聚焦前沿科技与教育融合,推进教学改革,助力核心素养落地。学校借助AI技术为课堂赋能,一方面,强化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智能作业批改系统、个性化学习推荐引擎等AI辅助教学工具,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精准度。另一方面,积极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利用VR技术创设沉浸式学习体验场景,让学生身处虚实结合的情境中,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学校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科技浪潮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六)内部管理:持续优化,营造生态绿洲1.优化制度,保障学校良性发展。学校探索“扁平化”管理模式,减少层级,赋予基层组织自主权。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涵盖教学、学生管理、教师考核、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制定中层干部轮岗制度,促进教师多元发展。搭建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智慧物联、线上审批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2.安全先行,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定期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涵盖建筑设施、消防、食品卫生等方面。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8次,提高后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校园清洁消毒,治理周边环境,与多部门协作维护秩序。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主题宣传、班队会、逃生演练等,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重视校园餐管理,成立管理领导小组,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流程管理,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师生饮食安。3.家校沟通,携手共育成长之路。组建校、级、班三级家长委员会,召开校级家委会2次,借助多种渠道宣传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管理活动,增强家校凝聚力。召开校级家长会2次、期中家长会1次,根据需要组织座谈会,展示教学工作,剖析学生学习情况。开展2次家长微课活动,邀请家长进课堂,发挥职业特长,拓宽学生视野。4.规范招生,全面落实招生政策。我校严格按照《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4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4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2024一年级招生8个班,398名学生。5.学生资助,助力学子追梦前行。2024年,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始终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目标,积极落实各项资助政策,扎实开展工作。2024年春季,共审核认定受助学生64名,2024年秋季,共审核认定受助学生85名。二、取得社会效益经过一年努力探索实践,学校在课程设置、科普宣传、科技实践活动、科技大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校获得第十四届陕西省青少年文明礼仪素质教育暨艺术展演活动“美育示范校园”;获得“西安市人工智能+教育研修共同体核心学校”荣誉称号;在西安市“希望杯”校园影评大赛中我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在西安市“小葵花”阳光关爱志愿行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经开区2024年古诗词大赛三等奖;经开区2024年中小学三跳比赛获得团体总分(小学组)第三名;经开区2024年中小学绿色环保书画展“优秀组织奖”;经开区2024年中小学“以清育美,以廉润心”主题书画比赛“优秀组织奖”;经开区2024年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小学组合唱三等奖”、“戏剧戏曲三等奖”、2024年12月我校荣获区级“健康学校”称号。三、存在的问题问题1:新入职教师较多,专业水平、管理经验、教科研能力都有待培养与提高。问题2:学生活动场地不达标。自学校改扩建以来,尽管整体规划中的部分软硬件项目已经落地并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项目尚未实施完毕,这直接导致了学校至今没有正式的操场,学生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难以满足日常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的需求。四、下一步打算(一)教师队伍建设1.创新培养模式: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开发融合AI技术的教师培训课程,如利用AI辅助教学工具、智能教学分析系统等,提升教师对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培训,邀请教育领域专家、技术人才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拓宽青年教师的视野。2.搭建成长平台:建立教师成长共同体,鼓励青年教师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开展教学研究、课题申报,分享教学经验与资源。设立校内教学创新奖项,对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有突出创新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发教师的创新积极性。(二)学生活动场地建设1.积极沟通协调:学校领导主动与上级行政部门沟通,定期汇报学校在学生活动场地建设方面的需求和困难,争取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和重视。安排专人负责跟进活动场地建设项目,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制定临时方案:在正式操场建成之前,合理规划校内现有空间,开辟临时活动区域,如利用教学楼周边空地设置简易的体育活动设施,满足学生基本的体育锻炼需求。调整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安排,采用分时段、分区域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提高活动场地的使用效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西经开发〔2020〕155号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