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镇坪县中医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中医医疗与护理、中医医学研究、教学、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涉及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事项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业务范围为准)。 | |
住所 | 镇坪县城关镇文彩新区 | |
法定代表人 | 王和彪 | |
开办资金 | 346.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差额补助 | |
举办单位 | 镇坪县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46.7万元 | 4339.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于2024年5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由1296万元变更为346.7万元),于2024年9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举办单位(由镇坪县卫生健康局变更镇坪县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局)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镇坪县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改善就医环境。镇坪县中医医院综合楼装修改造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医院成立四大功能科室:分别为行政后勤部、运营部(包括门诊部、中医科、针灸理疗科、治未病科、全科医学、疼痛科等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全面质量管理科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部等。在三楼独立设置中医诊疗区包括中医药文化展厅、名贵中药材展厅(同仁堂精品药房)、名中医工作室、中医诊室、理疗室、治未病科等。在四、五楼设置有标准化病房22间,住院床位50张,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中医诊疗和住院服务。(二)完善诊疗设备。目前医院拥有DR、彩超、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心电监护仪、除颤监护仪、无创呼吸机等设施设备,以及电磁冲击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全身和局部熏蒸治疗仪、智能艾灸仪、智能湿热敷治疗仪、高血压治疗仪等康复理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开设全科医学门诊、内科门诊、中医门诊、外科门诊4个门诊科室;开设医学检验科、超声科、心电图室,放射科,开设综合病区1个。充分利用苏陕协作对口帮扶机制,借助常州市钟楼区医疗卫生驻点帮扶力量,我院持续开展支援专家门诊、带教工作,使全院医疗诊疗、护理及管理能力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四)强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医院明确专人负责,每季度组织村医培训活动,针对农村地区常见疾病和多发病,进行相关知识讲座。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村医现场观摩实践中医诊断、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提升村医中医服务水平。2024年累计举办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3次,培训医护人员126人次,向居民普及艾灸、推拿、拔罐等适宜技术,累计服务居民500+人次,居民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显著提高。(五)壮大人才队伍。2024年系统内调整到位专业技术人员6名,新招录临床专业2名(城关卫生院),全面提升医院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2024年选派5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院内业务培训30余次,内容涵盖中医经典、临床技能、病案管理等,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六)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2024年医院his、lis等系统正式上线使用,优化了挂号、缴费、检查检验报告查询等流程,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七)有序推进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于2024年11月20日正式开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7891.9㎡,总投资13012万元。项目建成后,医院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病区规划及区域设置更加合理,可开放床位达到123张。临床科室实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县”,医院达到管理科学化、信息智慧化、设施标准化、诊疗设备现代化、中医特色突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专科优势明显的中医医院。(八)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一是开展中医义诊进乡村、进社区。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深入村、社区开展义诊和健康知识讲座,为当地居民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及免费义诊,发放中医养生手册、常见病防治指南等宣传手册,对接受过治疗的居民进行回访,了解治疗效果,提供后续指导。2024年累计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15场次,参与居民500余人次,累计开展中医义诊5次,免费接诊600余人次。二是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医药工作的政策实施,积极开展对中小学校学生中医药知识宣传和文化教育。在华坪镇小学开展“中医药特色小学”建设,包括标本馆、中医药文化墙、中草药种植园等,让全体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同时,深刻领悟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厚植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们讲解中医药的基本知识、疾病预防和养生等相关方面知识。(九)加强市县医院合作。2024年联合安康市中医医院联合开展中医义诊活动2次。参与义诊活动市级专家11名,共接诊200余人次,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名中医工作室建设也在逐步推进中。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急救水平,联合安康市中心医院开展急救技能培训1次,县医院、中医院、城关卫生院及辖区村医共约50余名医务人员开展院前、院内急诊急救知识培训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演练。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十)凸显业务创新亮点。一是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结合医共体建设,在县中医医院建立智慧共享中药房,为患者提供中医诊疗、中药煎煮和配送到家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延伸服务。同时,也解决了基层卫生院中医医师紧缺、中药材种类不全等问题,减轻基层卫生院运营成本。确保中药材的精准加工和质量把控,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提升中药房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医共体内中药同质同价,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中医药服务,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二是建设同仁堂精品药房。同仁堂作为中药行业的老字号,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国内外。建设同仁堂精品药房,提升品牌效应。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并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全年总接诊疗22490人次,其中门诊诊疗22441人次,住院49人次,接受中医药诊疗服务占比为78%。(二)经济效益:县中医医院合并城关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业务,全年业务收入367.25万元,其中中医院业务收入38.72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床位和人员编制不足。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06-2021),“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55床-0.85床”测算,其中二级中医医院床位设置标准为80-299张,每床至少配有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目前只核定了镇坪县中医医院编制床位30张,人员编制45名,未达到二级医院设置标准。迅速启动人才招聘计划,启用备案编制。(二)设备配置不到位。目前医院辅助检查设备配备不足,标准不高,只能满足最基本的业务需求,离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标准差距较大,还需需配备一定的中高端检验、彩超、影像、心电图机、电子胃肠镜及中医诊疗设备等。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购置设备。(三)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充分。在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方面不够充分。加强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加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深化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持续深化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管控,积极发挥宣传平台作用,不断提升医院品牌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二)持续加大项目申报和建设力度。持续推进“镇坪县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实现发展规划目标。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一批中高端诊疗设备,提升医院整体实力。(三)完善人员招聘,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招聘和培养,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四)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一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加大对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的支持力度,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提升学科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五)二是推进“两专科一中心”建设。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推进“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实施,突出中医药专科建设,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争取尽快将“两专科一中心”建设落实到位。(六)打造中医特色诊室。与同仁堂合作打造特色中医诊室及名贵中药材展示区,为全县乃至周边地区群众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七)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一是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持续推进共享中药房建设。二是积极探索中医药在医康养服务中的新模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证书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书号:MB2A1397161092711A2101有效期:2024年1月11日至2029年1月10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