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清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挂清涧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牌子)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与合格证推广、农产品产地监测,开展认证申报、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建设、农药残留的例行抽样检测及抽检。 | |
住所 | 清涧县岔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大楼4楼 | |
法定代表人 | 霍海港 | |
开办资金 | 1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清涧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万元 | 2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清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开展情况1、强化安全宣传,提高质量意识围绕“科技之春”宣传月、“诚信尚俭共享食安”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农民丰收节等活动,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宣传宣传活动。通过在县城和乡镇集市设立政策宣传台,设置宣传展板、悬挂标语、发放宣传手册、接受政策咨询等方式,向人民群众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禁限用农药名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承诺达标合格证、“三棵菜”经常检出问题药物清单等知识材料发放与宣传,并就咨询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耐心地解答。全年共发放宣传资料5500余份,受理群众咨询200余人次,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2、强化检测与溯源,筑牢质量防线强化农产品抽检,确保质量安全。按照中省农产品风险检测1.8批次/千人的工作任务,全年共配合省市两级业务单位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监测82批次(省级32批次、市级50批次)、县级完成农残快速检测978批次,总体检测合格率99.7%。开展了红梅杏专项检测与溯源活动累计抽检红梅杏样品176户,定性检测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禁限用农药880项次,合格率99.4%;定量检测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常规农药528项次,合格率98.9%。强化农产品溯源,全面应用承诺达标合格证。截至12月底,新纳入农产品追溯系统企业11家,全县农产品销售累计张贴承诺达标合格证54955张,确保了我县销售出去的农产品质量有保证、源头可追溯。3、强化认证与品牌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开展了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建设工作。一是“清涧红枣”成功入选榆林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依托县域内巨鹰、北国枣业、宏祥、人和仙、三人行、北方土特产等6家红枣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优势,进行了“清涧红枣”榆林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申报工作,实现了我县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零的突破。二是积极开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与续展工作。完成了清涧红梅杏、小米、苹果、红枣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续展工作;完成了清涧黑牛、清涧酸枣仁两个特色农产品的营养品质评价与鉴定工作,为下一步申报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积极开展红枣有机农产品认证。清涧县宏祥有限责任公司985亩红枣取得有机农产品认证转换证书,清涧县三人行枣业有限责任公司3339亩红枣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转换证书。4、强化检测能力建设,启动“双认证”工作根据部省市三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安排,今年启动了我中心农产品检测“双认证”工作。目前已完成化验室改造工作,全部认证工作按计划于2025年前半年完成。通过“双认证”,可进一步加强我县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检测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能力与水平,从而更好的对县域内食用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开展质量控制,为打造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5、强化试验示范,积极开展富硒功能农业基地建设根据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工作安排,2024年我县开展富硒功能农业试验示范工作。按照实施方案,择优确定三人行枣业有限公司老舍古师家沟村谷子生产基地、下廿里铺镇韩家源村韩延明山地苹果专业合作社苹果基地等4个基地建立富硒功能农业试验示范田1600亩。依据技术方案,结合苹果、谷子的生长周期,通过增施富硒底肥和喷施富硒叶面肥的方式,来达到农产品富硒的效果。结合试验示范实际,有关试验示范总结、抽检全部完成,为全市富硒功能农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二、取得社会经济成效1、按照中省农产品风险检测1.8批次/千人的工作任务,全年共配合省市两级业务单位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监测82批次(省级32批次、市级50批次)、县级完成农残快速检测978批次,总体检测合格率99.7%。开展了红梅杏专项检测与溯源活动累计抽检红梅杏样品176户,定性检测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禁限用农药880项次,合格率99.4%;定量检测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常规农药528项次,合格率98.9%。强化农产品溯源,全面应用承诺达标合格证。截至12月底,新纳入农产品追溯系统企业11家。全县农产品销售累计张贴承诺达标合格证54955张全年共发放宣传资料5500余份,受理群众咨询200余人次,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2.强化了农产品认证。一是“清涧红枣”成功入选榆林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依托县域内巨鹰、北国枣业、宏祥、人和仙、三人行、北方土特产等6家红枣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优势,进行了“清涧红枣”榆林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申报工作,实现了我县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零的突破。二是积极开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与续展工作。完成了清涧红梅杏、小米、苹果、红枣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续展工作;完成了清涧黑牛、清涧酸枣仁两个特色农产品的营养品质评价与鉴定工作,为下一步申报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积极开展红枣有机农产品认证。清涧县宏祥有限责任公司985亩红枣取得有机农产品认证转换证书,清涧县三人行枣业有限责任公司3339亩红枣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转换证书。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未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与财政专项预算,缺乏工作经费。2、缺乏食品检测相关专业工作人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六有”标准化建设及网格化管理工作有待加强。3、有毒有害保键津贴未落实。检验检测工作人员常年从事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环境和日常检测中经常接触有毒有害化学药品试剂,但国家规定的农业有毒有害保键津贴一直未兑现落实。4、农产品认证少、品牌建设有待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产品等认证农产品少,缺乏叫得响、驰名度高的拳头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四、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业务学习。为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确保法律法规在工作中正确引用,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掌握政策,做到温故知新,工作中发现违法行为就能熟练运用相应条款处理。二是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检测,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确定质量检测的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检方案,认真做好农资产品及农产品的质量抽检工作。五、2025年工作计划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提高质量安全意识。2、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狠抓农产品品牌建设,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3、按照“六有”标准,强化乡镇监管职能,夯实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进一步提升信息化追溯水平。4、常态化开展农产品风险监测工作。完成检测“双认证”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