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子长县>
子长市中药材开发中心
子长市中药材开发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7 09:47
单位名称
子长市中药材开发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农村中药材产业开发、新技术引进、推广,产品销售;产业开发、种植中药材,产品销售。
住所
陕西省子长市秀延街农业综合大楼4楼419办公室
法定代表人
黄斌
开办资金
21.3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子长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万元
13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局的指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工作开展情况2024年,我中心秉持抓点带面的工作策略,全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一方面,狠抓中药材种植面积的扩增,积极探寻林下中药材发展路径,以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发展目标,将补植补造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林下经济及中药材发展紧密融合,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1.强化试验基地管理:通过精细化的管护工作,精心打造样板试验基地,从日常养护到技术把控,均严格按照高标准执行,为全市中药材生产筑牢根基。2.积极拓展种植面积:着力建设示范点,大力推广黄芩、黄芪、桔梗等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达1000亩,为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示范。3.推进林下中药材发展:重点种植山杏、酸枣、连翘等品种,发展面积达70000亩,补植山杏、酸枣、连翘等280万株。精心管护苦杏仁2000余亩,并新建50亩各类药材育苗基地,以连翘、山杏、酸枣为主要补植树种。4.优化试验基地建设:在试验基地,加强各类药材的田间管理,定期进行除草、打药、灌水、施肥等工作。同时,对比选择白芍、黄芪、黄芩等14个品种开展优化选育工作,致力于筛选出最适合我市发展的中药材新品种。5.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中心技术人员定期深入药农群体开展技术培训,还特别邀请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教授进行现场指导。截至9月底,已累计培训药农近100人次,培训内容涵盖中药材相关知识及培育技术,有效提升了药农的种植技术水平。6.启动中药材市场建设:市政府与延安农投达成合作,利用杨家园则镇保障房闲置商铺,共同建设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延安农投子长中药材交易市场。该市场建成后,将吸引周边县市农民以及全国药商前来交易收购。二、取得的社会成效1.产业示范带动:样板试验基地和种植示范点的建设,为全市中药材种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更多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2.生态与经济双赢:林下中药材的发展,在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的同时,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3.农民技能提升:通过技术培训,药农对中药材种植技术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增强了他们依靠中药材种植实现增收致富的能力和信心。4.市场辐射效应: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启动建设,将有力带动周边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我市在全国中药材市场的影响力。三、存在的问题1.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中药材种植、采收等环节管理较为粗放,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导致中药材产能低下,难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药材的需求。2.经济效益尚未凸显:今年结合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程新增的7万亩中药材处于起步阶段,生长周期未到,群众尚未从中获得实际收益,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3.全产业链不完整:未形成以核心链主型主导的产业体系,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品牌创建工作尚不完善,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四、整改措施1.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完善的中药材种植、采收标准和规范,引入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技术,加强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2.加强产业扶持与服务:针对处于起步阶段尚未产生效益的情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农户一定的补贴和资金支持。同时,加强技术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的难题,确保中药材顺利生长,尽快产生效益。3.完善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核心链主企业,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作与整合。加大品牌创建力度,通过举办中药材文化节、参加各类展销会等活动,提升我市中药材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五、2025年工作计划1.强化田间管理:持续加大对中药材田间管理的投入,确保各类中药材生长良好,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2.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开展中药材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中药材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链条。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中医药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共同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4.加强品牌建设:整合资源,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中药材品牌,通过品牌营销提升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竞争力。5.提升技术水平: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我市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含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